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千途旅游

生态慈善理念助学广告画报评论文苑

搜索

知识改变命运说法宣扬功利势利价值观

公益评论|2014-1-11 08:43

来源:新京报|1399人参与|0评论

字体: 繁体 打印

  ■ 证菩提

 

  蔡荣生、褚健、陈英旭……这些因贪腐倒下的学者,追求的就一句话“知识改变命运”,对他们来说学术就是一个生意。

 

  □郭宇宽 学者

 

  最近连着出了几个关于高校领导因腐败被双规的案例,让我觉得非常震惊。一个是人民大学招生就业处处长蔡荣生;还有最近披露的浙江大学副校长褚健,他还是教育部与香港李嘉诚基金会建立的“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的长江学者;还有浙江大学一位搞环保的专家陈英旭。

 

  这些案件让我想起了前些年上海交大的“汉芯事件”,2003年上海交通大学微电子学院院长陈进教授发明了“汉芯一号”,借助“汉芯一号”陈进又申请了数十个科研项目,骗取了高达上亿元的科研基金,使原本该给国人带来自豪感的“汉芯一号”,变成了一起让人瞠目结舌的重大科研造假事件。

 

  我奇怪的是这些人都有着良好的知识教育背景,其中不乏海归派,这些在大城市著名高校里衣冠楚楚的教授,学科带头人,做事情的低级无耻程度,跟社会上一些坑蒙拐骗、没有底限的案例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完全丧失了我们心目中学者应该有的形象。

 

  我们理解一个学者应该有他追求知识的内在价值和尊严,比如做一个科研项目,是为了从科研中获得很多的成绩,这是最理想的状态。按马斯洛的说法,人的需求分几个层次。最低层次是安全和温饱,比如生计困难的人,吃了上顿没下顿,为了填饱肚子而去坑蒙拐骗,也至少是可以理解的。

 

  但非常难理解的是,这些人一路走来该拥有的都拥有了,结果还贪污上亿,一个学者到底要这么多钱干什么?

 

  前些年,中国特别流行一句公益广告词:知识改变命运。从这个角度讲,这些学者的行为就变得可以理解了。他们选择从事这个行业,无论是环保、科学,哪怕是成为了一名长江学者,我想其实他们对科学研究本身并没有什么兴趣和爱好。知识改变命运的公益广告里讲到,一个学者原来从小就是准备放羊的,家里很穷,本以为以后要一辈子放羊,结果因为考上了著名的大学,现在成为了一名教授,人生非常有成就感。

 

  我试图追寻这些学者的心路历程,他们受到很好的教育,但他们追求的就一句话“知识改变命运”,对他们来说学术就是一个生意,并没有想过知识对社会有什么样的意义,只改变了自己的命运,可能并没有怎么想到知识对人类有什么意义,知识的研究过程中给自己带来了什么样的快乐,哪怕没有任何乐趣,就是为了出人头地,他们也会干得很勤奋。

 

  知识改变命运这种说法,不能说完全错,也是一种合理的需求。但我总觉得这种调调缺了些什么,这种功利的、势利的价值观至少不应该是现在整个知识阶层的一种导向。

微信扫一扫

赞助行者物语 赞助我们
您知道行者物语这些年来一直都是非营利网站吗?我们秉持“思想自由”与“价值共享”的信念,致力于打造一个不受商业操控、专注在读者身上的平台。如果您也认同我们正在努力呈现的观点,请通过左侧二维码赞助我们~

  • 行者物语 责任编辑:语燃
  • 分享到:
    西藏千途旅游
    公益资讯
    公益画报
    公益视角
    环球地理
    公益广告

    动物保护群

    动物保护Q群:131626977
    动物保护,志愿者请加入

    动物保护(行者物语)

  • 行者物语热搜标签
  • 行者物语官方微信
    行者公众号

    北风的微信
    北风的微信

    行者物语投稿 投稿邮箱:317379335@qq.com在线投稿
    © 2011-2024 行者物语(xz.tqiant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合作电话/微信:13518992858 违法信息举报QQ:3173793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