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上周,我看到这样一条新闻:随着全球暖化加剧,阿根廷气象局日前指出,阿根廷在南极大陆的两个基地分别录得两项高温纪录,其中埃斯佩兰萨基地周四温度高达摄氏18.3度,创下1961年有纪录以来当地的最高气温。今天的新闻则更让人心里一沉:青藏高原发现28种新病毒,原因便是全球变暖正在导致世界各地的冰川缩小,并可能释放出被冰封了数万、甚至数十万年的微生物和病毒。 消防员仍旧努力扑救大火 本文图注明外均为 资料图 我正对着这条新闻目瞪口呆的时候,又收到了朋友的消息询问身在墨尔本的我:澳洲的森林大火现在如何了?是的,1月初大家还都在关注澳洲的火情,不少朋友也发来慰问。一转眼,一个月转瞬即逝,澳洲的火势到底如何了?澳大利亚自去年9月以来在东海岸肆虐的大火终于完全得到控制。据报道,澳消防部门13日表示,在澳受山火重创的新南威尔士州,所有着火点的火情都已得到控制,标志着已夺去33人生命的“黑色夏季”终于结束。还没等松口气,澳洲东岸又开始降雨,包括悉尼、墨尔本与布里斯班等地。倾盆大雨又带来了洪水的风险。 墨尔本人在国会面前抗议 澳洲这场持续了多月的大火到现在的暴雨,背后真正的“罪魁祸首”其实正是气候的改变。其实早在1月9日,许多墨尔本就已经走上街头,在国会门前抗议“气候变化”。“减低碳排放量”是此次抗议的主要诉求,要求政府采取更多更有效的措施对抗气候变化,并且缩减煤炭出口。人们在雨中举着标语大声疾呼:改变政策,而不是改变气候!要知道,其实每年澳洲都会因为气候问题而发生森林大火,但基本上都在可控范围,甚至在澳洲北部的一些地区,人们还在“烧荒垦种”——故意把一片区域引燃,烧掉荒地上的野草,便于日后耕种。 我们漫步在湖边,森林是天然的氧吧。喜喜 图 但从2019年澳洲入夏之后,就面临严重干旱。据官方数据统计,往年同样季节,每月降雨量约为100-300毫米,但从2018年开始,就开始出现连续干旱,降雨量甚至比同期的一半还低,再加上2019年的春季是澳洲有史以来最干燥的季节,旱季不仅早早到来,且温度更是攀升至骇人的48.9度,使得整个森林形成了一触即发的易燃状态。而引发该场大火的另一元凶就是澳洲的煤炭业。澳洲是全世界出口煤炭最多的国家,且全国碳排放量连续五年攀升。然而澳洲总理斯科特·默里森却一直拒绝承认煤炭和气候变化的关系。他甚至还有过如此疯狂的举动:带着一大块煤炭进入国会,像对待学龄前儿童一样对着他的同僚说道:“别怕!这就是一块黑煤而已不会伤害你们的!” 部分因为他的不作为,此次大火导致了几千个家园瞬间化为灰烬,小镇也被损毁,28个人为此付出了生命的代价;无情的大火也烧死了大约十亿只在森林中栖息的动物,在受灾最严重的新州,大概有1/3的考拉被大火吞噬,甚至很多动物都在濒临灭绝的边缘。森林方面的专家也表示:澳洲生态环境将发生永久变化。 拉丁美洲,一直是我向往的下一旅行目的地,而去亚马逊丛林探险,更是在我看完了纪录片《徒步亚马逊》后,成了我长久以来的梦想。然而去年八月的一则新闻到现在仍旧记忆犹新:熊熊燃烧的亚马逊森林大火把巴西圣保罗的白昼染成了黑夜,“地球之肺”浓烟滚滚,野火此起彼伏,雨林遭受重创。 博尔索纳罗一直抱怨,正是保护原住民的措施拖累了巴西经济的发展。