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大洲动物专题正在更新中。在更新期间,部分页面您可能无法正常打开,或浏览到的是空白页。 在此期间,你也可申请成为我们的编辑,协助完成本专题的制作。
钩盲蛇 钩盲蛇(学名:Ramphotyphlops braminus)是蛇亚目盲蛇科下的一种无毒蛇种,主要分布在非洲及亚洲,不过现在钩盲蛇的分布已推广至世界各地。目前钩盲蛇下尚未有任何被确认的亚种。钩盲蛇在中国亦被称为地鳝及铁丝蛇。
黑头剑蛇 黑头剑蛇(学名:Sibynophis chinensis)为游蛇科剑蛇属的爬行动物,俗名黑头蛇。分布于越南、台湾、老挝以及中国大陆的等地,一般生活于于海拔400-2000米的山区以及常见于石洞、树丛下。其生存的海拔范围为400至2000米。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湖北宜昌。
紫沙蛇 紫沙蛇(学名:Psammodynastes pulverulentus)为游蛇科紫沙蛇属的爬行动物,俗名茶斑大头蛇、懒蛇、褐山蛇。其生存的海拔上限为1620米。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印度尼西亚爪哇。
横纹钝头蛇 横纹钝头蛇(学名:Pareas margaritophorus)为游蛇科钝头蛇属的爬行动物。分布于中南半岛、泰国、缅甸、马来半岛以及中国大陆的香港、海南等地,常见于低海拔地区或山区。其生存的海拔上限为800米。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泰国。
侧条后棱蛇 侧条后棱蛇(学名:Opisthotropis lateralis)为游蛇科后棱蛇属的爬行动物。分布于越南以及中国大陆的香港、广西、贵州等地,生活习性为半水生。其常栖息于于丘陵溪谷两岸。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越南北部。
挂墩后棱蛇 挂墩后棱蛇(学名:Opisthotropis kuatunensis)为游蛇科后棱蛇属的爬行动物。在中国大陆,分布于浙江、福建、江西、广西、香港等地,生活习性为半水生。其主要生活于多森林的高山山涧的流水中。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福建崇安。
横纹后棱蛇 横纹后棱蛇(学名:Opisthotropis balteata)为游蛇科后棱蛇属的爬行动物。分布于越南、柬埔寨以及中国大陆的广西、广东、海南、香港等地,生活习性为半水生。其多生活于海拔不太高的山溪流水中以及常见于岩石下。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海南岛。
台湾小头蛇 台湾小头蛇(学名:Oligodon formosanus)为游蛇科小头蛇属的爬行动物,俗名台湾秤杆蛇。分布于越南、台湾岛以及中国大陆的浙江、福建、江西、湖南、广东、广西、贵州、云南等地,多生活于平原及高山。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台湾。
紫棕小头蛇 紫棕小头蛇(学名:Oligodon cinereus)为游蛇科小头蛇属的爬行动物,俗名棕秤杆蛇、棕色小头蛇。分布于印度、缅甸、泰国、老挝、柬埔寨、越南、马来半岛以及中国大陆的福建、广东、香港、海南、广西、贵州、云南等地,常栖息于平原及山区海拔1630m。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柬埔寨。
细白环蛇 细白环蛇(学名:Lycodon subcinctus)为游蛇科白环蛇属的爬行动物。分布于越南、老挝、泰国、柬埔寨、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菲律宾以及中国大陆的广西、海南、福建等地,一般生活于平原或山地。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印度尼西亚爪哇。
黑背白环蛇 黑背白环蛇(学名:Lycodon ruhstrati)为游蛇科白环蛇属的爬行动物,俗名黑决白环蛇、白梅花蛇。分布于台湾岛以及中国大陆的江苏、浙江、安徽、福建、江西、湖南、广东、广西、四川、贵州、陕西、甘肃等地,主要栖息于山地。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台湾南部。
