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途中的雯雯 年仅4岁的江西上饶信州区女孩雯雯(化名)从1岁零3个多月开始,便跟着父母徒步旅行,前往的多是山区和边境地区。只要在外跋涉,雯雯每天平均要走15公里,最多时一天要走30公里。雯雯的父母说,不打算让孩子上幼儿园,在上小学以前会继续走下去。此事一经传播被众多网友热议,雯雯也被称作“中国最小背包客”。这种教育方式是另辟蹊径还是“揠苗助长”?对于孩子的磨砺教育应如何把握尺度? 4岁女童日行15公里以上 父母称只为锻炼其能力 一年有七八个月在外徒步旅行,每天至少走15公里,天黑了就地露营或在村民家借宿……虽然才4岁,但雯雯已经跟着爸爸妈妈走遍了大半个中国。1岁多起,她就翻雪山、去海边、探丛林,到过云南、广西、贵州、四川、重庆、西藏、广东等地。 雯雯的爸爸潘土丰说,雯雯跟着他风餐露宿,吃的是野菜、睡的是帐篷。平均每天步行15公里以上,多的时候一天要走30公里。 潘土丰和妻子袁端都是“背包客”,婚前两人就爱好徒步旅行。至今,在他们家里找不到电视和平板电脑。他们更喜欢带着孩子前往贫困山区,与村民一起吃住。“我想让孩子知道,这个世界上有不一样的生活方式。”潘土丰说,孩子也会因此更珍惜现在的生活。 “我更注重孩子的身心健康,培养她从小独立自强,以后遇到挫折时自身就能调节好。”潘土丰坦言,他单独带女儿时很严厉。比如,每年开始徒步旅行的头一个星期,把脚底水泡磨成老茧是必经的过程。“孩子就算哭闹很疼也得接着走。”他坚持认为,在孩子的人生道路上,肯定会面临更大的困难。“我肯定心疼啊,但体力锻炼是为了培养她的抗压能力。” 雯雯1岁多时在外旅行只能走走停停,有时候需要爸爸妈妈抱一会儿。经过两年多的历练,她已经能跟上父母的步伐独自走完。雯雯的奶奶说,刚开始她对于这种教育方式很反对,担心孩子不读幼儿园对以后会有影响。“现在看小孩出去以后回来身体更好也更懂事了,也就支持了。” “我们不想拿自己的孩子做试验,也在努力地摸索和改进。”潘土丰夫妇认为,孩子应变能力和体质比人们想象中强很多,他们相信这种经历对孩子将来各方面都有好处。 质疑与争议: 另辟蹊径还是揠苗助长? 一些媒体报道了雯雯“背包客”的故事后,众多网民纷纷关注。虽然有些网民对此“点赞”,认为这种教育方式很新奇,“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但更多网民对此提出了质疑。他们认为,让孩子增长阅历、锻炼身体无可厚非,但让年幼的孩子常年挑战成人的运动量没有意义,而且容易适得其反。网民“纪录片恋人”质疑说,“长大后完全没有记忆”。 多位父母对记者说,不能理解雯雯父母的行为,觉得这种做法太过极端,对于这么年幼的孩子而言过于残忍。“说实话我认为这种行为很自私。父母不愿意为了孩子改变自己的生活方式,不愿意作出让步,而是让幼小的孩子迁就自己。”一位孩子刚上初中的父亲说。 专家:磨砺教育不可少 但应尊重身心发展规律 华东交通大学心理素质教育研究院常务副院长舒曼认为,雯雯父母这种有别于大多数父母教育孩子的方式,不具有推广和普及的意义。 舒曼分析说,孩子的教育是多维度的,包括知识的习得、生活的磨炼、品格的形成等多方面。磨砺教育未必要通过体力的方式去获取,体力只不过是比较显性的一种方式。还有隐性的情绪管理、人际交往等能力的培养更加重要。 教育专家建议,在家庭教育中,家长应帮助孩子为应对生活中的挫折做好准备。一方面,父母应注意培养孩子自立的能力和精神,给孩子锻炼的机会,培养孩子承受挫折的勇气,不要一味给孩子营造一切需求都能轻易得到满足的生活环境。 另一方面,专家认为,应顺应孩子的成长规律,及时抓住生活中随时可能出现的挫折对孩子进行教育,如孩子一次测验成绩不理想产生失落感,看到人家生活条件优越产生自卑感,乃至升学未果产生无助感等,这些其实都是进行磨砺教育的内容和良机。 文/图 据新华社、任民 |
赞助我们 您知道行者物语这些年来一直都是非营利网站吗?我们秉持“思想自由”与“价值共享”的信念,致力于打造一个不受商业操控、专注在读者身上的平台。如果您也认同我们正在努力呈现的观点,请通过左侧二维码赞助我们~
分享到:
|
|
行者公众号
北风的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