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千途旅游

国内国际线路视界山岩旅游业界

搜索

知名登山选手严冬冬不幸遇难 曾登顶珠峰

登山频道|2012-7-12 07:57

来源:新浪网|2981人参与|0评论

字体: 繁体 打印

 

资料图片:严冬冬

 

 

资料图片:严冬冬在台上。图片来源:千山晚报

 

       北京时间7月11日晚,从微博上传来消息,国内著名登山者严冬冬(微博),在新疆天山登山下撤途中不幸遇难。

 

  根据微博网友马欣祥_Mage的描述,严冬冬9号下午6点多,在4400米左右高度的冰川上,不慎掉入很深的暗裂缝被卡住,严冬冬的队友周鹏(微博)以及其他人多次进行努力救援未果。目前,严冬冬的父亲已得知噩耗,善后事宜也正在进行安排。

 

  马欣祥_Mage还表示,严冬冬的两位队友周鹏和李爽已经安全回到大本营。

 

  严冬冬简介:

 

  2001年考入清华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系。在校期间加入清华大学登山队,并曾任攀登队长。2005年毕业后仍以技术指导身份和清华登山队一起攀登。2008年5月8日,北京奥运圣火成功登顶珠峰,严冬冬作为登山队后援队员随队登顶,成为首位成功登顶珠峰的清华学子。第六届中国户外年度金犀牛奖获得者。

 

       微博消息

 

       马欣祥_Mage:刚接到山上消息,严冬冬在下山途中不幸遇难。悲痛!!!周鹏和李爽仍在下山的路上,情绪极其低落……

 

       马欣祥_Mage:接到周鹏山上的电话,他和李爽已回到大本营。冬冬遇难情况大致如下:9号下午6点多,4400米左右高度的冰川上,冬冬掉入很深的暗裂缝被卡住,周鹏他们经过多次努力,救援未果。冬冬父亲已获知噩耗,善后事宜各方正在安排。

 

       周鹏撰文忆述严冬冬西天山遇难经过:

 

       http://xz.tqiantu.com/article-1801-1.html

 

       严冬冬父亲放弃搜救冬冬遗体 亲友决定立碑留念

 

       http://xz.tqiantu.com/article-1804-1.html

 

       严冬冬去年撰文称登山值得投入生命

 

  作者:严冬冬(原作刊载于2011年9月)


  我是2002年读大一时通过清华登山队开始接触登山这件事情的。在清华的几年里,我越来越强烈地感觉到,登山是一件让我真正喜欢、值得我把生命投入其中的事情。2005年面临毕业时,我对未来的梦想很简单:可以自由自在地去登山,自由自在地安排生活。

 

  虽然简单,但却似乎遥不可及,完全没有头绪该怎么做。当时国内登山的人,要么是以此为业,靠组织商业活动或是担任向导教练谋生,而我不愿让爱好沦为谋生的职业;要么是真正意义上的业余登山者,每年挤出几周或是一两个月的时间去登山,而我觉得这样生活的话,能够投入登山的时间精力太过有限。似乎在中国没有任何人是按我梦想的那种方式在生活,就算有,我也不了解。没有前人走过的现成道路,就只有摸索着自辟蹊径了。

 

  从05年夏到06年秋的一年多,是我在迷茫中左右尝试的时期。首先要赚钱维持生计。我试过去应聘泰安三夫户外的店长,发现闷在小城市做这种事情根本就没有出路,干了一个多月就黯然离开,不久后泰安三夫干脆倒闭了。我在北京一家报社做过一个月实习,每周上三天班,结果是坚定了“上班这种事情完全不适合我”的结论。在泰安的时候,我在网上接过把一系列软件说明书从英文翻译到中文的活计,结果倒还可以,一周多的努力换来八千多元进账,于当时的我算是一笔大钱了。这笔钱一多半被我买成了技术攀登包、冰爪、高山靴、安全带、头盔、快挂等装备,因为尽管之前习惯了用清华登山队的公用装备,但我知道要想自己去登山,拥有自己的整套装备是最基本的前提之一。

