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八达岭的是野生动物园,那么黄石大概就是野生“人类园”吧! 在美国937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散落着大大小小59个独具特色的国家公园。 多样的气候和丰富的地貌造就了它们迥然不同的生态特点。 美国国家公园图鉴 黄石地区是美国本土48个州最好的巨型动物栖息地。 这里有近70种哺乳动物,包括灰狼、猞猁、北美灰熊、美洲野牛、黑熊、麋鹿、驼鹿、骡鹿、白尾鹿、叉角羚、大角羊和山狮等。 先别兴奋! 在黄石,每年都有人因近距离观看动物而受伤(严重者致死)。 这里不是动物园,真的没有围栏可以保护你。 出发和野生动物们邂逅前,你需要知道: · 日出前与黄昏时是野生动物最活跃的时段,这是它们饥肠辘辘出来觅食的时间,同时也是游客们最容易和它们偶遇的时间。 别怕辛苦,起早贪黑都是值得的~ · 无论何时,请与熊、狼保持至少91米的观看距离!与其他野生动物保持23米以上的观看距离。 · 如果有野生动物向你靠近,你必须退回至安全观看距离。 · 不要模仿野生动物的叫声来吸引它们。 · 不要向野生动物投喂任何食物,这会严重扰乱它们的习性。 观看/拍摄野生动物需要准备: · 长焦望远镜。 黄石公园占地8000多平方公里,在茫茫的树林草丛中仅用肉眼发现野生动物的踪迹是远远不够的。 如果在公园偶遇一群人异常兴奋地举着望远镜对着同一个方向,快加入他们吧,一定会有惊喜! · 长焦镜头(带三脚架或独脚架)。 拍摄野生动物会有相当的限制:不能近距离拍摄。而长焦距镜头能弥补这个不足。 (推荐200mm或更长焦距) 野生动物摄影是非常被动的拍摄,我们需要根据动物当下的行为去配合它们。而脚架能增加拍摄的稳定性。 人群之中格外显眼的大爷 · 防熊喷雾。 黄石公园有大约150只棕熊,而黑熊的数量要远远多于这个数字。 最重要的是,无论是攻击性极强的棕熊还是小熊维尼,它们在这里都是散养的。 公园随处可见关于遇熊的安全提示:避免独自远足,尽量两三人同行;远足时制造噪音;沿着规划好的路线远足,不要去树林深处。 而随身携带防熊喷雾这条可决不是闹着玩的。 就像防狼喷雾一样,在关键时刻防熊喷雾绝对是救命的关键。小基基会在下面详细说说如何使用哦~ 神奇动物在哪里 对常年居住在城市中的我们来说,见多了被锁在笼中的珍奇异兽,铁笼铁网后的动物没了自在,也没了灵性。 在黄石,在纯净的原生态中寻找与见证野生动物的自在欢脱,赶走了麻木,重新唤醒了心底对天地万物的崇敬与热爱。 黄石公园的平均海拔可达6000尺高,在地质学上被称为黄石高原(Yellowstone Plataeu),它是由220万年前三次大规模火山喷发形成的。 在这片巨大的高原盆地区内,栖息着60多种哺乳动物。 而下面这8种是公园里最受欢迎的神奇动物: 棕熊 Grizzly Bear、黑熊 Black Bear 大角羊 Bighorn 、叉角羚 Pronghorn 野牛 Bison、灰狼 Wolf 麋鹿 Elk、驼鹿 Moose 黄石国家公园是大黄石生态系统的核心。这一系统还包括南边的大提顿国家公园,邻近的国家森林和广阔的原野。 黄腹土拨鼠 长期以来,园内的野生动物与游客形成了良性互动的关系,所以在这里遇到野生动物的几率非常大,而且大多数野生动物都不怎么怕人。 黄石动物地图 在上面的地图上标注了上述8种神奇动物最常出没的地点,拿好地图,在图示的地方找到它们一点也不难哦~ 美洲野牛 Bison 偶遇指数:★★★★★ 危险指数:★★★★★ 安全观赏距离:至少91米以外 美洲野牛黄石公园最常见的野生动物。