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希望在2018年,人类能像注射疫苗消灭天花一样消灭小儿麻痹症。在推动疫苗研发、低成本量产后,盖茨要考虑的是如何把这些疫苗运送到贫困地区,这个任务并不轻松。在深入考察后,他发现疫苗需要冷藏保存,然而这些贫困地区通常是水电不通,这就出现了一个很大的矛盾。
回到西雅图之后,盖茨找来科学家,使用与高温中保护宇宙飞船相同的技术研发了一种“超级保温瓶”,即便炎热的天气里,在没有电池和能源的情况下,仅使用很少的冰也可让疫苗保持活性并持续冷藏50天。并且,每个保温瓶能储藏两百多个儿童所需的疫苗。
盖茨的慈善理念更具特点:促进商业成功的因素同样适用于慈善领域,最重要的就是创新。
急切的乐观主义者
他相信伴随着社会的发展,粮食危机、环境破坏、水资源短缺等一系列潜在的社会问题都会涌现出来,但新技术的革新总能解决社会发展存在的问题。
20世纪六七十年代,社会最大的问题是:人们普遍担心无法生产出足够的粮食来养活激增的人口。1968年,保罗·埃利希(Paul Ehrlich)的《人口爆炸》(The Population Bomb)出版,轰动一时,更把人们的担忧推向极致。开头是这样的:
“让全人类吃饱的战役已经失败。70年代,亿万人将会因饥饿丧生,现在启动任何速成项目都无济于事。时至今日,世界死亡率大规模上升已成定局 。”
正在上中学的盖茨也与其他人一样,处于深感世界末日就快来临的担忧之中,不过这种担忧仅持续了几年。
1967年,一场由印度而起的“绿色革命”席卷全球,瞬间把他脑中的烦恼一扫而空。“绿色革命”的浪潮中,在诺曼·博洛格(Norman Borlaug)的主导下,研究人员利用最新科技开发出新的水稻、小麦和玉米品种,大幅度提高了产量。仅在东亚,食物摄入量的增长率就高达50%,小麦价格在全球范围内下降了三分之二。无数人因此科技创新得以饱腹。
见证了这场如今看来稍许荒诞的危机,加之后来的一系列社会问题都随着科技发展和技术创新而得到解决,盖茨的观念也出现变化。他由原来的“忧天派”逐渐成为“急切的乐观主义者”,相信这个世界在慢慢变好,这是多年之后盖茨给自己的定位。
他的妻子梅林达在接受 《60 Minutes》主持人罗斯采访时说:“盖茨保留着好奇心,对生命非常乐观,他相信能够改变现有的事情。他在微软的时候就是这样,那些软件改变了世界。”
因此,在基金会制定方案时,盖茨会把自己在微软的一系列推动创新方法论,都创造性地运用在盖茨基金会的项目运作之中,以利用科学技术最快满足需要为解决问题的最佳办法。通常,盖茨解决问题的流程是:让最合适的人迅速地找到问题的根源,制定最能解决问题的方案,再利用当今最新科技去实现这一方案。盖茨在自己的创新慈善之路上走得越来越有自己的风格。
性格上,盖茨不是个善于交际的人,甚至更像个“沉闷古板的科学家”。最初,即便是在与孩子的家庭晚宴上,他也会主动把话题挑在“痢疾”,并告诉孩子们每年有150万儿童由于得不到有及时援助而死亡的悲惨事实,这时候,孩子们总会“呸呸呸”地离开饭桌。但他热衷于这项事业并且不断改变。
后来,在接受《纽约时报》记者黛博拉·所罗门(Deborah Solomon)的一次采访时,梅琳达说道:“盖茨逐渐意识到在鸡尾酒会上跟人谈论结核病并不太顺利。”
盖茨每周会读5本书。每本书读完后,他会在“gates' note”网站上写下心得。盖茨家里私人图书馆的藏书范围遍及各个领域,甚至包括了化肥专著。随着基金会所覆盖的领域越来越广泛,作为掌舵手,他努力保持知识库的更新,及时了解每个行业的最新动态,以此来制定出适时的决策,推动革新。 |
赞助我们 您知道行者物语这些年来一直都是非营利网站吗?我们秉持“思想自由”与“价值共享”的信念,致力于打造一个不受商业操控、专注在读者身上的平台。如果您也认同我们正在努力呈现的观点,请通过左侧二维码赞助我们~
分享到:
|
|
行者公众号
北风的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