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词释义

西藏千途旅游

您当前的位置:行者物语 > 名词释义 > 宗教名词 > 朝觐(伊斯兰教)

朝觐(伊斯兰教)

2015-2-5 15:18|查看:7015|评论:0|字体: 繁体

朝觐仪式,包括围住麦加的卡巴天房步行七圈

朝觐仪式,包括围住麦加的卡巴天房步行七圈。

2008年的朝觐,朝圣者在麦加的大清真寺(禁寺)聚集

2008年的朝觐,朝圣者在麦加的大清真寺(禁寺)聚集。

朝觐(阿拉伯语: حج‎‎, Hajj),指的是伊斯兰教徒到麦加的朝圣,这是每年全世界穆斯林最大规模的聚会,也是伊斯兰教的五功之一。依据朝觐规范,每一个身体健康经济良好的穆斯林,一生中至少必须朝觐一次。伊斯梯塔(istita'ah)指的是身体及经济能力皆可进行朝觐的状态,达到此状态的穆斯林称为穆斯塔梯 (mustati)。朝觐是穆斯林团结及顺服真主(Allah)的一种展示。朝觐(Hajj)字面意义是“参与一个旅程”,这意味着外在行为的旅程及内部心灵的旅程。

每年朝圣的日期是伊斯兰历十二月的第八日到第十二日。由于伊斯兰历法是阴历,每年比西历(阳历)少十一天,朝觐日期在西历中年年都不同。朝圣期间,朝圣者的衣着要求及身心状态称之为'"伊兰'"(Ihram)。 朝觐与先知穆罕默德 (穆圣)的一生息息相关,但穆斯林认为到麦加朝圣的仪式可上溯到数千年前易卜拉欣(亚伯拉罕)的年代。朝觐那一周,上百万朝圣者同时在麦加聚集,并进行一系列的仪式:每个人逆时针方向绕行卡巴天房(Ka'aba)七次,这个立方形的建筑也是世上所有穆斯林祈祷时的方向;在萨法和麦尔瓦(Al-Safa and Al-Marwah)两个小丘间来回走动;饮用渗渗泉 (Zamzam Well)的井水;去阿拉法特平原守夜;在投石仪式中向魔鬼掷石块。然后朝圣者剃发,进行动物献祭的仪式,并庆祝全球性的宰牲节。

历史

即使在穆圣生前的7世纪时期,朝觐根据的亦是古代的朝圣之旅。依传统,朝圣事迹可上溯到亚伯拉罕(易卜拉欣)的年代,大约公元2000年前。亚伯拉罕的妻子撒莱无法怀孕,应她的要求,亚伯拉罕娶了女仆夏甲为妾。夏甲怀了亚伯拉罕的儿子以实玛利。据信亚伯拉罕奉神之命将夏甲和以实玛利弃置于沙漠中。为了寻找遮蔽、食物和水,夏甲带着儿子在萨法和麦尔卧两个小山丘间来回奔走了七次。绝望之中,她将婴儿放在地上,祈求上帝的帮助。婴儿哭时脚跟撞到在地面(某些故事版本说天使加百列刮他的脚或是翼尖刮了地面),渗渗井的泉水就此涌现。

在伊斯兰时代之前, 阿拉伯半岛所有的部落每年都会聚集在麦加朝圣。至于部落各自信奉何种神明并不重要,甚至信奉基督教的阿拉伯人也如同信奉异教的阿拉伯人一般的朝圣。穆斯林历史学家将这个年代称之为蒙昧时代。在那个年代,卡巴圣殿供奉了数百个阿拉伯半岛各部落所信仰的阿拉伯神话中的神明偶像,如胡巴尔,纬度,阿勒特和马纳特。

穆圣在接受启示之前,已定期执行副朝觐(Umrah)。历史上,穆斯林会在其他各大城市聚集,然后再集体向麦加出发,每群朝圣者可能有数万人。其中最有名的两个集合地点是大马士革及开罗,那里的苏丹会站在著名的珠威拉门上正式向朝圣者送行。

公元630年,穆圣率领追随者从麦地那到麦加朝觐。这是第一次仅有穆斯林参加的朝觐,也是穆圣唯一参与的一次。他毁掉所有异教偶像以净化卡巴天房,然后再次将此建筑献给真主。从此以后,朝觐成为伊斯兰教的五功之一。

对早期的朝圣者,朝觐是一趟危险的旅程。伊本·久拜尔指出在路途中有渴死信徒的骸骨。17世纪时,一群埃及朝圣者丧失了超过1500多条人命和900头骆驼。1924年,一群叙利亚朝圣者中约有五分之一死亡。两年后,又有12,000人在旅途中死亡。