白环蛇 白环蛇(学名:Lycodon aulicus)为游蛇科白环蛇属的爬行动物。分布于尼泊尔、斯里兰卡、印度、马尔代夫、锡金、泰国、缅甸、老挝、柬埔寨、越南、印度尼西亚、菲律宾以及中国大陆的福建、广东、云南等地,主要生活于平原及丘陵地区。
铅色水蛇 铅色水蛇(学名:Enhydris plumbea)为游蛇科水蛇属的爬行动物,俗名水泡蛇。分布于缅甸、泰国、越南、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台湾以及中国等地,主要生活于平原、丘陵或低山地区的水稻田、池塘、湖泊、小河及其附近水域。其生存的海拔上限为980米。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印度尼西亚爪哇。近危(IUCN 3.1)
中国水蛇 中国水蛇(学名:Enhydris chinensis)为游蛇科水蛇属的爬行动物,俗名泥蛇或唐水蛇。长50-70厘米;暗灰棕色背面有不规则的小黑点,淡黄色腹面有黑斑,尾部略侧扁。
黑斑水蛇 黑斑水蛇(学名:Enhydris bennettii)为游蛇科水蛇属的爬行动物。分布于台湾岛以及中国大陆的海南、广东、香港、福建、广西等地,多见于稻田、池塘、沟渠。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中国。
三索颌腔蛇 三索颌腔蛇(学名:Coelognathus radiatus),旧称三索锦蛇,主要分布于印度东北部、印尼(包括苏门答腊、邦加岛)、柬埔寨、新加坡、泰国、华南地区(包括福建、云南、广西、广东、香港)、越南、缅甸、老挝及尼泊尔等。其标本产地为爪哇。多栖息于平原、丘陵及山区的河谷地带。其生存的海拔上限为1400米。
紫灰锦蛇 紫灰锦蛇(学名:Elaphe porphyracea)为游蛇科锦蛇属的爬行动物,俗名红竹蛇。多生活于山区森林、山路旁、玉米地以及山间溪旁及山区居民点附近。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印度阿萨姆。
滑鳞绿树蛇 滑鳞绿树蛇(学名:Cyclophiops major、Opheodrys vernalis),是蛇亚目游蛇科翠青蛇属下的一种无毒蛇类。
翠青蛇属 翠青蛇属(学名:Opheodrys)是蛇亚目游蛇科下的一个蛇属,主要分布于美国、加拿大南部及墨西哥北部,目前共有2个品种共5个亚种已被确认。
钝尾两头蛇 钝尾两头蛇(学名:Calamaria septentrionalis)为游蛇科两头蛇属的爬行动物,俗名双头蛇、越王蛇、两头蛇、枳首蛇;无毒。
繁花林蛇 繁花林蛇(学名:Boiga multomaculata)为游蛇科林蛇属的爬行动物,俗名繁花蛇、金钱豹。常生活于山麓平原或丘陵富于林木的地区。其生存的海拔上限为650米。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印度尼西亚爪哇。
绿瘦蛇 绿瘦蛇(学名:Ahaetulla prasina)为游蛇科瘦蛇属的爬行动物,俗名菱头蛇、蓝鞭蛇、鹤蛇。一般生活于平原、丘陵及山区、常栖于林木葱茂处以及亦见于田边杂草丛中或山坡路上。其生存的海拔范围为90至1620米。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印度尼西亚爪哇。
棕脊蛇 棕脊蛇(学名:Achalinus rufescens)为游蛇科脊蛇属的爬行动物。分布于越南以及中国大陆的浙江、福建、江西、广东、香港、海南、广西、贵州、陕西等地,生活习性为穴居。其一般栖息于平原、丘陵及山区。其生存的海拔范围为370至1500米。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香港。
白唇竹叶青蛇 白唇竹叶青蛇(学名:Trimeresurus albolabris)为蝰科竹叶青蛇属的爬行动物,俗名小青蛇、小绿蛇或绿牙蛇、白唇蕲蛇、青竹蛇。其生存的海拔范围为281至1600米。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中国{有毒}。
长吻海蛇 长吻海蛇属(学名:Pelamis),又称黄腹海蛇、黑背海蛇,是蛇亚目海蛇科下的一个单型有毒蛇属,属下只有长吻海蛇(P. platurus)一个物种,主要分布于世界上的热带海域。
