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话题一:媒体做公益可行吗?
近年来,不少资深媒体人越来越多地参与到了公益项目的推进当中。以邓飞等为例,他们从记者投身公益事业;从记录者见证者,变身为公益项目的发起者与推动者。而有关媒体人做公益是否是“不务正业”,是否能够更加专业,来自公益界的三位代表阐述了各自的观点。而三人一致认为,媒体人做公益,更应该侧重于传播,而不应该盲目地冲进去。
徐永光认为,媒体是社会结构内不可缺少的部分,没有大众传播就没有社会公益。但是大众传播是独立的,它要保持自己的独立性。“我觉得媒体不是不能搞公益、不能参与公益,但是现在有些媒体自己搞基金会,这是我非常反对的。因为媒体手里有公器,你办基金会,是宣传自己呢,还是宣传别人?”
丘仲辉也认为,现代公益应该有明确的分工。媒体是一种社会公器,没有媒体的传播,公益的很多内容是做不到的。所以在这个方面,希望媒体能有更多的独立性。但是如果媒体直接卷入公益,会有一些情况说话不方便,这样对公益事业的发展可能影响并不好。“我觉得媒体还是应该站在传播的角度来推动公益事业的发展。”
周惟彦对徐永光与丘仲辉的观点表示了赞同,她认为如果是媒体自己来搞公益的话,它可能很难把自己的位置摆清楚。“我认为媒体第一个职能是传播,第二个职能是引导和教育大众。媒体只有自己搞清楚公益是怎么一回事,它才能够更专业,更有力量,来引导和教育大众。”
话题二:媒体人做公益如何破局?
杨锦麟提出,中国的公益事业在成长过程中遇到了很多问题,其中也有泥沙俱下、鱼目混珠的现象,媒体参与公益,如何规避问题,它该是一种怎样的产业链?
对此,徐永光透露,曾有几家媒体想做基金会来找到他,他极力反对。他坚持认为,媒体有自身的优势,但是如果直接拿来使用,很可能会用“偏”,因为“越界”了。
周惟彦提出,目前很多媒体人还搞不清楚什么是公益,在这种情况下,媒体盲目地冲进去,就会产生问题。
丘仲辉则认为,中国的公益事业刚刚开始,希望有更多的媒体人能走向公益,走向公益的“基层”。大量的了解、调查、反映中国公益的现状,公益人的生活和酸甜苦辣,以及中国公益事业发展的状况,只有这样才能推动整个社会向现代化转型,中国的公益事业也才能在这种转型过程中得到极大的发展。
话题三:当公益遭遇监督与批评
近年来,伴随着一些公益组织的负面新闻曝光,引发了人们对于公益组织的质疑。有公益界人士认为,中国的公益组织很脆弱,媒体不应该在中间落井下石,而应该给予公益组织一定的空间。杨锦麟提出,公益组织面对媒体的监督与批评,该如何看待?
徐永光认为,媒体要宣扬现代的慈善的理念,志愿精神,也要传播国家的法律,教育公众建立新的慈善观。同时要告诉公众哪个地方需要帮助,哪些机构有什么好的项目,让大家来捐款,来推动这个项目的发展。还要保持独立性,还要监督。媒体的监督可以在各个方面都可以说话。对捐款,对受助的人,对慈善机构,对公众,甚至包括对政府,媒体都应该站在一个公正角度,扮演一个独立的角色,发表公正的评论。
对于媒体的监督与质疑,周惟彦有着切身的体会。她坦承,自己曾被一家媒体追踪调查了四五年,并且写出了一份调查报告。开始她也曾感受到了困扰,但是现在看来,她觉得这个记者身上体现出了媒体人的坚持与执着,这种精神值得尊敬。“我觉得做公益是人在做,天在看。不同的人不可能达到相同的认识,同样的事物从不同的角度看,不可能所有人都理解你。”“媒体人挖新闻,值得肯定。但首先要搞清楚公益运作的情况,在报道时才会少走弯路。” |
赞助我们 您知道行者物语这些年来一直都是非营利网站吗?我们秉持“思想自由”与“价值共享”的信念,致力于打造一个不受商业操控、专注在读者身上的平台。如果您也认同我们正在努力呈现的观点,请通过左侧二维码赞助我们~
分享到:
|
|
行者公众号
北风的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