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脚踏N条船的乐趣 我曾经分享过"一夜情"的话题,引发了许多朋友的讨论。我感觉还是要多做些分享。客观的说,"一夜情"对于大部分人来说都是一个表象,因为被发现了才算是发生过,如果再加上没被发现以及尚未发生的次数,其实应该被称作"劈腿"了。 虽然在许多人眼中是件不道德的行为,但是从当事人的角度来讲,"劈腿"的的确确是件特别有吸引力的事情!为什么他们会喜欢脚踩两只,甚至更多的船呢?如果你认为这是因为贪婪,那其实你就舍本逐末了,因为并不是出于多多益善的心态,而是源自对于刺激感的心理诉求。 二、喜欢捉迷藏的孩子 我们暂时抛开"劈腿"这个主题,回到上小学乃至更早的儿童时代,想想当时的自己有没有玩过捉迷藏或者警察抓小偷的游戏? 如果赶巧玩过的话,那你再思考一下,在游戏当中你更喜欢哪种角色呢: A、警察 B、小偷 从我自己的真实经历来看,似乎所有的小孩子都喜欢当"小偷",正因为如此,这个游戏才多出来一些辅助的规则,比如通过猜拳让最后输掉的那个人当"警察"…… 现在,让我们从回忆当中再回到眼下,思考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小时候玩捉迷藏会喜欢躲起来等着被捉的感觉呢?答案就是在安全的前提之下寻找刺激! 从TA交互分析心理学的角度来看,之所以选择B,是因为我们处在了"自由型儿童"的状态之下。而在扮演"小偷"角色等待被抓到的过程里,处在那种忐忑、窃喜、无聊、期盼等感觉交织起来的"既怕被捉到,又期待被捉到"的感觉当中,恰恰是特别能满足"自由型儿童"的对于"未知"和"不确定性"的需求的。 三、依然没有长大的孩子 从捉迷藏回到"劈腿"的话题上,我们不难发现有这个爱好的男男女女们恰恰就像在小时候喜欢扮演"小偷"的孩子一样,正是处在了"自由型儿童"的状态之下跟自己的"原配"玩起了捉迷藏…… 在讨论"一夜情"话题的时候,有朋友反馈说这绝不是单方面的原因导致的结果,双方都是要为之负责的。从TA交互分析心理学的角度来看,事实确是如此。因为,如果当事人体内有更多的"成人自我"来做理性分析和决策,或者有更多的"顺从型儿童"让自己乖乖的遵守道德和舆论规则,也就不会给体内的"自由型儿童"抛头露面的机会了。 平心而论,如果说喜欢"劈腿"的人是依然没有长大的孩子,那么其周围的相关者们就都应该做出一些反思——是不是自己的所作所为让他不需要或者不愿意长大呢? 四、过于安全会姑息养奸 聊到这里,我们再一次放下"劈腿"的话题,想象自己是在一个电影的场景当中…… 在这个桥段里,你是一个手无寸铁的小朋友。一个人在家的时候,你因为看到了前来偷窃的小偷的相貌而让对方意图杀人灭口……借着对环境的熟悉,你逃过一劫,藏到了屋子的某个角落……与小偷玩起了捉迷藏…… 回到现实当中,如果再让你做出选择,你愿意做那个一旦被找到就会丢掉性命的小孩子吗?相信大部分朋友不会再兴冲冲地去扮演这个角色了! 为什么会做出这个不同的选择呢?被杀人狂寻找的过程肯定比小伙伴寻找更刺激吧?干嘛不体验一下呢…… 究竟两种"捉迷藏"有着什么样的不同?从TA交互分析心理学的角度来讲,与好朋友玩捉迷藏的时候其实所处的大环境是一种"照顾型父母"的状态,有着足够的安全感作为底线,自然就会保持在"自由型儿童"的状态了。当然,也有报道说小孩玩捉迷藏被反锁到箱子里闷死的事件,其实就是因为"自由型儿童"的不计后果和缺乏危机意识所导致的。 如果处在找到就会被杀掉的情景之下,那么其实就是一种"控制型父母"的外在环境,因为对方是在试图剥夺你的生命,这无疑是一种极度的控制!自然就会激发出来体内的"顺从型儿童",躲起来然后听天由命、任人宰割了…… 此时此刻,已经不难理解伴侣为什么也要一起为"劈腿"的发生负责了。直接点说,就是没有给当事人营造足够的"控制型父母"氛围,而是选择了处在"照顾型父母"予以理解和包容,或者躲在"顺从型儿童"忍气吞声,还有就是处在"成人自我"试图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促使浪子回头……事实上,这些状态对于"自由型儿童"都是无法起到合理降低的效果的。 究竟该怎么办呢?对于惯坏了的孩子来说,唯一的解药只有挫折教育,让他们明白找刺激是要有代价的——"你要是出去搞一个,我就给你搞十个!……你要是不平衡那就分手!少了你地球一样能转!" (文:生涯小厨大曾) |
赞助我们 您知道行者物语这些年来一直都是非营利网站吗?我们秉持“思想自由”与“价值共享”的信念,致力于打造一个不受商业操控、专注在读者身上的平台。如果您也认同我们正在努力呈现的观点,请通过左侧二维码赞助我们~
分享到:
|
|
行者公众号
北风的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