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忆起十几岁时第一次见到萤火虫的场景,已年过不惑的许松仍然两眼放光:“那是神灵一样的存在!”从那时起,萤火虫的美丽光点,就成为了他人生道路的一盏指明灯。两年前,他丢下赖以谋生的药材生意,从河南跨山越水来到广东,只身一人搞起了萤火虫保育工作。
“老师,萤火虫睡不睡觉的呀?”
“老师,萤火虫是益虫还是害虫啊?”
“萤火虫为什么要发光呢?”
……
六月入夏,是广东观赏萤火虫最佳时节。6月2日傍晚,华南农业大学西门牌坊的小草坪上,一群孩子和家长在几个白色塑胶箱旁围成了一圈。由广东萤火虫保育协会和“大耳兔”环保组织组织的“观萤”活动在此进行。
箱里装着的是萤火虫幼虫。其中一个铺满了蕨草,可以看到几条陆生萤火虫幼虫正在蠕动,另外一个箱子装着水,里面是稀有的水生萤火虫幼虫。孩子们争先恐后地把手伸到箱子里,慢慢捏起一条条幼虫放在手心上。蹲在地上的萤火虫保育协会负责人许松被孩子和家长们一连串的问题“轰炸”,有点忙不过来:“很多城市的孩子没有见过萤火虫,对它们存在很大的误解。”
“热身”科普宣讲结束后,大家来到树木园。晚上7点的广州,天还没完全暗下来,平缓的小山坡上,却已有萤火虫躲在草丛里发光。只有两三只,却足以令孩子们激动得大叫起来,没等大人带路,就雀跃地跑进草丛里。
天色渐暗,萤火虫也多了起来。先是在树林深处闪起点点萤光,渐渐地,近处的草丛也开始有弱光闪烁,忽明忽暗,忽高忽低。它们一刻不停舞动着,穿过树干,绕过草叶和想要抓住它们的孩子们的小手,慢慢消失在暗处,而普通单反相机也只能留下黄绿色的光斑。静谧的树木园,因为萤火虫的飞舞,显得格外活泼动感。
“孩子们,你们知道萤火虫的天敌是什么吗?”被分成两队的孩子一边追逐萤火虫,一边听许松讲解有关这种小生物的知识。据许介绍,树木园萤火虫最多时也只有一百多只,已经算是广州市内比较多的地方。近年来,环境随着经济的发展恶化,萤火虫也频遭灭顶之灾,想要看到漫天飞舞的萤火虫景观几乎已经不可能了。
“以前,萤火虫的天敌是蜘蛛,但现在,它们最大的敌人是人类。”现代生活产生的各种污染,剥夺了孩子们看萤火虫飞舞的机会,在许松看来,这是一件很残忍的事情。
接近一个小时的活动,没有一个孩子无聊想离开。当听许松说萤火虫的雌雄比例是2:8时,大家都对找雌萤产生了兴趣,大人们也在许松的演示下抓起了萤火虫。“老师,这可能是母的!”所有的孩子和大人都围了上来,许松轻轻捏住刚被抓住的萤火虫的腹部展示给大家,“看,有两节发光器,还是雄萤。”“啊,怎么又是雄的呀!”兴致勃勃的家长只好放了萤火虫,自嘲运气不好,引得众人大笑。看到孩子和大人们都乐在其中,许松也显得特别高兴,“我想不管是哪个年龄层的人,都会喜欢这种生物的吧。”
从古代的“囊萤映雪”励志故事,到“小小萤火虫,飞到西,飞到东,这边亮,那边亮,好像许多小灯笼”的歌谣,萤火虫不知温暖过多少代人的回忆,照亮了多少孩子的童年。如今的孩子还能幸运地,但他很担心,到下一代、下下一代,会不会再也不能相见。
执着的守护者
两年前,他丢下赖以谋生的药材生意,从河南跨山越水来到广东,不顾家人的反对,只身一人搞起了萤火虫保育工作,在广州番禺建起他的萤火虫复育基地,专门用做萤火虫的饲养,还有一个暗房,供白天观萤。在广东,民间的萤火虫爱好者很多,环保观念更加深入人心,而且,环保公益组织的注册更加容易。他创办的“广东萤火虫保育协会”正在筹划注册,不过目前只有两个正式成员,和一个80多人的Q Q群。
广东的气候适宜萤火虫生长,数量多、发光期长,便于观察。最近,他又踏访了清远、韶关、肇庆、从化等地,一边考察萤火虫的品种一边寻找下一个合适的基地。番禺的基地,因为光污染和大量的农药喷洒,已不适合萤火虫生存。