平颏海蛇 平颏海蛇(学名:Lapemis curtus)为眼镜蛇科平颏海蛇属的爬行动物,俗名棘海蛇。分布于东印度洋经印澳海域到澳大利亚及菲律宾沿海、台湾岛以及中国大陆的福建、山东、香港、海南、广西等地。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东印度群岛。
淡灰海蛇 淡灰海蛇(学名:Hydrophis ornatus)为眼镜蛇科海蛇属的爬行动物,俗名黑点海蛇。分布于从波斯湾经印度半岛沿岸到印澳海域、台湾岛以及中国大陆的广西、广东、海南、山东沿海等地。
小头海蛇 小头海蛇(学名:Hydrophis gracilis)为眼镜蛇科海蛇属的爬行动物。分布于由波斯湾向东经印度半岛、中南半岛沿海到印澳海域至巴布亚新几内亚沿海以及中国大陆的福建、广东、海南、广西沿海等地,多栖息于沿海浅海海域。
青环海蛇 青环海蛇(学名:Hydrophis cyanocinctus)是蛇亚目眼镜蛇科海蛇属下的一种有毒海蛇,目前未有任何亚种被确认。
中华眼镜蛇 中华眼镜蛇(学名:Naja atra),又名舟山眼镜蛇,在广东、香港俗称饭铲头,台湾则称之为饭匙倩、饭匙铳、膨颈蛇。属于眼镜蛇科,分布于中国南部、台湾和中南半岛的中低海拔地区,属大型蛇类,由于常呈眼镜状,故被称做为眼镜蛇。
丽纹蛇 丽纹蛇(学名:Calliophis macclellandi)为眼镜蛇科丽纹蛇属的爬行动物,俗名环纹赤蛇。一般生活于山区森林或平地丘陵。其生存的海拔范围为215至2483米。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印度阿萨姆。
密疣蜥虎 密疣蜥虎(学名:Hemidactylus brooki)为壁虎科蜥虎属的爬行动物。分布于非洲、斯里兰卡、印度、印度尼西亚、安的列斯群岛以及中国大陆的浙江、福建等地,常栖息于热带地区。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加里曼丹。
原尾蜥虎 原尾蜥虎(学名:Hemidactylus bowringii)为壁虎科蜥虎属的爬行动物,俗名纵斑蜥虎、檐蛇、盐蛇。分布于印度、缅甸、日本、台湾以及中国的四川、福建、广东、海南、广西、云南等地,多栖息于热带及南亚热带地区以及匿居于墙缝、屋檐、树洞、石隙等处。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广东广州。
中国壁虎 中国壁虎(学名:Gekko chinensis)为壁虎科壁虎属的爬行动物,是中国的特有物种。分布于福建、广东、海南、广西等地,多见于亚热带以及栖息于野外或建筑物的缝隙内。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中国。
中国棱蜥 中国棱蜥(学名:Tropidophorus sinicus)为石龙子科棱蜥属的爬行动物。分布于越南以及中国大陆的广西、广东、香港等地,一般栖息于山溪流水旁的浅水函中、碎石下、杂草丛中。其生存的海拔范围为450至1350米。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广东西江鼎湖山。
南滑蜥 南滑蜥(学名:Scincella reevesii)为石龙子科滑蜥属的爬行动物。分布于亚洲东部,南至马来西亚西部,北至朝鲜,包括缅甸、泰国、越南以及中国大陆广西、广东、海南、香港、四川等地,一般栖息于低山区以及常活动于路旁落叶或橡胶林下草丛中。其生存的海拔范围为250至300米。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中国。
宁波滑蜥 宁波滑蜥(学名:Scincella modesta)为石龙子科滑蜥属的爬行动物,俗名马蛇子。其生存的海拔范围为50至1895米。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浙江宁波。
长尾南蜥 长尾南蜥(学名:Mabuya longicaudata)为石龙子科南蜥属的爬行动物。分布于泰国、越南、老挝、马来半岛、台湾岛以及中国大陆的云南、广东、海南、香港等地,主要栖息于岩石上长满杂草的地区以及亦发现于住宅堆积物附近及鱼区。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泰国。
