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国外高校视为社会责任感体现的公益活动,如今也披上了功利的外衣,公益为名、争取申请筹码为实的走过场“献爱心”正在准留学生中蔓延。
●但公益活动也确实成为中学校园里校园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德育教学里面的“必修课”,越来越多的中学生通过参与公益活动开始体会到作为社会群体一员的责任感。
公益活动已成德育必修课
记者了解到,广泛、多样的社会实践活动是美国教育的重要内容,其中美国高中生参与社会公益活动一般要在高中4年的学习时间内长期坚持、分段完成。
“公益活动目前是学校综合实践活动中包含的社会实践和社区服务的内容。国家课程对此有学分规定,高一到高三的学生,社会实践每学年必须有一周,社区服务三年不少于10日,国家课程中对于社会活动的内容和形式没有规定。”北京汇文中学副校长郭杰介绍。
人大附中副校长王海玲也介绍,该校的公益活动主要通过社团活动形式展开。由学校德育处、学生会、团委主要负责并结合学生的德育课程同步进行。开展了大量社会实践活动、社团活动、公益活动的北京师范大学附属实验中学副校长陈国才也认为,学生通过参与公益等社会活动,可以学会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人与社会的关系。他表示,虽然每个学生的参与程度有差异,只要他能去听一听、看一看都会对他的成长有影响。
学校或为学生美化公益简历
人大附中高二学生赵云蔚介绍,该校公益活动志愿团的建立和活动都是学生自发的。但现在开展的不是特别多,随着学生社会责任感的不断增强,未来可能开展更多。但随着低龄化留学潮的兴起,国内中学生对公益活动的功利性也愈发明显。
“听说国外学校要求学生申请时提供公益活动经历,有些同学感觉申请时没有足够的活动经历可写,确实会组织同学一起去盲人学校帮忙,去公园打扫卫生等。”她表示,这些同学通过活动也对社会做出了力所能及的贡献,这也是一种不可多得的经历。
一位不愿具名的中学校长向记者坦言,每年都有家长为了学生留学来学校要求帮学生添加公益活动的参与经历。“学校也有底线,不会去过度作假,但在不违反原则的情况下,为了学生的前途考虑,会为学生的社会公益活动进行美化,把一些社会实践活动当做志愿者活动或公益活动经历填写,也会增加学生的社会公益活动出勤率。”
国际学校更重视公益活动
整体而言,国际学校对公益教育的重视程度较高,有些学校还制定了社会活动时间要求,将学生参与公益活动的表现纳入评价体系中以考核学生,有些则充分利用学校和家长资源,给学生提供丰富多样的公益活动选择。
而选择国际学校的家长,尤其是希望孩子冲击世界名校的家长逐渐意识到软实力对孩子未来发展的重要影响,对公益教育的理念逐渐发生转变,他们从最初以目标为导向,想办法帮孩子堆积公益活动经历,到支持乃至加入孩子的公益行动中。
在教育专家看来,在未成年人道德行为习惯的形成过程中,需要家长、学校和社会共同引导。家长应该给予孩子积极正面的示范,学校也应转变观念,认识到成人比成才更重要,引导学生进行一定的社会服务工作,在学校形成志愿服务的风气,而教育部门也应尝试给予公益教育制度上的保障。
学校做法
北京新东方外国语学校 提供资源调动家长
据介绍,目前新东方外国语学校学生参与的公益活动主要分两大类:一类是由学校团委、德育处等组织的公益活动;另一类是学生自发组织的活动。
学校在其中的作用,一是教育引导,另一个是提供相关资源。学校非常鼓励并会组织学生积极参与各类社会服务活动,包括:
1、建立员工互助关爱基金。
2、探望希望小学。学校定期组织学生前往当地一所希望小学,为当地孩子送去书本、课桌等学习用具。在节假日期间,还会组织表演活动。
3、捐助残障婴幼儿。学生利用校园义卖和募捐获得的资金,资助了当地一所孤儿院的一名残障孤儿。
周末和假期期间,学生们还会前往孤儿院,帮助照顾那里的孤儿。4、参加献血志愿者活动。2012年学校成为北京市第一所拥有自己的红十字会献血点的国际学校,每周末学校都会组织2-6人参加红十字会献血志愿者活动。在街头宣传献血常识并帮助医生采集血液。5、回收旧电池活动。6、保护月熊活动。学生们十分关注和关心遭遇活熊取胆的黑熊境遇。
校长声音
即使学生在开始参与初期是出于功利,但久而久之有了成就感、锻炼了能力,也可能自觉地从事公益。学校要做的是合理借用功利的杠杆撬动学生的公益之心。
——连虓,北京爱迪学校城市校区执行校长
需要提醒家长的是,用心去做公益和只为了一张证书或留学申请而去做公益,孩子获得的收获和成长是完全不一样的。
——庄严,王府学校副校长
在亚洲动物保护基金会的帮助下,学生们前往四川月熊保护基地参观并学习相关知识,回校后举办全校范围的保护月熊讲座。
