据估计,切尔诺贝利核事故发生地及其周围的清理工作还将持续数十年,部分区域在未来数千年之内都不适于居住。 摄影:GERD LUDWIG, NAT GEO IMAGE COLLECTION 撰文:ERIN BLAKEMORE 1986年4月25日和26日,在现今乌克兰北部发生了人类史上最严重的核电站事故。由于事故开始时的隐瞒,使得负面影响逐步扩大,进而促成了美苏冷战的转折,同时也演变成核电发展史上的巨大伤疤。30多年过去了,有些科学家研究预测,事故发生区域在未来2万年内都不可用于人类居住。 发生核事故的核电站就在苏联城市“切尔诺贝利”附近,也就是现今乌克兰与白俄罗斯国境线以南,而且众所周知的是,苏联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向核能领域投入了大量的资金与人力。从1977年起,苏联科学家在该核电站先后建设了4座RBMK核反应堆。 1986年,第4座核反应堆建成之后仅几个月,一座庞大的钢筋混凝土建筑“石棺”树立了起来,将放射性物质圈在其中。经过几十年的老化,石棺早已难堪重任,于是另一座更加庞大的新“棺”于2016年建成,将旧石棺包裹起来。 摄影:GERD LUDWIG, NAT GEO IMAGE COLLECTION 1986年4月25日,切尔诺贝利核电站的四号反应堆按计划进行定期维护,员工将通过停机来测试反应堆能否在电力损失的情况下正常冷却。然而,由于员工违反安全条例等原因致使输出功率过高。尽管员工试图完全关闭反应堆,但新一轮飙高的输出功率引发了一连串的爆炸。最终,核反应堆堆芯爆炸,向大气喷发了巨量的放射性物质。 消防员奋力灭火,但收效甚微,最终利用直升机投放大量填砂和硼酸等材料,以抑制火势和减缓污染。两名员工在爆炸过程中当场死亡,还有很多员工和消防员因放射性尘埃和火灾不治身亡。另外,由于各种原因,事故发生地及其周围——包括上世纪70年代为核电站工人建设的普里皮亚季市——的所有人员,直到灾难发生后的第36小时方才得以撤离。 在当时,当局认为报道核事故具有极高的政治风险,结果导致事态进一步恶化,污染物质竟然扩散至瑞典,瑞典的核电站发现异常,厂方和政府官员立即询问苏联。此前否认任何事故的苏联终于在4月28日发表了一份简短的通告。 照片中的男孩在切尔诺贝利核事故发生时,年仅一岁,他很有可能因暴露于放射性物质而遭受创伤。此刻,他正通过超声波检测来观察病症。 摄影:GERD LUDWIG, NAT GEO IMAGE COLLECTION 史无前例的灾难 很快,全世界都意识到这是一场历史性的灾难。当时的切尔诺贝利核电站拥有190吨铀,事故造成30%的铀释放至大气;苏联共撤离了33.5万人,并围绕事故反应堆建立了半径为30公里的隔离区。 至少有28人因核事故直接致死,另有100多人直接受伤。联合国科学委员会发布了一篇关于原子辐射效应的报道,称超过6000名儿童与青少年因暴露于放射性物质而患上甲状腺癌。不出所料,部分科学家立即质疑这篇报道的真实性。 除此之外,来自世界各地的研究者预测,最终将有9000人因暴露于不同程度的辐射而死于与放射性有关的癌症。至于该事故造成的心理创伤和后代健康问题更是引起了激烈辩论,很多科学家投身到这场灾难的健康研究中。 如今,事故反应堆剩下的残余物被封闭在2016年末新建的“棺”中。据估计,现有的遏制措施、监控系统和清理工作将至少持续到2065年。 上世纪70年代,政府为了解决核电站职工的住宿与生活问题建立了普里皮亚季市。事故发生后,这里就成了人去楼空的鬼城,如今是研究沉降物分布型式的试验场。 摄影:GERD LUDWIG, NAT GEO IMAGE COLLECTION 长久的影响 灾难对周边森林及野生动物的影响反倒催生出热门的研究场所。其中,一片占地约10平方公里的区域被称作“红森林”,原因是数不尽的树木因吸收过高辐射而死亡,且呈现出铁锈红色。 今天的隔离区虽有丰富的动植物生命,但却寂静得令人胆寒。过去数年内,科学家在部分野生动物种类中发现白内障和白化病的发病率过高,益生菌的指数过低。但由于禁止人类活动,猞猁和麋鹿等野生动物的数量出现了明显增长。2015年,科学家估算称,这片区域狼的数量是附近体量相当的生态保护区的7倍。好事坏事都是拜人类所赐。 切尔诺贝利核事故还引发了其他余波,经济和政治上的警钟加速了苏联的解体,同时也掀起了全球的反核浪潮。整个灾难造成了2350亿美元的经济损失。现今白俄罗斯领土面积的23%都遭到了核污染,且失去了五分之一的农业耕地面积。1991年,白俄罗斯在处理切尔诺贝利事故方面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所用资金占到了当年预算的22%。 如今,切尔诺贝利的神秘历史和潜在危险引来了五湖四海的游客。切尔诺贝利标志着核能暗藏的毁灭性风险,但俄罗斯却未能在核电技术上取得革命性突破。今天,俄罗斯仍在运作11座RBMK核反应堆。 |
赞助我们 您知道行者物语这些年来一直都是非营利网站吗?我们秉持“思想自由”与“价值共享”的信念,致力于打造一个不受商业操控、专注在读者身上的平台。如果您也认同我们正在努力呈现的观点,请通过左侧二维码赞助我们~
分享到:
|
|
行者公众号
北风的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