 

  之后我开始不定期地做一些翻译任务,内容五花八门:新闻报道,生物公司的技术文档,古钱币收集册,ISO国际标准文本.。。这些活计让我能够维持生计,每个月还可以省出几百到几千元来买装备,或是支持跟攀登有关的活动。每个月通常只有几天时间有活可干,大部分日子我都用来训练,跑步,引体,到清华的小岩壁练练攀岩

 

  05-06年的冬天,我在桃源仙谷泡了很长时间,找各种机会练习攀冰:帮忙带清华登山队的冬训,蹭中登协的攀冰培训,还跟在清华的队友何浪去天仙瀑尝试了一下多段。最后一算,这一冬我有满满一个月时间是待在冰上的。我的攀爬天赋很差,尽管这样爬,水平上也没什么长进。2月北京的攀冰季结束之后,我又继续在北京翻译加训练了两个多月,然后在5月初一个人去了雀儿山。

 

  之所以一个人去,既是因为根本没有合适的搭档,也是因为我想尝试一下solo的感觉,没指望登到多高,更别提奢望登顶了。结果是在5300米裂缝区开始的地方,我看着那绵延的亮冰和裂缝心里没底,就选择了撤退,在山上一共独自扎营三天,其中有一天是在冰川上。现在回想起来,这次根本没谱的攀登其实于我是个里程碑式的事件,这是我第一次自己走出去、花自己的钱、用自己的装备(除了冰镐是从清华登山队借的)、自己找山去登,之前我从未去过四川,也算是种探索吧。某种意义上,这也可以说是我第一次尝试自由登山。

 

  7月份倒是有缘登顶了两次雀儿山,分别是跟清华登山队和上海交大/复旦登山队,这两支队伍之间的反差还成了我斩断对清华登山队感情依赖的契机,个中细节则是另一个故事了。回到北京,我陷入了新一轮迷茫:像这样搞下去,一年登不了几次山,并且也难有足够的资金和装备进行大的攀登,要过多少年才能达到我梦想中的那个境界?就在我一边继续翻译糊口一边迷茫的时候,天上掉下个大馅饼来:珠峰奥运火炬集训队开始从各高校登山社团招队员了。

 

  说它是天上掉下的馅饼,是因为这正是我需要对外扩展眼界、对内沉淀反思的一个时期,火炬队的集训提供了一个稳定、相对封闭、衣食无忧的环境,刚好是我最需要的。我实在很幸运,尽管已经毕业一年多,还是靠清华团委的一纸介绍信混进了集训队,通过了07年火炬测试活动的选拔成为08年正式队员,最后居然还侥幸成了被允许冲顶珠峰的三名高校队员之一。然而在当时,我对这份宝贵的馅饼并没有应有的感激,而是怀着一肚子不满:集训只有单调的体能训练,几乎完全没有攀爬与技术训练;训练方法陈旧而不够科学;集训队里弥漫着功利性的竞争气氛;攀登中的关键决定完全要看领导的脸色.。。我觉得窒息,我想要的是真正的、自由的攀登,不是这些东西!

 

  集训队里还有一个人跟我一样感到窒息——周鹏,也就是我现在最主要的攀登搭档。07年火炬测试活动之前,我跟出身农大峰云社的他还不太熟悉,彼此没什么交集。07年秋季集训再度开始之后,我们被分到同一间宿舍,很快就发现彼此原来颇有共同语言。每天的训练结束后,我们在宿舍里畅想着自由攀登的感觉,讨论着技术细节或是将来的打算,经常不知不觉聊到深夜。

 

