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法印
2015-2-2 09:02|查看:2359|评论:0|字体:小 中 大 繁体
三法印(梵文:Tri-drsti-namitta-mudrā),佛教术语,即“诸行无常、诸法无我、涅槃寂静”三项标准,大乘佛教认为可以用这三项标准来验证教说是否属于佛教正法,有如世间印信,用为证明,故名法印。其内容可见于《杂阿含经》,但将这三种教说并列,称为三法印,可最早追溯至根本说一切有部毗奈耶。
现代南传上座部佛教提出了三相作为一切存在之特征。
字义
三法印中的“印”,可对应到梵文:mudrā,是图章、印章之意。如普光在《俱舍论记》中,认为三法印如同印章,可用来印证佛法,因此得名。
起源
三法印的内容最早出自《杂阿含经》中,诸比丘教导阐陀的内容,为无常、无我、涅槃寂灭三者,但在《杂阿含经》中并未称此为法印。正式举出三法印的名称,则是在《根本说一切有部毗奈耶》,与说一切有部《法蕴足论》中。印顺法师认为,三法印是由三三昧发展而来。
龙树《大智度论》中,将一切诸行无常,一切法无我,涅槃寂灭三者,并列合称三法印:
“
“通达无碍”者,得佛法印故,通达无碍;如得王印,则无所留难。问曰:何等是佛法印?答曰:佛法印有三种:一者、一切有为法,念念生灭皆无常;二者、一切法无我;三者、寂灭涅槃。
”
《成实论》中有相同记载,大乘佛教佛经中亦有记载。
其他法印说
圣法印
《杂阿含经》中,将随顺三解脱门,观察无常,离慢知见,得清净见,称之为“圣法印”。
《瑜伽师地论》解释了“圣法印”,由遍知无常等八相,出离过患,善遍知‘一切法中无有我性’。
四法印
《增壹阿含经》中将一切行无常、苦、无我,涅槃,并列为四法本末。《瑜伽师地论》中,称之为四种法嗢拖南(梵文:Udāna):一切诸行皆是无常、苦,一切法无有我,涅槃寂静,此四者为佛菩萨欲令有情清净,依三解脱门,而说的记事教导。
《大智度论》中记载另一种法印,将无常、无我、无相与涅槃寂灭,四者合称四法印。
五法印
根据《维摩诘经》,有五法印的说法,即无常,苦,空,无我,寂灭五者。
实相印
《妙法莲华经》中有实相印。天台智者在《法华玄义》中,以诸法实相为一实相印,为大乘佛教的判准。
解说
汉传佛教以三法印印证佛经的真伪,最典型论述如智顗《妙法莲华经玄义》:
“
释论云。诸小乘经。若有无常无我涅槃三印印之。即是佛说。修之得道。无三法印即是魔说。大乘经但有一法印。谓诸法实相。名了义经。能得大道。若无实相印是魔所说。
”
诸行无常:是说一切世间法无时不在生住异灭中,过去有的,现在起了变异,现在有的,将来终归幻灭;藉因缘所生之诸行法,当因缘变化时,即无法保有常恒不变之相。
诸法无我:是说在一切有为无为的诸法中,无有我的实体,亦即无有本来自在、不藉诸缘出生、常恒不变的本体;所谓我的存在只是相对的生理和心理幻象。
涅槃寂静:是说涅槃的境界,无有一切生死的烦恼与痛苦,无为安乐,故涅槃是寂静的;具有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不一不异、不常不断、不来不去的般若中道体性义。
影响
三法印同时也是佛教与在其之前的婆罗门教以及其他沙门教派,相比较时的主要不同之处。佛教在许多方面,承袭或相似于婆罗门教和沙门传统,如禅定、头陀行等,佛教反对苦行:悉达多太子虽曾在苦行林苦修六年。后来他觉悟到苦行非正道,不能解脱。于是舍弃苦行,另求正法。三法印即是佛教与婆罗门教的不同处,三法印为佛所宣说,用来印证真如体性。
列在《大藏经》阿含部的《央掘魔罗经》也出现十波罗蜜的经文内容。
赞助我们 您知道行者物语这些年来一直都是非营利网站吗?我们秉持“思想自由”与“价值共享”的信念,致力于打造一个不受商业操控、专注在读者身上的平台。如果您也认同我们正在努力呈现的观点,请通过左侧二维码赞助我们~
本词条来源于互联网 敏感内容反馈:317379335@qq.com |
分享到: |
专注藏地旅游;江河为墨,大地为纸,跟随千途行远方,见世界!
『圆梦西藏』拉萨+林芝+大峡谷+日喀则+纳木措+羊卓雍措_9日8晚跟团游
¥5100/人起
『深入藏地』西藏阿里南线+珠峰大本营+冈仁波齐转山+古格王朝10日深度游
¥2800/人起
纪录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