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速发展的互联网深刻影响了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的发展,网络舆情成为社会舆论重要的风向标和放大器。纵观近年来的环境突发事件,网络起到了放大信息、助推舆论的作用。环保系统应该如何应对环保网络舆情?这是环保工作者必须面对的新课题。
环境问题成为网络舆情焦点之一
网络舆情通常具有五大特点:
一是自由性。互联网是完全开放的,每个人都有机会成为网络信息的发布者,每个人都有选择网络信息的自由。由于互联网的匿名特点,多数网民会自然地表达自己的真实观点。因此,网络舆情比较客观地反映出现实社会的矛盾,比较真实地体现了不同群体的价值观。
二是交互性。在互联网上,网民普遍表现出强烈的参与意识。在对某一问题或事件发表意见、进行评论的过程中,常常有许多网民参与讨论,网民之间经常形成互动局面,赞成方的观点和反对方的观点同时出现,相互探讨、争论,相互交汇、碰撞,甚至出现意见交锋。
三是多元性。网上舆情的主题极为宽泛,话题的确定往往是自发、随意的。从舆情主体的范围来看,网民分布于社会各阶层和各领域;从舆情的话题来看,涉及社会生活的各方面。
四是偏差性。由于受各种主客观因素的影响,一些网络言论缺乏理性,比较感性化和情绪化,甚至有些人把互联网作为发泄情绪的场所。
五是突发性。网络舆论的形成往往非常迅速,一个热点事件的存在加上一种情绪化的意见,就可以成为点燃一片舆论的导火索。
当前,环境问题已成为网络舆情焦点之一。由于环境直接关系经济发展和社会民生,我国正处于环境污染事故的高发期,发达国家上百年工业化过程中分阶段出现的环境问题,在我国集中出现。环境风险加大,环境污染事件总量居高不下,类型多、发生区域广,这些都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污染事件一旦出现,往往危害大、处置难、社会关注度高。此时,面对网络等新媒体传播速度快、覆盖面广、真实与虚假信息鱼龙混杂的现实,如何提高政府环境舆情监测和应对能力,如何善待、善用、善管网络舆论,如何更好地与公众对话,及时宣泄和化解网民的不满情绪,树立环保干部队伍的正面形象,成为环保人迫切需要正视和思考的问题。
应对网络舆论要注意方式方法
正确的应对措施才能产生预期的效果。应对网络舆论时要注意方式方法,具体应做到几个“坚持”。
一是坚持第一时间处理。对网络舆论,特别是网络群体性事件,一定要第一时间知晓,第一时间应对,不能拖拖拉拉。
二是坚持开放。网络在表达民意、公开诉求、舆论监督、参政议政中的作用越来越明显和重要,已成为网民群体最为直观、便捷、互动、顺畅的参政议政平台,要坚持开放原则,充分听取民意。
三是坚持包容并蓄。对于合理性的建议和意见,要有针对性地吸收,一时做不到、吸收不了的,要充分、合理地解释。解释要尽量详细,不但要讲清楚为什么没有采纳,而且要讲清楚在什么条件下、经过多长时间会采纳,同时,要讲清楚已经或即将采取的具体措施。
今年以来,江苏省大丰市环保局以网络建设为基础,以制度建设为保障,以舆情信息质量为重点,收集报送有代表性、典型性、倾向性、苗头性的舆情信息,提出有效得力的对策建议,可供参考。
一是建立舆情信息工作网络。成立了本单位舆情信息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单位舆情信息工作的统筹管理及编发《网上舆情处理工作提示函》。
二是及时上报舆情信息。各舆情信息员负责收集舆情信息,一旦在网络上发现反映本单位相关问题的信息,将其发送到本单位舆情信息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每天上报一次。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收集各单位报送的舆情信息,编辑《网上舆情处理工作提示函》,并送单位领导批阅。对单位领导批阅后的舆情信息,领导小组办公室按照领导批示内容进行处理,分送各相关部门阅办,对相关部门处理舆情的情况组织文字回应,送相关领导审批后在网络上予以回复。
三是建立健全网络发言人工作机制。本单位网络发言人即为单位的新闻发言人,各舆情信息员发现涉及本单位工作的论坛贴文、微博信息后及时上报,网络发言人参与网上日常讨论,并策划重大网络宣传活动。
应对环保网络舆情的建议
结合工作实践,笔者认为,进一步应对环保网络舆情,应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时间响应。在突发事件发生时,要利用网络传播快捷性特点,在第一时间发布权威信息,做到关键时候不失语。同时,针对网民最为关心、质疑最多的问题,约请专家学者解答,或请相关部门直接与网民对话交流。
网上网下联动。网上舆情应对与实际监察联动相结合,并将舆情纳入信访平台管理。要进一步完善体制机制,建立覆盖广泛、权责明确的工作体系,形成联动高效的运行机制,线上问题主动介入,线下问题查摆解决,积极回应网民关切,打造网上网下联动的工作机制。
传递正能量,抵消负能量。要加强和改进网络内容建设,精心组织宣传,传递正能量。要积极促进传统媒体和新媒体融合,齐抓共管,同频共振。要着力提升舆论应急处置水平, 切实把互联网建设好、利用好、管理好。
作者单位:江苏省大丰市环保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