  08年4月底在珠峰6500米前进营地,我们在帐篷里聊着《极限登山》(Extreme Alpinism, Mark Twight)这本书的内容,感到热血澎湃,于是约定火炬活动结束后,我们要成立自己的攀登组合,去体验两个人搭档自由攀登的那种感觉。攀登组合的名字是我想出来的,就叫“自由之魂”。我们拟了一个“七峰连登”的计划,幻想在夏天花一个月左右连登七座“国内有名的技术山峰”,其实也就是些田海子、博格达、半脊之类的山,不过我们当时的经验和对山的了解都很有限,觉得这样的山就算是还可以了。

 

  火炬活动转眼就结束了,周鹏回学校忙他的毕业事宜,我则回归之前那种北漂状态。由于各自有事情要忙,所谓的“七峰连登”也就不了了之了。8月我跟中秋和小熊去了趟岗什卡,见识到了滑雪板在不太陡的雪坡上有多么爽,10月周鹏在玉珠帮孙斌带了一轮培训,但是我们并没有一起爬什么山。这样到了11月,我们实在憋不住了,就带着装备去了成都。

 

  没有明确的目标,只是打算到四姑娘山区一带看看哪些山可以爬,随机应变。有人建议我们去尝试“5592未登峰”——幸亏没去,因为那其实就是著名的色尔登普(野人峰),如果去了,以当时的经验和能力面对那样的大岩壁,怕是只会心灰意冷吧。之所以没去,是因为我们在成都中山户外店里意外邂逅了李红学,并且他居然马上要去幺妹峰,居然还不介意我们同去。

 

  在那之前我们当然知道幺妹峰的大名,但并不认为以自己当时的基础就可以去尝试,更别提尝试开辟新路线了。而李红学在南壁底下发现原定的Charlie Fowler路线行不通,决定试试从南壁中央直上,这是当时的我们连想都不敢想的。虽然尝试不成功,队伍靠修路也只到达5600米左右,但也让我们体验到这样的路线其实并没有那么难,凭我们自己至少可以试试,并不是连机会都没有。

 

  从幺妹下来顺便就去了双桥沟,终于体验到了慕名已久的双桥沟攀冰是什么滋味。周鹏展现出了他的攀登天赋——在这方面,他和我完全是两个极端——爬了5天就完成了“龙之涎”路线,把又一件原先感觉很遥远的事情变成了现实。之后我们绕道理县去了半脊峰,从公路尽头的游客接待站出发,一天内(13个小时多)登顶半脊再撤回接待站,我们终于真正体验到了两个人搭档自由攀登的滋味——原来比之前想象的还要爽。

 

  那个冬天我们又在双桥沟攀了不少冰,周鹏搞定了WI6+的“牙签”和“针II”,到09年2月我们自己去尝试幺妹峰南壁的时候,经验和自信相比几个月前已经大不一样了,如果要比喻的话,就仿佛孕育已久的花蕾终于有机会绽放开来一般。尽管仍然没有搞定幺妹峰,但我们成功攀登到了5950米的位置,也体验到了在山上露宿的感觉。

 

  回到北京以后,周鹏为了生计去了中登协培训部,而我还是继续原先的翻译生计,只有一项转变:我不再把翻译视为生活方式稳定下来之前暂时糊口的权宜之计,而是开始意识到,翻译是一件我喜欢做而又擅长做的事情,收入还算可以,时间和方式又自由,为什么不把它干脆认作我的职业呢?“自由登山者、自由职业翻译”,嗯,听起来还挺押韵的,何况这几年的翻译做下来,我也积累了一定的人脉,基本可以确保在有时间翻译的时候有得可翻,不再需要像05-06年那样“靠天吃饭”了。

 

  为了弥补我跟周鹏之间攀爬天赋和能力的差距,以及这种差距造成的我在心理上对他有所依赖的局面,接下来的多半年里,我尽量多给自己创造登山的机会:4月一个人去了趟西藏,侦察羊八井以南东雄峰一带的情况;7月跟何浪去尝试阿妣山西侧路线;9月去登希夏邦马——这是我第一次体验做商业队客户的感觉,我想大概也应该是最后一次。10月下旬到11月上旬,我得到一个很特别的机会,跟Bruce Normand和Guy McKinnon在西念青山域进行了12天的攀登。