对于公益活动,很多家长也积极地参与,有位学生家长有成都熊猫保护基地的相关资源,他的孩子在爱心社团开例会时提出了去研究大熊猫保护的想法。家长非常热心地帮忙联系,后来感兴趣的十几个学生一起在假期去做小助理研究员。回来之后,学生通过撰写科学报告、做展板、主题演讲等形式与其他同学分享。现在,这个活动已成为每年固定的项目之一。
王府学校 公益教育所占比例大
“公益教育在整个学校教育中所占的比例还是挺大的”,王府学校副校长庄严介绍,学校会提供不同类型的公益活动资源供学生选择,包括北京地区、全国性的、全球性的公益项目等。
通常,学生选择去北京地区的敬老院、太阳村、孤儿院的比较多,也有学生会关注青少年犯罪,选择去监狱做志愿者,有些学生则对环保感兴趣参加了国际性的环保项目“根与芽”。此外,学校还要求学生在寒暑假参加社会实践,暑假要有3种不同类型的社会活动,寒假要有1种。为保证社会实践活动不变成流于形式的走过场,学校利用法政集团的资源,组织学生去集团下属的医院、律所等实习,单位要出具证明,学生也得撰写相关的社会实践报告。
同时,学校也注重积极引导学生,庄严说,一方面,去什么样的地方,参加何种类型的活动都尊重孩子的兴趣;另一方面,老师也会给学生提建议,比如对一些不太懂得感恩的孩子,老师会建议他们去试试情感类公益活动。一开始,肯定有学生不愿意花时间去参加公益活动,或者带着功利的想法去,这种情况主要出现在学霸型孩子身上,“但去过一两次之后,孩子自己内心会受感染。”
最有效果的德育教育体现在每次公益活动后的班会中。在活动当天或第二天,都会举行主题班会,学生自己组织、讲述感想,有时还会邀请家长参加。学校里有些台湾家长在支持孩子参与活动方面做得比较好,有时候学校也会借用他们提供的资源。
爱迪学校 营造参与公益的校园文化
“我们对学生的考核里就要求,一年要有120个小时的公益活动时间,学生即使考了100分,但公益一栏是0分,最后不可能拿到100分。”北京爱迪学校城市校区执行校长连虓说。
作为国际学校,在学生考核制度上,爱迪借鉴了国外中学的教育模式,引导学生关注公益。而与国外中学类似的一年3个假期,也让学生有更多时间参与公益。
连虓认为,要想让学生主动参与公益,首先得要营造热心公益的校园文化氛围,爱迪采取的是“学校带头,学生参与分享,家长鼓励支持”的模式,学校到处可以看到关于公益的板报、杂志宣传。在每次公益活动后,学生都得写报告,“不是做完一件事就算完了,得彼此分享。学生们有自己的杂志、媒体,利用这些途径再到社会传播放大,从而对社会产生影响、推动作用。”
在爱迪学校中,现在有20多个社团支持社会公益服务,其中最有名的是1590社团,关注弱势群体,尤其是一些在山区里的贫困儿童。他们在学校的各个角落摆放着收集箱,便于同学将自己不需要的、不喜欢的衣物、书籍等物品回收,定时整理并将回收的物资送到需要帮助的群体中。
与此同时,在每周六开放日,学生会向家长们出售自己做的东西,包括自己编辑、印刷的杂志报纸,自己制作的画报,家长能感受到孩子对公益的热情,逐步认同公益教育的理念,同时也能参与其中。
而就学校层面而言,除营造好的氛围之外,还会为学生提供资源、资金、精神上的支持,“并尽可能地与学生的志向、追求、经历相结合。”连虓说,有些学生希望到偏远山区支教,学校会帮忙与相关部门联系;有的学生以后想从事经济、医生、公共事务相关领域的工作,学校会努力寻找可以做志愿服务的定点单位。此外,学校也设立了一笔基金支持学生的公益活动。
北京汇文中学 要求公益活动百分百覆盖学生
汇文中学的公益活动要求百分之百覆盖到每个学生。学校每年都会对学生做出综合素质评价报告,该报告要入学校电子数据库。
该校希望通过志愿服务活动让学生感到“爱别人”,有时候比“被爱”能更好地帮助他们理解爱的含义,也让参加活动的学生变得更有生活能力。因此,学校在校园内建立近50个校园志愿服务岗,为每个教学班都安排了岗位,定期指导、检查。
该校高一理科班学生龙泽灵介绍,班上定期的公益活动有到临终关怀老人院志愿服务、去太阳村看望服刑人员无人抚养的未成年子女、去盲童学校帮忙等。每学期还有两三次不定期的主题活动。不定期活动主题由同学们自己定,一般由班长和团支书去运作,报老师批准后在节假日实施,每次公益活动的经费在班费中扣除。“每次活动前,活动负责人在人人网公共主页上贴出活动内容,同学自愿报名。每次报名的都有三十多人,同学们都很踊跃。”让龙泽灵印象最深的一次活动,是去年暑假给路人送粥,让冒着酷暑上班的人能感受到关心。“路人对我们的举动都表示惊讶,很多人都接受了。”他说。
龙泽灵还介绍,他们班三十多人中目前有5个同学有明确的出国留学打算。“有同学以前对于这些活动特别不热心,现在却比较热情去做公益。我觉得做公益应该是发自内心的。”他说。
责任编辑:语燃 |
赞助我们 您知道行者物语这些年来一直都是非营利网站吗?我们秉持“思想自由”与“价值共享”的信念,致力于打造一个不受商业操控、专注在读者身上的平台。如果您也认同我们正在努力呈现的观点,请通过左侧二维码赞助我们~
分享到:
|
|
行者公众号
北风的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