作为北美洲体型最大的哺乳动物和世界上最大野牛之一,想要错过它们实在太难~ 就算遇不到棕熊,你的黄石之旅也总会遇到几头或者几群美洲野牛。 据统计,在黄石公园内有将近4600头美洲野牛 美洲野牛的体重可达1吨以上,尽管体型庞大,它们仍可维持每小时60公里的奔跑速度。 凭着这个速度,如果离它太近惹毛了它,分分钟就能把你顶飞。 美洲野牛喜欢成群生活,在公园中经常能看到它们在泥土中跋涉,时不常地就要来个土浴。v 有意思的是,2016年5月9日,美国第44任总统奥巴马签署法案,正式确立美洲野牛成为美国国兽,因为“没有其他本土物种比这种高贵的动物更能讲述美国故事。” “Excuse me? ” 成为国兽后,美洲野牛的地位已经可与美国国鸟白头海雕比肩。当然了,白头海雕是不是同意就是另一回事了。 贩卖野牛头骨的毛皮猎人(1870年摄) 美洲野牛从史前时代就生活在北美大地,但当欧洲殖民者踏入北美后,野牛遭到大量屠杀,至19世纪末几近灭绝,只剩几百头。 值得一提的是,横跨三个州的黄石国家公园是唯一一处野牛从史前时代生活至今的土地。 当初,不到50头野牛在这里受到保护,如今,种群已经繁衍至大约4600头,是数量最多的纯种野牛群。 虽然野牛是食草动物,而且是近视眼,但它们的听觉和嗅觉异常灵敏,是黄石公园里最危险的动物之一。 它们平时行动异常缓慢,但真的跑起来却能轻松超越人类。 而当它们被激怒时,对人类造成的伤害是巨大且不可逆的!(想象一下被大卡车撞的场面) 在1978年至1992年间,在黄石公园被野牛杀死或伤害的人数是同公园被熊伤害的四倍之多!(熊为12个,野牛为56)。 黄石公园的野牛很喜欢沿着公路散步,有时这些庞然大物甚至会突然封路造成交通拥堵。 如果偶遇它们正在公路穿行,请耐心等待,千万不要按喇叭造成不必要的冲突。 bison tenderloin 2018年,由于野牛数量实在太多,为了维护生态环境的稳定,黄石公园决定对野牛进行捕杀。 被捕杀的野牛都去哪儿了呢?没错,它们变成了各种各样的野味。园区内的一些酒店和小木屋会有野牛的牛排特供,既然来了不妨去尝尝鲜哦~ 熊出没 请注意! 棕熊偶遇指数:★ 黑熊偶遇指数:★★★ 危险指数:★★★★★ 安全观赏距离:至少91米以外 黄石公园最受欢迎的动物是? 99.9%的人都会告诉你是熊! 北美棕熊一直是美国落基山脉的象征。 而坐落在落基山脉上的黄石国家公园也有个非常形象的别称“熊的王国(Bear Country)”。 著名的自然资源保护论者和纽约动物园协会的创办人威廉·豪纳迪曾说,“落基山脉如果没有一只北美棕熊,或甚至连一头熊都没有,那就只是半座山了,一切会显得那么的稀松平常、毫无野性。” 黄石是为数不多的黑熊与棕熊共存的地区之一 黄石公园里共有两种熊:棕熊和黑熊。 棕熊(Grizzly Bear)的数量仅有不到150头,而偶遇黑熊(Black Bear)的几率要远远大于棕熊。 黑熊就是传说中的“熊瞎子”,它们善于爬树,喜欢吃杂食,比如水果、种子、昆虫等等。 黑熊比灰熊小,雄性体重一般在57-250公斤,雌性约41-170公斤。 不像棕熊,黑熊很少会无故攻击其他生物。而黑熊捕食人类更是罕见。 据统计,在过去的100年,北美洲只有56人被黑熊杀害。 棕熊是黑熊的“升级版”。它们是陆地上食肉目体形最大的哺乳动物之一,体长能达到1.5-2.8米,雄性体重可达135-545公斤,雌性体重可达80-250公斤。 需要注意的是,棕熊的毛发不一定是棕色!也有金色、棕色、黑色和棕黑等等。 但是在美洲,因为它们毛发颜色偏浅,毛发末梢为银灰色(从“grizzled”一词而来,意思是“带灰色的”),所以棕熊也被称为灰熊。 棕熊的头大而圆,肩背高高隆起。