他就任总统后,立刻签署了一系列行政令:缩小原住民保护机构和环保机构的权限。自他上任以来,巴西森林破坏面积剧增40%。 被矿毁掉的亚马逊丛林。图:Mauricio Lima 采矿以及其它破坏森林的行为,让亚马逊地区的雨水变少,现在每隔四到五年,亚马逊丛林就会经历一次大型干旱。干旱将导致更频繁的森林大火,破坏更多森林,成为恶性循环——这听着是不是有些耳熟?要知道,全世界20%的雨水都来自亚马逊丛林。如果这里的生态系统继续失衡,森林会难以维持,最终退化成草原,“地球之肺”也将会变成排放二氧化碳的烟囱。到了那时,不仅再也没有丛林可去探险,人类的生存环境也会被拖入可怖的深渊。 不幸的是,博尔索纳罗多次公开鼓励开发亚马逊,并表示将出台允许在保留地采矿的法律。“我的父亲曾经是淘金者,淘金者体现了巴西的“先驱精神”。”他的言语间难言自豪。 国家领导人的无视和不作为,也成为极端天气发生得更加频繁的原因之一。而我作为一名普通的旅行者,在旅途中也是饱受全球气候变化之苦。 去年,我完成了一项“壮举”,开着一辆面包车,用了九个月的时间完成了环澳之旅。我们首先从墨尔本出发,计划沿着海岸线经悉尼一路北上到达布里斯班。算好了日子,毕竟往年都是阳光明媚、万里无云,正是躺在沙滩享受悠闲的最佳时机,而今年的现实却是雷电交加混合倾盆大雨。无奈之下,我们只好把车开到内陆地区,找个干燥没雨的地方扎营,天天数日子,以磨练耐心和意志力为乐。 每天看书打发时间,等雨停。喜喜 图 当我们到达西澳,又赶上了“百年难遇”的沙尘暴,滚滚黄沙瞬间把我的记忆拉回到了童年的北京:来自蒙古的风沙每年都以劈头盖脸之势提醒着市民春天的到来。又当我试图在印度洋中展现泳姿的时候,发现海滩上全是搁浅了的水母,随着气候的改变,海洋温度上升,致命的水母已经逐渐“接管“了大海。我无奈的把刚要伸进海里的右脚又缩了回来。 只看形状就觉得很危险 喜喜 图 最终,可以在埃克斯茅斯安心下水了,海底的景色却令人泄气:由于全球平均气温上升了1.5度,肉眼可见大片大片的珊瑚不是已经白化就是已经死去。沙滩上拍到的白化的珊瑚 喜喜 图 又想到了之前在印尼雅加达的朋友发来的消息:一到雨季,爪哇海的海水就会漫上岸来,真难想象如果有一天,海水把这座城市淹没,一千万的人口该往哪里迁徙。这时我想起了那个差点成为美国总统的人:前美国副总统阿尔-戈尔作为编剧和主持人的那部名为《难以忽视的真相》的纪录片。片子最让我印象深刻的一个细节,由于全球变暖,北极的冰川融化,北极熊游了60英里后,因为找不到一块儿可以栖息的冰块,最终无望的淹死在了海里——人们闯下的祸端,最终危及到了无辜的动物。 有人说他用人们对环境的恐惧心理拉选票,但至少数据和案例引起了人们的注意 影片最后提到了一句非洲古谚:每天祈祷,祈祷他们有改变(环境)的勇气,在你祈祷的同时也付出行动——如果你想给自己和家人一个更好的未来,那么趁着现在还不晚,赶紧做些什么吧。 |
赞助我们 您知道行者物语这些年来一直都是非营利网站吗?我们秉持“思想自由”与“价值共享”的信念,致力于打造一个不受商业操控、专注在读者身上的平台。如果您也认同我们正在努力呈现的观点,请通过左侧二维码赞助我们~
分享到:
|
|
行者公众号
北风的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