预备知识

朝觐期间,男性朝圣者只需穿上戒衣 (ihram),一种由两片无缝边白布组成的服装,上半身从上垂下包住身体,下半身由白色的腰带绑住,再穿一双凉鞋。女性仅须穿上一般的希贾布,露出手部及脸部。

穿上戒衣,以示所有朝圣者在真主面前一律平等,不分绫罗绸缎的王公贵族或葛衣粗布的贩夫走卒。戒衣也象征圣洁的美德,且免于过去的一切罪孽。换戒衣的特定场所称为米嘎特(Miqat)。

穿上戒衣后,朝圣者禁止:结婚、行房、理发、刮胡子、剪指甲、抹香水、说脏话、争执、喧哗、打架、无故砍伐植物(砍柴)、无故杀害野生动物(打猎、捕鱼)、穿超过脚踝的靴子、携带武器。男性不得盖住头部、女性不得盖住脸部和手。

朝觐仪式

绕行卡巴天房及萨法和麦尔卧两个小山丘间来回走动的方向

绕行卡巴天房及萨法和麦尔卧两个小山丘间来回走动的方向

曾经在麦加完成朝觐的朝圣者被称为哈吉(Hajji),朝觐须进行了一系列象征亚伯拉罕及其妻子夏甲一生事迹的仪式。这仪式也象征著全世界穆斯林的团结。 大朝觐在伊斯兰历12月(Dhu al-Hijjah)的第八天正式开始。朝觐的第一天(此月的第八日),穿好戒衣的朝圣者会离开麦加,到附近的小城米纳,在那里他们度过那一天。这时,沙乌地政府已经在米纳搭了数千个白色大帐篷,为所有朝圣者们提供住宿。

绕行天房(Tawaf 塔瓦夫)

朝圣者进行他们第一次的塔瓦夫(Tawaf),意即所有的朝圣者须以逆时针方向绕行天房七次。每绕行一圈,他们皆可亲吻黑石 (Al Hajar Al Aswad)。如果人群众多以至于吻不到黑石,也可在每一圈中仅用右手指向黑石。每完成一圈,朝圣者会称颂说:“真主啊!我在这里服务你。我在这里服务你,你是独一无二的。赞美祢泽被万物,是一切的主宰,你是独一无二的。”七周绕行后便完成了塔瓦夫。绕行七周的场所称之为穆踏福(Mutaaf)。七圈中只有前三圈称颂真主是必要的,但是几乎所有人皆称颂了七次。

朝圣者通常会立即完成塔瓦夫。期间不许吃东西,但由于麦加湿度高有脱水之虞,允许喝水。鼓励人们在绕行的前三圈加快步伐,后四圈则可以放慢脚步走。

完成塔瓦夫后,所有的朝圣者必须在靠近天房的亚伯拉罕之地(Muqaam Ibrahim)进行两次祈祷(Rakaat)。再次的,由于朝觐期间人群太拥挤,人们可在清真寺内随处祈祷。

虽然绕行天房传统上是在地面上进行,由于人群太多,清真寺屋顶的长廊也现在可进行绕行天房。

完成塔瓦夫的同一天,朝圣者会进行刹伊(sa`i),即是在萨法和麦尔卧两个小山丘间,来回跑或走七趟,旨在重现亚伯拉罕的妾夏甲,为她的儿子以实玛利疯狂找水的一幕。当她找水时,天使以脚跟顿地(或以翼尖擦地),藉以向她指示渗渗井,泉水就从地下涌出。两个小山丘间,朝圣者原是在露天来回走动,但现在这段路径完全在大清真寺范围内,并可经由有空调的大走廊来回走动。朝圣者在此路径上仅可用走的,但是有两根绿色柱子,标示可以跑步的小区域。大走廊中间还有一个残障人士的专用道。饮用渗渗泉的井水也是此仪式的一部分,大清真寺内各处皆有渗渗井的冷水容器,以供朝圣者饮用。完成这一天在大清真寺的朝觐后,朝圣者便回到他们各自的帐篷。

阿拉法特山

阿拉法特山

阿拉法特山

朝觐日在阿拉法特平原的朝圣者

朝觐日在阿拉法特平原的朝圣者

第二天早上,朝圣月的第八天,朝圣者们到米纳彻夜祷告

朝圣月的第九天,他们离开米纳到阿拉法特山。在那里,一个靠近穆罕默德最后一次布道的小山丘,他们站着冥想、祈祷,并背诵古兰经文。这山丘被称为阿拉法特山的宽恕丘(Jabal al Rahmah)。这个名为屋古夫(Wuquf)的仪式,是整个朝觐的精华。从午后直到日落,朝圣者们必须在阿拉法特平原的特定区域内度过。这期间并不需特别的仪式或祈祷,但是许多朝圣者会花时间祷告、思考他们的一生。一个朝圣者如果没在阿拉法特度过这整个下午,他的朝觐会被认为是无效的。