“很多人问我为什么保护萤火虫。一方面是因为有利于维护物种多样性,平衡生态,另一方面,萤火虫数量的多少也是判断一个地区环境好坏的指标,保护萤火虫就是保护我们的环境。”许松介绍,萤火虫消失的最主要原因是人类对大自然的破坏:栖息地的破坏、地下水的大量采取、农药化肥导致的土壤污染,城市里的光污染,外来生物人为的大量引进导致生物多样性的丧失、湿地的消失等。
因此萤火虫的复育是一个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的工程。复育不仅仅是培育萤火虫本身,还要有栖息地环境及生态食物链条等相关联的生态系统的恢复,而这需要整个社会联合起来支持。于是,“势单力薄”的许松和一些环保组织开展了多次观萤活动。“现在的孩子大多没见过萤火虫,只有先让大家喜欢上萤火虫,才会有想要保护它们的动力。”接下来,许松打算让萤火虫走进更多人的视野里,到中小学、大学进行图片巡展,让学生思考,反思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引起对环境问题的重视。
除了环境教育,许松还打算发展以萤火虫为主题的生态旅游。如果能把萤火虫和地方经济发展、农民的收入绑在一起,说不定能得到地方政府和农民的支持。然而这个计划的实现并非易事,这不仅需要地方政府和农民对萤火虫的经济效益有所了解,同时地方又能够有适合萤火虫生存的自然环境和良好的食宿条件(观萤只能在晚上进行,须为游客提供过夜的地方)。然而目前国内关注萤火虫的人主要是停留于学术研究,有关萤火虫保育的组织协会寥寥无几,单靠他个人的发声很难引起政府的注意。
他山之石:境外的萤火虫热
日本是世界上研究和应用萤火虫最为成熟的国家,全国共有500余家萤火虫保育团体。在萤火虫保育上结合湿地和河川的保育以及水、土壤环境的治理,在文化财产保护条例上明令指定保护,每年各地在萤火虫发生期举办“萤火虫祭”的活动,而社区民众以自己的家乡是萤火虫栖息地为荣。
台湾则借鉴了日本的模式,以自然生态法指导参与工程的建设和改良。比如位于台湾台中市东势镇的东势林场,因为滥砍滥伐导致林木资源枯竭,经过整理林相、种花植树,为萤火虫营造一个良好的栖息地环境。林场原来就有萤火虫生存,通过萤火虫生态资源的复育、开发和推广,使萤光重现。现每年夏季都有几十万游客来欣赏萤火虫,并由此带动其他相关的旅游开发,推动了乡村的可持续发展。
为了保育因生态污染而逐渐调零的萤火虫,韩国观光局特别将“茂竹萤火虫节”指定为该国重要的文化旅游节的活动庆典之一,每年6月举行的各种庆祝活动,都会吸引大批的国内外游客一睹萤火虫的风采,2003时就突破了300万人。其中最受欢迎的是萤火虫夜观探奇活动,晚上到萤火虫栖息地与萤火虫近距离的接触,并结合当地的民俗活动,和自然山水资源来开展生态旅游活动。
据许松介绍,自然界中,萤火虫数量没有那么多,它受环境,空间,食物,天敌等各种因素的抑制,用人工的方法解除这些因素,就会让萤火虫数量有较大的增加,但前提是需要营造一个良好的自然环境。
“中国完全可以参照这些模式,但这需要大家的参与。”许松说,保护萤火虫并不是只有政府和环保N GO才能做的事情,每个人都可出力。保护小河,让它洁净无污染;保护农田,不让使用过多的农药化肥;保护水源,不乱扔垃圾;在住家周围多种花植草,吸收有毒物质……用点滴行动,为萤火虫的复育创造良好的环境。
或许有一天,我们可以不再“望萤兴叹”,也能跟古人一样,在“天阶夜色凉如水”的炎炎夏日里“轻罗小扇扑流萤,坐看牛郎织女星”,感受萤火微光带来的惬意享受。
责任编辑:语燃 |
赞助我们 您知道行者物语这些年来一直都是非营利网站吗?我们秉持“思想自由”与“价值共享”的信念,致力于打造一个不受商业操控、专注在读者身上的平台。如果您也认同我们正在努力呈现的观点,请通过左侧二维码赞助我们~
分享到:
|
|
行者公众号
北风的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