虽然体型庞大,但奔跑的速度惊人,能达到每小时72公里。 相比黑熊,棕熊有极强的攻击性!它们在保护领地和食物时会变得相当好斗。 除了人类,棕熊在野生状态下可以说没有天敌。 由于棕熊和黑熊的颜色和形态相近,很容易搞混。 可以通过下面几个特点分辨它们: · 看脸 黑熊的脸是平直的,耳朵竖起,长得像狗。而棕熊的脸有明显的凹陷。 · 看背 黑熊的背部平直;而棕熊背部有一个类似驼峰的明显隆起。 · 看爪子 黑熊的趾甲较短,趾根连线呈弧形;棕熊的趾甲较长,趾根连线比较平直。 某奥斯卡奖得主被熊攻击现场 总体而言,电影中经常拍摄的被熊袭击在现实生活中是概率非常低的事件。 据统计,从1980年至2011年间,超过9000万人访问了黄石,只有43人在公园及边界受到熊的伤害。 也就是说,被熊袭击至伤的几率约为210万分之一。 然而我们都知道,只有大事件才能上新闻。 被熊袭击的致死事件少不代表人与熊没有冲突,不代表人没有遇到过熊,更不代表我们可以掉以轻心。 一只黑熊正在向过往车辆讨要食物(摄于1962年),而一旦动物接受了人类的食物就会产生行为惯性,为了保护游客的安全,公园管理人员就不得不将熊捕杀 从以往熊攻击人的案例中来看,熊主动发起袭击的原因有以下几点: · 人类误闯熊的领地惊扰到熊,引发攻击。 · 熊妈带幼崽出来“遛弯”与人类相遇,为保护幼崽而对人类发动袭击。 · 熊闻到营地/背包/人类身上食物的味道,为食物发动袭击。 让我看看都有什么好吃的? · 人类移动速度过快,被熊误认为是猎物引发袭击。 · 最可怕的袭击是:把人类当做猎物,以捕食为目标! 如果在独行时不幸和熊相遇,先别急着拍照,记住下面几条是可以救命的! 1.如果你不离开公园开发的步道游览,被熊攻击的几率是很低的。反之,被攻击几率就会大大增加。 2.减少气味。不要在身上喷刺鼻的东西(如香水、防蚊液),携带的食物要密封包装,总之不要把自己包装成一个行走的冰箱。 3.走路时尽量发出噪音,警示熊自己的存在。可以手机公放音乐、与队友大声聊天或佩戴熊铃。(我在遥望~月亮之上~) 上面这张照片拍摄于日落时分的大棱镜,从停车场爬到观景台的45分钟小基基全程用手机大声放歌,边放边唱,给自己壮胆。 4. 如果你看到一只熊,但它没看到你,保持安静,不要引起它的注意,慢慢往后退。 千万!不要去直视熊的眼睛!非但没法吓到它,反而会激怒它。 大哥我们错了,我们这就走,大哥再见 这时,可与你的队友手牵手,或者借助登山杖或背包等物品,让自己看起来尽可能得大,以便阻止攻击的熊。 4. 如果一只熊朝着你的方向突然站立并看着你,它并不是在卖萌等着你拍照,而是想弄清楚“这是啥?能吃不?清蒸还是红烧?” 熊的嗅觉异常灵敏,通常在几公里外就能闻到人的气味,但在逆风时,距离就会减少。所以当你在逆风前进时,与熊偶遇的可能性会增大! 如果看到熊把耳朵向后折,低头并慢慢甩头、用爪子拍打地面、发出呜呜的声音,恭喜你!以上任意一个迹象都表明熊要对你发起攻击了! 当然了,有的熊特立独行,没有前戏直接就攻击,你也没地方说理去。 这时一定要保持冷静,千万不要跑!你绝对跑不过四条腿的熊,熊的奔跑时速最高可达72公里每小时,比奥运冠军还快。并且熊和他们的远亲汪星人一样,对于追逐有一种天然的喜爱。 正确的做法为:慢慢后退,并重复发出一种低沉的声音,提示对面那位“小弟怂了,小弟这就走,但你别逼我哦,逼急了我也是会咬人的。” 此时需要记住,千万不要把后背对着熊! 5. 如果黑熊发动袭击,千万不要装死!黑熊的攻击目的是至死方休。 如果棕熊发动攻击,趴下或深蹲,把自己卷成一个球状,脸部朝下,时刻护住自己的脸和脖子。这是身体最脆弱的部位!(具体动作可以参考小李子在《荒野猎人》里的表演~) 一般来说,熊会咬伤并扑杀受害者,然后逃跑。 