穆兹达理法(Muzdalifah)

太阳一下山,朝圣们者就离开阿拉法特到穆兹达理法,一个介于阿拉法特和米纳之间的区域。朝圣者们在此于露天睡了一夜,第二天清晨,他们收集小石子,以准备回到米纳后用石头砸魔鬼的仪式。

掷石拒魔(Ramy al-Jamarat)

2006年朝觐时,正在进行掷石拒魔仪式的朝圣者们

2006年朝觐时,正在进行掷石拒魔仪式的朝圣者们

在米纳,朝圣者们掷石拒魔 (Ramy al-Jamarat),一种向魔鬼投掷石块以示抗拒的仪式。这象征亚伯拉罕在受神之命,以自己的儿子献牺牲时所经历的考验。魔鬼挑战他三次,在加百列天使的指示下,三次都被他以石击退了。每根柱子标记着拒绝时的位置。开始掷石拒魔仪式时,朝圣者们首先向最大的柱子(Jamrat'al'Aqabah)扔石头。朝圣者们从坡道爬上多层的加马拉桥(Jamaraat Bridge),从那里向此柱扔石头。接着再向其他柱子掷石头,每次掷七块石头。因为群众太多,为了安全起见,2004年时由26米长的墙壁取代柱子,墙角下有收集石子的盆子。

宰牲节

投掷完石头后,接着宰杀动物来纪念亚伯拉罕和以实玛利的故事。传统上,朝圣者们亲自宰杀动物或监看屠宰过程。现在许多朝圣者在朝觐开始前,在麦加购买牺牲证书,这证书确认在第10日时,会有牲口在他们的名下宰杀献祭而毋需亲自参与。中央屠宰场会在每位朝圣者的名下,以一头羊当牺牲品;或以一头骆驼充当七位朝圣者的牺牲品。宰杀后的肉会在打包后捐给慈善机构,运送给世界各地的穷人。在麦加宰杀牺牲时,全世界的穆斯林也会在为期四天的全球性宰牲节(Eid al-Adha)执行类似的牺牲献祭。

再次绕行天房(Tawaf Al-Ifaadah)

此日或次日,朝圣者回到麦加大清真寺再次绕行天房,称之为塔瓦夫依发达(Tawaf al-Ifadah)。此乃象征匆忙回应神的呼唤并显示对祂的爱,这是朝觐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10日的晚上在米纳度过。

朝圣者必须在11日及12日的下午,再度对位于米纳的三根柱子进行掷七个石子的投石仪式。

朝圣者必须在12日的日落前离开米纳到麦加。如果无法在日落前离开米纳,则在13日返回麦加前,他们必须再次执行投石仪式。

告别天房(Tawaf al-Wida )

朝圣者绕行卡巴天房

朝圣者绕行卡巴天房

朝最后,在离开麦加前,朝圣者对天房执行告别的绕行(Tawaf al-Wida),Wida意即告别。

副朝觐(Umrah)

不同于朝觐,副朝觐(Umrah)可在一年中的任何其他时间进行,也不是必要的,副朝觐的仪式较朝觐简单。准备副朝觐时,虔敬的身心状态'"伊兰'"是必要的,也须完成如上所述的绕行天房及两个小山丘。通常,程序最后一步是理发,象征朝圣者有一个新的开始。

交通

朝圣者们通常聚成朝觐团一起旅行以示团结。且由于布施朝圣者的交通食宿,在穆斯林中被认为是一大功德,今日有各种不同的机构和政府计划资助朝圣者,如在印度所提供的“朝觐机票补助金”(Haj subsidy),或是总部设于马来西亚的(Tabung Haji)“朝觐投资基金”,协助朝圣者支付旅行所需的花费。

19世纪时,许多朝圣者开始乘轮船抵达麦加,并持续了一段时间,直到埃及于1937年提供第一家航空公司来服务朝圣者。有不少航空公司及旅行社都提供穆斯林赴麦加的套装行程。吉达的阿布度拉国王机场、麦地那的穆罕默德亲王机场都有特殊的设施,以容纳朝圣者的到临。其他世界各地的国际机场,如新德里的甘地机场,海得拉巴的拉吉夫·甘地国际机场、雅加达的苏加诺-哈达机场等,也有较小规模的专用登机门或临时设施,来服务朝圣者。

