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词释义

西藏千途旅游

您当前的位置:行者物语 > 名词释义 > 宗教名词 > 梵

2015-2-5 16:28|查看:1470|评论:0|字体: 繁体

梵(梵文:ब्रह्मन्,bráhman),印度宗教概念,源于自祭祀仪式所得的魔力,指宇宙的超越本体和终极实在,现世相对来说则只是不真的现象。梵不能用推理或思辨加以掌握,而是要舍弃与现世的联系,通过瑜伽的精神修炼直接体验;人类最高的精神境界,是梵我合一。佛教则反对印度古代宗派以“梵”为终极实在的说法,认为这种观念有碍领悟无常无我的智慧。

起源

“梵”的原意是魔咒曼荼罗、祭祀仪式和唱诗僧侣,引申为自祭祀仪式所得的魔力;人如作出供奉,端正歌曲,就有“梵生”;再引申为宇宙的精力,天地运行和人类生命,都有赖于梵。梵为本体的观念,则由《吠陀》中宇宙精神主宰“祈祷主”演变而来。

概念

梵与“我”或“彼一”,都是古印度所指的终极实在,是超越和不可规范的唯一实在,多通过否定(非……,非……)加以讲述。《奥义书》和其后的各正统学派在通过否定后,正面断定“梵”与“我”的存在,而且是唯一、不二的存在。这种终极观是实体性的,在思想的最高位置。“梵”是“非概念”的,超越一切名相概念和判断推理,不能靠思辨体验,只能通过瑜伽直接体验。梵我无处不在,现世只是“终极实在”一种扭曲、不充分的表现,追求梵我时必须舍弃与现世的根本联系。婆罗门教视现世是不真的,但亦明白表达在一切无常无我之上,有一个肯定性的梵我境界。其后吠檀多宗以梵为真如,视世间为“假立”;僧佉(数论)以梵为自性,视世间为现象,都是以梵为宇宙的本体。

体验

《奥义书》主旨是梵我合一,主张梵即“我”,我即梵,这是最深密的奥义。人我要没入梵之中,合而为一,了无所限,不死不生。梵与“我”本是息息相关,但由于现象的执迷以致隔断,透过观念与实践,自觉修证,可以恢复本有的大我,实现梵我合一的终极人生境界。书中指出精神修炼的步骤,如何由渺小的自我,提炼成大“我”,与大梵合而为一。依凭内心的历练,人人最终都可体会“梵我合一”的妙境;人到此处,可以揭破宇宙的迷幕,超于轮回业报以外,生命获致最终极的自我实现。梵我为一,只有广义上的瑜伽才能达到,人可以布施、敬神、口诵陀罗尼(“唵”)和瑜伽实践加以追求。婆罗门教梵我合一的感受,是一种与宇宙合一的感觉,与服用LSD(D-麦角酸二乙胺)所致的幻觉相似。

佛教的批评

释迦牟尼反对梵我这种实质的表达方式。佛家三法印讲的“诸行无常,诸法无我,涅槃寂静”,与正统的梵我表达方式对立。“无常”、“无我”意味着,不但一切法空,而且“我”亦是空的。“梵”与“我”那种肯定性的终极实在观,在佛家的表达中消失了。佛家坚持最终的解脱或涅槃,只能与“无常、无我”这种观念相连,断定梵我的终极性,对于开启无执智慧是有害无益的。

微信扫一扫

赞助行者物语 赞助我们
您知道行者物语这些年来一直都是非营利网站吗?我们秉持“思想自由”与“价值共享”的信念,致力于打造一个不受商业操控、专注在读者身上的平台。如果您也认同我们正在努力呈现的观点,请通过左侧二维码赞助我们~



本词条来源于互联网
敏感内容反馈:317379335@qq.com
分享到:

西藏千途旅游

专注藏地旅游;江河为墨,大地为纸,跟随千途行远方,见世界!

公益画报

纪录片

纪录片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 隐私政策 | 加入我们 | 网站基金 | 留言板
行者物语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1-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