在这种情况下,请保持在地面上,直到你完全确定熊已经离开你的附近。 你 们猜猜这大爷是哪国人? 当然了,如果熊不断地攻击你,你应该积极地进行反击!抄起手边够得着的硬物瞄准熊的眼睛和鼻子狠狠地揍!不是你死就是我亡的时候到了! 6. 无论是对黑熊还是棕熊,防熊喷雾都是非常有效的!!! 防熊喷雾其实就是小姐姐们随身携带的“防狼喷雾”的铂金升级版。 UDAP防熊喷雾的创始人马克·迈锡尼 (Mark Matheny)本人就是一位棕熊袭击的幸存者。 在那次可怕经历中拯救他性命的,正是队友所携带的防狼喷雾。 防熊喷雾的创始人马克·迈锡尼 (Mark Matheny) 这次劫后余生的经历彻底了改变了马克的一生。在防狼喷雾的基础上,马克加以改进,最终制造出了我们今天所使用的防熊喷雾。 防熊喷雾由高压空气与胡椒、辣椒等材料混合制成 需要注意的是,由于防熊喷雾罐内气压很高,美国的大多数州都把它视为武器,无法托运,不可带上公共交通工具,更不可邮寄。 某些州无法买到防熊喷雾,可在公园内租赁 说了这么多,防熊喷雾到底怎么用呢? 1. 防熊喷雾一定要放在3秒内便可随手拿到的地方,如腰间或胸前。熊向你冲刺的时候可不会给你时间翻书包。 2. 绝对不要把防熊喷雾像防蚊液一样喷在自己身上……因为这就好像唐僧下锅前还给自己洒调料一样。 3. 防熊喷雾的有效范围大致为9-10米,所以必须要在熊向你发起冲锋的情况下使用才能达到效果。 4. 防熊喷雾上有一道保险栓,远足前务必多加练习使用喷雾。遇到熊时,要调整方位确保自己不要处在下风口。不然喷瞎了自己就不太好了。 5. 如果熊向你冲刺,在它靠近自己10-15米左右就可以朝着熊的脑袋上方一点开始喷(注意准星放低),重力会让你与熊之间形成一道烟雾。 防熊喷雾会在7至8秒内喷完,一旦喷雾接触到熊的眼、鼻,99.99%情况下熊会转身离开。 说了这么多,其实以上都是在不得已的情况下我们需要掌握的自救方法。 确认过眼神,你就是我要抱的人~ 大多数熊会主动避开人类。但重要的是,如果你不想要这样的熊抱,最好还是在100米以外乖乖待着吧。 麋鹿?驼鹿?傻傻分不清楚 偶遇指数:★★★★★ 安全观赏距离:至少23米以外 除了遍地是野牛,黄石公园还是世界上拥有麋鹿(Elk)数量最多的公园。 大约有1-2万只麋鹿居住在这里。 因为麋鹿的头脸像马、角像鹿、颈像骆驼、尾像驴,因此有个“四不像”的称号。 麋鹿擅长游泳,喜欢清晨去黄石湖边喝水、食嫩草,如果想偶遇它们,晨间去黄石湖边散步是非常不错的选择~ 相比黄石公园里多如牛毛的麋鹿,它的近亲驼鹿就没那么容易看到了。 驼鹿(Moose)是世界上最大的鹿科动物,因肩高于臀,形似骆驼而得名。 雄性驼鹿通常单独生活 雌性驼鹿一般和小鹿集群而居 在偌大的黄石公园里,驼鹿的数量仅有不到100头,比棕熊还要少。 仅胸驼鹿的头上有角,呈扁平的铲子状 驼鹿的一般体长为200-260厘米,肩高160-240厘米,比大多数犀牛都高。 虽然身躯高大显得笨拙,但实际上驼鹿的动作相当灵活。可以以55公里的时速一跑就是几小时,还能潜到5、6米的水下觅食水草。 江湖上流传着一句关于驼鹿的传说:“啥都不怕,心特别大。” 虽然驼鹿不是一种攻击性很强的动物,但有时它会无缘无故对汽车发起猛攻,直至与汽车同归于尽。 由于同属鹿科,毛发颜色相近,麋鹿与驼鹿经常被人混淆。从以下几点可以轻松分辨它们~ · 驼鹿的体型巨大,比一般的麋鹿大一倍。 · 驼鹿的鼻子肥大且有些下垂,麋鹿的鼻子较窄。 · 驼鹿的毛发通常是深棕黑色,而麋鹿的毛发颜色为浅棕色,有些甚至是浅黄色。 · 雄性驼鹿的鹿角较宽,像手掌一样散开,而麋鹿的鹿角偏尖。 · 在面对猎人时,驼鹿与麋鹿有截然不同的反应。 