近年的群众控制问题

在2010年,大约300万朝圣者参加这个一年一度的朝圣。因为人群大量涌入,掌控群众的技术已是至关重要,许多仪式不得不改变形式。没有必要再亲吻黑石,仅在绕行天房时以手指向祂即可。为安全起见,2004年将向大柱掷石改为掷向墙壁(注;之前掷石者常会意外掷中柱子另一边的人)。宰杀牺牲可亲身或委由别人代劳…等。不过,即使有群众控制技术,朝觐期间仍发生了许多事件,如朝圣者被挤死、踩死,或在众人挤压下下梯架道被压垮等。朝圣者也可在其他时间到麦加实行朝圣仪式。这被称为副朝觐。然而进行副朝觐的人,在一生中如做得到的话,仍然有义务去实行朝觐。根据沙特阿拉伯官方资料,2012年朝圣者的总数为3,161,573人。

社会效应

美国活跃的民权人士马尔康,描述他所经历的朝觐时的社会气氛如下: “来自世界各地的数万朝圣者,从金发碧眼的高加索人到黑皮肤的非洲人,各种肤色都有。但我们都参与同一仪式,并散发出灵性的和谐及兄弟情谊,在我的美国经验中这事绝不可能发生。美国需要了解伊斯兰教,因为这种宗教在社会上消弥了种族问题。你可能会感到震惊此话居然从我而出。但在此次朝圣之旅中,我所看到的、所经验到的,让我不得不更改先前许多的思维模式。”

由于大量聚集的三百多万世界各地朝圣者之间缺乏沟通,大朝觐期间发生的意外事件已夺走了数百条人命。最严重的意外事件,通常发生在掷石拒魔的仪式。2006年1月12日的大朝觐期间,有362名朝圣者死亡。当朝圣者们试图在萨法和麦尔卧两小丘之间奔跑时,也发生过人群相互踩踏事件。总计约有600人在2006年在大朝觐期间伤亡。事件发生后,沙特阿拉伯政府做了不少改进,譬如,在往返萨法和麦尔卧两地之间提供单行步道。

2008年的一项相关研究,发现伊斯兰社群在参与大朝觐后,会变得更加开放。一篇哈佛大学肯尼迪学院所做的研究论文《伊斯兰教大朝觐的评估:伊斯兰教全球性聚会中的信仰与宽容》,指出大朝觐的经验可促进和平共处、平等及和谐。具体而言,报告中说明大朝觐“增进不同种族和伊斯兰社会间平等与和谐的信念”而且“参加大朝觐者,明显的在不同宗教信徒之间增加了和平、平等及和谐的信念”。

每年朝圣者人数

大清真寺圣地朝觐期间全景

大清真寺圣地朝觐期间全景,2007。

过去92年间,朝圣者的人数大有增加。仅仅外国朝圣者的数量就增加约28倍。1920年只有58,584人,到2012年变成1,712,962人。以下是每年到沙特阿拉伯参加大朝觐的人数。

西历伊斯兰历本国朝圣者外国朝圣者总人数
1920133858,584
1921133957,255
1922134056,319
19961416784,7691,080,4651,865,234
19971417774,2601,168,5911,942,851
19981418699,7701,132,3441,832,114
19991419775,2681,056,7301,831,998
20001420571,5991,267,5551,839,154
20011421549,2711,363,9921,913,263
20021422590,5761,354,1841,944,760
20031423610,1171,431,0122,041,129
20041424592,3681,419,7062,012,074
20051425629,7101,534,7692,164,469
20061426573,1471,557,4472,130,594
20071427746,5111,707,8142,454,325
200814281,729,841
20091429154,0001,613,0002,521,000
20101430989,7981,799,6012.8 million
201114311,099,5221,828,1952,927,717
201214321,408,6411,752,9323,161,573

微信扫一扫

赞助行者物语 赞助我们
您知道行者物语这些年来一直都是非营利网站吗?我们秉持“思想自由”与“价值共享”的信念,致力于打造一个不受商业操控、专注在读者身上的平台。如果您也认同我们正在努力呈现的观点,请通过左侧二维码赞助我们~



本词条来源于互联网
敏感内容反馈:317379335@qq.com
分享到:

西藏千途旅游

专注藏地旅游;江河为墨,大地为纸,跟随千途行远方,见世界!

公益画报

纪录片

纪录片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 隐私政策 | 加入我们 | 网站基金 | 留言板
行者物语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1-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