四线石龙子 四线石龙子(学名:Eumeces quadrilineatus)为石龙子科石龙子属的爬行动物。分布于泰国、柬埔寨、越南以及中国大陆的广西、广东、海南、香港等地。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香港。
蓝尾石龙子 蓝尾石龙子(学名:Plestiodon elegans)为石龙子科石龙子属的爬行动物,俗名蓝尾四脚蛇、四脚蛇。其生存的海拔范围为100至1830米。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上海、宁波、台湾、澎湖列岛。
中国石龙子 中国石龙子(学名:Eumeces chinensis)为石龙子科石龙子属的爬行动物,俗名山弹、石龙子、猪婆蛇、四脚蛇、石龙蜥。其生存的海拔范围为10至1030米。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中国。
变色树蜥 变色树蜥(学名:Calotes versicolor)为鬣蜥科树蜥属的爬行动物,俗名马鬃蛇、鸡冠蛇。其生存的海拔范围为80至2000米。变色树蜥体长10~12厘米,尾巴长约为头体的3倍。鳞片十分粗糙;背部有一例像鸡冠的脊突,所以又叫鸡冠蛇。
香港双足蜥 香港双足蜥(学名:Dibamus bogadeki),又名鲍氏双足蜥,为双足蜥科双足蜥属的爬行动物,是香港唯一一种双足蜥,并且是香港特有种,基本上分布于香港喜灵洲、周公岛和石鼓洲,模式产地在香港喜灵洲。
马来闭壳龟 马来闭壳龟(学名:Cuora amboinensis)又名安布闭壳龟,为龟科闭壳龟属的爬行动物。分布于东南亚地区以及中国大陆的广东、广西等地,常见于平原地区的沼泽、湿地、池塘、河流中的水荡以及水稻田等水流缓慢、底质松软的水域。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印度尼西亚。易危(IUCN 2.3)
香港后棱蛇 香港后棱蛇(学名:Opisthotropis andersonii)为游蛇科后棱蛇属的爬行动物,是中国的特有种。一度被认为是香港特有种,现被发现是分布于香港和广东少数地方,而且是罕见物种,常栖息于海拔300米左右的山上沼泽地。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香港。
银环蛇 银环蛇(学名:Bungarus multicinctus),又名寸白蛇、过基甲、过基峡、簸箕甲、手巾蛇、银脚带、雨伞节、金钱蛇、银蛇、花扇柄(客家话)、雨伞柄(潮州话)、小白药蛇、台湾克雷特等,属眼镜蛇科环蛇属。
金环蛇 金环蛇(学名:Bungarus fasciatus),俗称金甲带、金包铁、金脚带、花扇柄(客家话)、雨伞柄(潮州话)或佛蛇等,是环蛇属的一种,是毒性很强的蛇。一般来说,金环蛇和其他环蛇属的蛇一样,动作缓慢,不爱攻击人类,主要以小型脊椎动物为食。金环蛇的毒性较其近亲银环蛇弱,但仍然属剧毒蛇,而数量也较银环蛇多。
眼斑水龟 眼斑水龟(学名:Sacalia bealei)为泽龟科眼斑龟属的爬行动物。分布中国,越南,在中国大陆,分布于东南部、香港、海南、西至贵州等地,一般生活于低山、丘陵山涧溪流或沟渠中,水流缓慢,水质较清澈的地方,也见于稻田、水塘等处。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中国。濒危(IUCN 2.3)
灰鼠蛇 灰鼠蛇,学名Ptyas korros,香港俗称过树榕,台湾则多半叫做细纹南蛇,是游蛇科鼠蛇属的一种无毒蛇,广泛分布于印度、泰国、越南、台湾和印尼等国。在中国见于华南诸省。
鼠标蛇 鼠标蛇(学名:Ptyas mucosus)又称华鼠蛇、水南蛇、水律蛇、菜蛇、南蛇、华锦蛇,是游蛇科鼠蛇属的一种无毒蛇。广泛生活于平原和山地、在中国主要分布于华南、西南各省,台湾和越南、泰国等地也有分布,是一种比较大型的蛇类。
中华鳖 中华鳖(学名:Pelodiscus sinensis),又名水鱼、甲鱼、团鱼、王八。中华鳖是常见的养殖龟种,台湾、泰国、马来西亚等皆有养殖,是常见食用鳖。易危(IUCN 2.3)
黄缘闭壳龟 黄缘闭壳龟(Cuora flavomarginata),又名黄缘盒龟、黄缘闭殻龟、中国盒龟、湖南金钱龟和金头龟等,为潮龟科闭壳龟属的爬行动物。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台湾。濒危(IUCN 2.3)