麋鹿会敏锐得跑开,而反射弧较长的驼鹿会傻站在原地一动不动,所以驼鹿是比较容易被捕杀的。 《与狼共舞》:狼群拯救了黄石 偶遇指数:★ 危险指数:★★★★★ 安全观赏距离:至少91米以外 在黄石,最难遇到的动物不是棕熊,不是驼鹿,而是曾拯救了整个黄石生态系统的北美灰狼。 如今,在整个黄石公园只有不到75头北美灰狼。 在电影《狼图腾》中,人类为保护羊群,大批捕杀狼,导致生态系统崩溃,最终引来灭顶之灾,这件事在黄石真正发生过。 Roy McBride与他捕杀的六头灰狼(摄于1902年) 为了保护公园里的麋鹿,1914年,联邦国会通过法案决定“消灭”狼群等有害动物。 截止1926年,公园的猎人们宰杀了136匹狼,使得黄石地区的狼几乎绝迹。 狼群修复了破损的黄石生态系统 之后,进一步的剿杀仍在继续。 狼群的绝种的确恢复了麋鹿的数量,然而也严重破坏了黄石的生态系统。 没有天敌的威胁,麋鹿多了,树少了,导致鸟群无处筑巢。植被群的大批减少致使水土流失,使得黄石里的河面变浅鱼群无法繁衍生存。 在黄石看到郊狼并不难,尤其是人群聚集的地方 在狼遭到人类的“大清洗”后,郊狼(Coyote)取而代之成为了公园里最高级别的犬齿类猎食动物。 然而它们并没有放倒大型动物的能力,于是公园里巨型动物的老弱病残开始显著增加。 大黄石生态系统的破坏终于给联邦政府敲响了警钟,公园于1935年停止了对狼群的剿杀,并于90年代初期从加拿大将狼重新引入到黄石。 事实证明这一举措是成功的,狼多了,把麋鹿赶出了杨树林,其他各种动植物的数量也保持在一个相对稳定的状态。 麋鹿比我们想象得更强壮,而黄石比它看起来更复杂。 狼群的回归使人类明白:把大型食肉动物作为整个生态系统的关键保护起来,是生态学中一条强有力的规则。 在黄石看到狼的几率比中彩票的几率还小,但要切记一定要在至少100米以外观看哦! 一碗基汤 坦白讲,在去黄石前,会不自觉地把这里想成是一座大型野生动物园。 但事实上,人类从未真正拥有过这里的一切。 这里的生灵并不需要我们讲的那些故事,他们甚至不需要我们。 在这里,人类只是客人, 大自然才是谦卑善良的主人。 小基基很喜欢一部由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制片的纪录片《洪水泛滥之前(Before the flood)》。 《洪水泛滥之前(Before the flood)》这部纪录片跟拍了莱昂纳多作为联合国大使游走世界各地考察环境的过程,去到北京、阿根廷、印度、意大利、北极等地,探讨了全球变暖所带来的各种影响。 得奖了以后终于可以干点自己想干的了 因为胆小一直不太敢接触环保、灾难类的电影和纪录片,但这部纪录片并没有以一种说教的姿态恐吓人们世界多么糟糕,而是陈述现状,告诉我们现在纠正还不算晚。 “现实不是电影,我们不能假装不知道结局。” 2018年,联合国出版了一部长达7000多页的报告。但我们只需要从中学到一点:留给人类解决环境问题的时间仅剩12年了。12年后,一切都会太迟。 在地球的巨变来临前,在人类的城市被抹杀前, 当艺术作品依旧能够用浪漫来阐述一个问题的严重性前,我们依然有时间做一点改变。 深蓝的海冰、热烈的熔岩,地球上的鸟兽河山, 愿我们的后代都能看得见。 如果我们还能有后代的话。 |
赞助我们 您知道行者物语这些年来一直都是非营利网站吗?我们秉持“思想自由”与“价值共享”的信念,致力于打造一个不受商业操控、专注在读者身上的平台。如果您也认同我们正在努力呈现的观点,请通过左侧二维码赞助我们~
分享到:
|
|
行者公众号
北风的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