频道位置:行者物语 > 环球地理 > 科学百科 > 科技博览
美国国家情报委员会(NIC)做出预测,到2030年,亚洲将取代北美和欧洲成为世界的经济中心;传染性疾病的死亡率将降低40%;世界大部分人口将摆脱贫困;与此同时,在人们身边或许将出现能直立行走的仿生机械超人,它们的血管中将流动着特制的神经药物。
科学家无法保证在大型强子对撞机LHC或其他可以想象的对撞机的工作范围内是否还存在着新的物理成分。“标准模型可能是所有宇宙内部运作中大自然愿意透露的全部。希格斯玻色子的发现是一个突破。粒子物理学家未来是否会再一次获得类似的突破呢?”
如果科学家能开展一些持续数百或数千年的研究,他们最想获得些什么样的信息?人的一生可谓漫长。然而,与许多自然现象(从山脉的隆起到星系的碰撞)相比,人的一生又短如惊鸿一瞥。有些科学迷题,科学家即使穷尽一生也无法解答,只能通过接力的方式一代传一代地让研究持续下去。
未来的城市中心将拥有回收能源的植物,而不是大型购物商场或者教堂。他说到:“之前几个世纪的城市中心都是为了举办庆祝活动,在欧洲城市通过教堂进行精神庆祝。经过一段时间之后教堂就会成为市中心,成为资本主义和商业主义的庆祝中心。”
2012年度诺贝尔物理学奖已经于北京时间10月9日17:45公布,由于“使用突破性的方法实现单个量子系统的测量和操控”,今年的物理学奖项授予法国量子物理学家塞吉·哈罗什(Serge Haroche)和美国物理学家大卫·维恩兰德(David Wineland)。
2012年度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已经于北京时间10月8日17:00公布,由于在成熟细胞重编程方面做出的杰出贡献,今年的奖项授予日本京都大学科学家山中伸弥以及英国发育生物学家约翰•戈登(John B. Gurdon)。
理论上,核聚变是最完美的能源。它建立在一个几乎人所共知的物理原理之上:能量等于质量乘以光速的平方。由于光速很大,所以该公式意味着只需要非常小的一点质量就能产生巨大的能量。它最好成功,千万不要竹篮打水一场空。
美军将这种无人机命名为“致命微型空中弹药系统”(以下简称LMAMS),计划于2016年服役。根据军方的描述,这是一种便携式隐秘武器,具备打击固定和移动目标的能力,同时将间接损害降至很小的程度。
英国BAE系统公司研制了一款新型战斗机飞行员头盔,名为“打击者”(Striker),能够让飞行员“看穿”他们驾驶的战斗机。对于飞行员来说,这款头盔无疑是一个作战利器,但对于那些恐惧飞行的人来说,这却是他们最可怕的噩梦。
《新科学家》杂志网络版周一评出了迄今为止最具影响力的10本科普图书,达尔文的《物种起源》和霍金的《时间简史》等纷纷上榜。
国际建筑师联合会“灾难救援建筑”计划的帮助下,俄罗斯建筑公司Remistudio设计了一座具有未来派色彩的五星级蜗牛壳形漂浮酒店。这座酒店名为“方舟”,能够经受住海平面上升导致的诺亚级大洪水的考验。
美国伊利诺伊大学食品学教授布鲁斯·沙西在《纽约时报》发表批评文章称,“这不是一份单纯的科研报告,而是一次精心策划的媒体宣传。”美国媒体披露了塞拉利尼教授公开反对转基因食品的立场,称他的研究资助者是强烈反对生物技术的“基因工程独立研究与信息委员会”。
美国开启了对核武库有史以来最昂贵的翻新计划,首先获得升级的是B 61核炸弹,预计未来5年将耗资约100亿美元,因此该升级计划也被称为“镀金的核弹项目”。不过奥巴马政府认为,虽然冷战早已结束,但诞生于冷战背景的B 61核炸弹不但曾经是美国空投核武器的基石。
搞笑诺贝尔奖(The Ig Nobel Prizes)是在美国举行的一项年度奖项,是对诺贝尔奖的搞笑模仿,其主要奖励那些“不同寻常”或者“细碎”的科学研究成果。之所以设立这个奖项,其目的是为了奖励那些“乍看起来让人发笑,但是随后发人深省”的研究工作
全球著名的智能信息提供商“汤森路透”组织发布了2012年度“汤森路透引文桂冠得主”名单。“汤森路透”组织也是唯一一家采用定量数据预测年度诺贝尔奖得主的机构,该机构发布的引文桂冠得主名单上的人员都分别是当年诺奖各奖项的有力竞争者。
美国SpaceX公司首个载人任务成功发射,开启
古老的树木越来越少,地球的未来会怎样?
• 一座不应该出现那里的火山:圣海伦火山诞生
• 世界十大奇趣博物馆,让你的想象力爆表!
• 马里亚纳海沟里疑似存在微生物群落,暗示木
• 东非最古老的海啸遇难者
• 母亲节 一个特别的母亲流传两千年的故事
• 人类自愿灭绝运动是怎么回事?
• 科学家在“眼跟前”发现离地球最近的黑洞
• 五一劳动节来临之际,向全世界的劳动者们致
这些惊艳的自然奇观已不复存在:加拉帕戈斯
大自然的馈赠!新西兰摩拉基海滩看大圆石鬼
看海浪“风云变幻”:惊涛骇浪瞬息万变
国家地理老照片系列:全球各地的帽子文化
从禁食野生动物看全民生态意识觉醒
从根本审视舌尖上的文化
• 让教育成为惩戒的底色
• 自我隔离状态下的思考:敬畏自然,善待生灵
• 认识气候变化,最需要的是常识
• 在洪水到来之前,我们必须走下道德高地
• 适者生存岂是敷衍环保的借口
• 有“理性”的放生才是真正的善
有事没事可以多骑自行车,短途骑行提高新陈
为什么自然光对我们生活如此重要?
• 肺炎疫情:紫外线能杀死新型冠状病毒吗?
• 洗手这件小事,你做对了吗?
• 乘邮轮出游时该如何保障自身健康
• 新型冠状病毒会对人体造成哪些影响?
• 如何带9到18个月的小孩坐飞机
• 酒后7件事不做:不要立刻睡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