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千途旅游

天文生命动物历史地理谜团

搜索

个人飞行器离我们还有多远?

科技博览|2013-9-24 09:33

1232人参与|0评论

字体: 繁体 打印

个人飞行器离我们还有多远?

 

  不需要专业的飞行技术,就能飞向蓝天,同时还能摆脱地面交通拥堵的烦恼。请关注——

 

  自由地翱翔于蓝天自古以来就是人类的梦想,100多年前,莱特兄弟帮助人类实现了这个梦想,但毕竟只有专业的飞行员才能在8000米以上的高空驰骋,普通百姓只能乘坐飞机来过把飞天瘾。

 

  近日,新西兰批准了个人飞行器的试飞实验,该飞行器装备一对200马力的螺旋桨推进器,加满油后能在半小时内飞行约48公里,最高时速为96公里,最高飞行高度可达2400米。

 

  那么,这种个人飞行器的出现是否为普通人的飞天梦带来福音?甚至成为日常出行的交通工具?

 

  短期培训后即可驾驶

 

  据报道,这款飞行器重量不超过115公斤,外形同真人一般高,由飞行者操控操作杆,并且无需飞行执照就能驾驶它。

 

  中国国际航空公司的机长邱争表示:“从有关资料来看,这个飞行器驾驶员基本上是站着驾驶,手上握着类似游戏摇杆的控制杆,操作起来确实比较简单。但我认为报道上‘一般人不必经过专业飞行员训练即能在日常生活中使用’这一说法值得商榷,因为飞行所涉及的不仅仅是技术层面的问题,还需要面对心理上的恐惧。准确来说,想要驾驶这种个人飞行器需要的不是那种很系统的飞行训练,而是一个简单的培训,帮助驾驶员克服心理障碍。”

 

  北京航天航空大学航空科学与工程学院飞行器设计专业的万志强副教授认为:“现在国外有些一人到几人容量的超轻型飞机也很受欢迎,这类飞机确实不需要像飞行学院的学生那样经过几年的授课指导,很多私人飞机爱好者通过几十个小时的理论加技术的培训,获得相应驾照之后就可以飞行了。”

 

  早在二战结束后,美国军方就一直希望制造单人飞行器以完成复杂的军事任务,过去的几十年,世界各国都相继研制出个人飞行器,主要分为纯喷气式和空气动力两种形式。不过不论是美国的名为“变形者”的“飞行汽车”,还是瑞士设计的个人飞行器,在起降方式、飞行控制、驾驶技巧上都存在尚未解决的问题,一般百姓很难吃透这些复杂的操作方式,所以先前这一系列的飞行器都没能成功推出。

 

  此次新西兰批准试飞的个人飞行器,同样是以研制个人能够独立驾驭的交通工具为目的,却宣称无需经过专业飞行学院的学习,只需同平时考取汽车驾照一样,通过集中的短期培训即可掌握。


  我国低空飞行有限制

 

  对驾驶技术的要求如此宽松,是否意味着将来就可以自由地驾驶这种个人飞行器飞翔

 

  “至少在我们国家,这种情况在一定时期内不可能实现”,邱争解释道,“国外很多国家的低空空域是自由开放的,所以这种不需飞行执照的航空器可以随意飞行,但是目前中国的低空空域并没有自由开放。”

 

  2010年的11月,国务院、中央军委批准了《低空空域管理改革指导意见》,明确将在5个飞行管制区分类划设低空空域,该意见指出,我国在低空空域管理上与通用航空用户和公众期望还有较大差距。为推动航空事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将改革分为几个阶段:试点阶段(2011年前)、推广阶段(2011年至2015年)和深化阶段(2016年至2020年)。

 

  全国政协委员、国家民航局局长李家祥也曾表示,尽管民航局将在低空开放试点的基础上,进一步在湖南、湖北、广西与内蒙古东部扩大试点范围,争取到2015年实现全国低空空域的全面开放,但是在全面开放之前,会对低空领域的通用航空器飞行制定严格完备的标准。

 

  “现在的政策是在逐渐地放开低空空域,但还是属于有步骤地进行,只在沿海几个省市有低空开放的试点,其他城市还没有铺开。当然,国家和民众都比较支持低空开放这一政策,都在积极推动其实施。”万志强补充道。

 

  除了能飞还要确保安全及适航

 

  北京航天航空大学飞行学院的本科生小陈,从小就怀揣着飞行员的梦想,即将到国外进行实践培训的他,目前也只掌握了一些飞行的理论知识。“既然报道称不需要专业的飞行技术,那我还是非常想尝试一下的,毕竟一直对各种飞行器都有浓厚的兴趣,只是不能够确定这种飞行器是否有足够的安全保障。”

 

  万志强表示,这类个人飞行器由于批量少,可靠性总体来说比较差,它能够得以试飞甚至是进行零部件的大批量生产,主要是因其重量小,即使出了事故,能够引起的伤害也不会很大。而新西兰和其他西方国家的航空空域比较宽,管制松,人口少,飞行文化也很浓郁,能够首先进行试验性飞行也是情理之中。

 

  北京航天航空大学宇航学院航天飞行器技术系的陈培副教授认为:“这种飞行器属于高科技高附加值的产物,产品成熟度较低,耗能较大,并且由于安全性的问题,应用场合仅限室内,还有关键的一点是其产品的寿命短,无法长期使用,仅适合应急应用,所以我认为在短期内个人飞行器还无法成为百姓日常出行的工具”。

 

  据了解,新西兰的马丁航空器制造公司已计划明年开始量产这类飞行器,并于2015年推向市场。“我觉得这个应该属于投资兴趣,如果公司决策层看好这个东西,觉得可以有盈利,那就会量产。不过一架飞行器的量产实际上非常复杂,因为除了能飞还要确保安全以及适航。”邱争补充道。

微信扫一扫

赞助行者物语 赞助我们
您知道行者物语这些年来一直都是非营利网站吗?我们秉持“思想自由”与“价值共享”的信念,致力于打造一个不受商业操控、专注在读者身上的平台。如果您也认同我们正在努力呈现的观点,请通过左侧二维码赞助我们~

  • 行者物语 责任编辑:语燃
  • 分享到:
    西藏千途旅游
    探索资讯
    探索画报
    公益视角
    动物世界
    户外课堂

  • 行者物语热搜标签
  • 行者物语官方微信
    行者公众号

    北风的微信
    北风的微信

    行者物语投稿 投稿邮箱:317379335@qq.com在线投稿
    © 2011-2024 行者物语(xz.tqiant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合作电话/微信:13518992858 违法信息举报QQ:3173793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