圆鼻巨蜥 圆鼻巨蜥(又称水巨蜥,学名:Varanus salvator)为巨蜥科巨蜥属的爬行动物,俗名五爪金龙。分布于斯里兰卡、印度、缅甸、中南半岛、印度尼西亚、香港、澳大利亚以及中国大陆的广东、海南、广西、云南等地,多生活于山区流溪附近。其生存的海拔范围为225至1040米。无危(IUCN 3.1)
大壁虎 大壁虎,俗称蛤蚧、又称仙蟾、大守宫,主要分布于亚洲北回归线附近的亚热带地区。除中国有分布,亦分布于东南亚越南、泰国和老挝等地。
三线闭壳龟 三线闭壳龟(学名:Cuora trifasciata)属于爬行纲龟鳖目地龟科,又称金钱龟、金头龟、红肚龟,观赏用龟,价格不便宜,中国可以卖到上万块。生活于水中,主要以蚯蚓为食,此外也吃河里的鱼、虾、昆虫及一些植物性食物。极危(IUCN 2.3)
缅甸蟒 缅甸蟒(学名:Python molurus bivittatus)也有人称缅甸岩蟒,是蛇亚目蟒科蟒属印度蟒的亚种之一,也是世界上最巨型的六种蛇类之一。缅甸蟒是东南亚地区的本土品种,多居于热带雨林里。在一些接近水源的地方较容易接触到它们,有时也会出没于树木上。易危(IUCN 3.1)
红耳龟 红耳龟(学名:Trachemys scripta elegans),也叫红耳彩龟、红耳泥龟、巴西龟,是泽龟科彩龟的亚种之一,是一种水龟。安全(TNC)
香港盲蛇 香港盲蛇(学名:Typhlops lazelli)为盲蛇科盲蛇属的爬行动物,又名拉氏盲蛇,是香港的特有种。本种以James D. Lazell之名命名,以表现他对香港近郊区爬行动物群落研究的贡献。
棱皮龟 棱皮龟(学名:Dermochelys coriacea)又称革龟,是龟鳖目中体型最大的动物,最大体长可达3米,龟壳长2米余;体重可述800-900公斤。
丽龟 丽龟(学名:Lepidochelys olivacea)是海龟的一种,又称太平洋丽龟、榄蠵龟、橄龟、姬赖利海龟。它最大的特色是灰黑色心型背甲,外观像一颗大橄榄而得名为榄蠵龟,成龟体长达62到72厘米,体重超过100公斤。是世界上现存七种海龟中体型最小的。
大头龟 大头龟(学名:Platysternon megacephalum),又名平胸龟,命名自英国人约翰·爱德华·格雷于1831年在中国采集到的标本。别名鹰嘴龟、大头平胸龟、鹰嘴龙尾鱼、三不像、鹦鹉龟等,是古老的龟类,平胸龟属中现生只有一属一种。大头龟是水陆两栖、以水中生活为主的淡水龟。
绿蠵龟 绿蠵龟(学名:Chelonia mydas、 green sea turtle),又称绿海龟,是海洋中的爬行类动物,是海龟属下的唯一一种。一生中大多的时间都在海中生活,但演化过程中仍然保留了部分祖先的生活方式,所以必须回到陆地上产卵,繁育后代,形成了一种较独特的生活习性。
花龟 花龟(学名:Ocadia sinensis)又称中华花龟、斑龟、珍珠龟,为龟科花龟属的爬行动物。分布于中国、越南、台湾等地,常生活于低海拔的水域,如池塘、运河,缓流的河流中。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中国。
大头乌龟 大头乌龟(学名:Chinemys megalocephala),又名大头草龟,为乌龟属的爬行动物,是中国的特有物种。分布于江苏、湖北、广西等地,主要生活于丘陵、坡地附近的溪流或池塘内。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江苏南京。
眼镜王蛇 眼镜王蛇(学名:Ophiophagus hannah)是世上体型最长的毒蛇,体长可达5.6米(18英尺),分布在印度及菲律宾、印度尼西亚等东南亚一带,主要栖息于热带雨林中,以别的蛇类为食。虽称为“眼镜王蛇”,但此物种与真正的眼镜蛇不同,它并不是眼镜蛇属的一员,而是属于独立的眼镜王蛇属。
渔游蛇 渔游蛇(学名:Xenochrophis piscator)为游蛇科渔游蛇属的爬行动物,俗名鱼蛇、草花蛇、红糟蛇、水草蛇、小黄蛇。分布于亚洲南部、东南部、从阿富汗、巴基斯坦、斯里兰卡向东到中南半岛、南经马来半岛到印度尼西亚、越南、台湾以及中国大陆等地。
野生纪录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 隐私政策 | 加入我们 | 网站基金 | 留言板 行者物语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1-2024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