 

  Bruce也就是著名的老布,之前曾经无氧登顶过K2,09年夏天在雪莲西峰北壁参与开辟了后来获得金冰镐奖的“白玉之路”。认识他算是机缘巧合,因为他是Bestard高山靴的测试队伍成员,在北京代理Bestard品牌的朋友孟春介绍我们认识。Guy则是新西兰最著名的solo登山者,他自己开玩笑说是因为新西兰太小,再没有第二个人用心搞solo了。我们先是从拉萨包了一辆吉普车去往边坝县的夏格拉山口,打算在那里尝试几座6000多米的未登峰,结果被当地派出所以“该地区不对外国人开放”为由赶了回来,只得改以念青山域作为目标。12天的攀登过程中,我们尝试了6座6000米以上山峰,登顶了其中5座,包括从公路上就能遥遥望见的金字塔形的6614峰。

 

  如果要问我经历过的哪一次登山最让我大开眼界,毫无疑问就是这一次了。我见识到了世界级的登山者在山上是什么样子,见识到了原来登山探险可以是在一片山区中间扎下大本营,把周围的山头扫荡一遍;可以从高难度的壁面路线登顶,再从相对平缓的山脊下山;可以下午两点去冲顶,傍晚七点多登顶,深夜一点多回到营地,完全不考虑所谓的“关门时间”.。。于是当我从拉萨直接奔赴成都,跟请了假出来的周鹏一起再度去尝试幺妹峰时,尽管在攀爬能力上仍有差距,但我知道至少在主动性上,我们终于可以对等了。

 

  这次尝试的结果非常成功,我们完成了幺妹峰中央南壁路线的首攀,把这条路线命名为“自由之魂”,也就是我们这个搭档组合的名字。这次攀登成了国内登山媒体一时间的关注热点,也让我们得以签约成为The North Face赞助运动员。

 

  忽然间我发现,原来我已经拥有了自由的生活,尽管收入不多,但我可以自由地安排自己的时间利用和生活方式,什么时候工作,什么时候训练,什么时候登山。更重要的是,我可以自由地去登山——不仅有时间,有赞助支持,而且也开始有能力用我想要的方式完成那些我想要的攀登。当然这种能力还需要培养和提高,直到今天仍旧如此,但我的生活轨迹让我越来越能够专注于训练与攀登,在接近心无旁骛的状态下追求进境。自由自在地安排生活,自由自在地去登山——几年前那个简单而又无比遥远的梦想,居然就这么在不觉间变成了现实。

 

  自由,它是如此宝贵,如此令人向往,要得到它所需付出的代价,通常也无比高昂。我不得不感慨自己的幸运,尽管一开始是在迷茫中摸索,却几乎完全没有走弯路,没有经历什么打击与挫折,只用了很短的时间、付出了很少就得到了这样的自由。

 

  我会珍惜这份自由,而最好的珍惜方式就是善用它。

 

       责任编辑:语燃

微信扫一扫

赞助行者物语 赞助我们
您知道行者物语这些年来一直都是非营利网站吗?我们秉持“思想自由”与“价值共享”的信念,致力于打造一个不受商业操控、专注在读者身上的平台。如果您也认同我们正在努力呈现的观点,请通过左侧二维码赞助我们~

  • 行者物语 责任编辑:语燃
  • 分享到:
    西藏千途旅游
    热点新闻
    人文地理
    经典线路
    环球地理
    户外课堂

  • 行者物语热搜标签
  • 行者物语官方微信
    行者公众号

    北风的微信
    北风的微信

    行者物语投稿 投稿邮箱:317379335@qq.com在线投稿
    © 2011-2024 行者物语(xz.tqiant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合作电话/微信:13518992858 违法信息举报QQ:3173793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