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将在北极科考、气候研究以及航线开发等方面,拥有更大的运作空间
5月15日,北极理事会部长级会议在瑞典基律纳召开。会上,8个成员国一致作出决定,同意中国、韩国等6国成为北极理事会正式观察员。
分析人士表示,中国成为北极理事会正式观察员意味着中国将以“合法身份”在北极事务中拥有更大发言权,扮演更重要的角色,这将给北极问题的解决带来新的契机。
专家表示,中国的参与除了在维护海洋权益方面外,还将在北极科考、气候研究以及航线开发等方面,拥有更大的运作空间。北极的科考与开发不是单个国家所能承担的,需要多国协作,共同勘探。没有强大的科研力量作支撑,开发北极就是一场空梦。中国“雪龙”号科考船等优良设备能为北极科考提供有力的支持。
另外,有一些国家对中国成为北极理事会正式观察员后对北极地缘战略产生的影响心存疑虑。对此,分析人士表示,中国对北极的兴趣主要集中在经贸方面。在经济贸易上,实现与其他国家的互利共赢才是中国希望看到的。中国加入北极地区的开发只会促进中国和其他国家的经贸和外交关系,而不会引发冲突和对抗。
“群雄逐冰”启帷幕
北极的冰天雪地没有减退“群雄逐冰”的热情。在全球变暖之后,北极大量自然资源正变得触手可及,北极航线也破冰待启。围绕这些战略利益的各方博弈,进入白热化阶段。不论是加拿大的大规模军演,还是美国在北极线上的排兵布阵,抑或俄罗斯在北冰洋海底插上国旗的“壮举”,都宣示着围绕北极的新一轮地缘政治之争又起。
观察家表示,成立于1996年,成员国包括加拿大、丹麦、芬兰、冰岛、挪威、俄罗斯、瑞典和美国等8个环北极国家的北极理事会,从客观上讲,在监测与评估北极环境与气候变化,促进原住民参与地区可持续发展等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果。但是缺乏法律约束性的义务和规定、无常设性的独立秘书处和机制性资金来源以及参加方的局限性等,都让理事会难以在北极的勘探与开发上“施展拳脚”。
不少评论认为,要解决北极问题,单靠所谓“北极国家”是远远不够的,需要更大范围的国际社会的共同努力。北极地区不是属于几个国家,而应该要由全人类共享、共建、共治。一个开放的北极理事会可为北极问题的解决带来新的契机。
中方赞赏北极理事会决定
新华社北京5月15日电 外交部发言人洪磊15日就北极理事会接受中国为观察员事答记者问时表示,中方对此表示赞赏和欢迎。
有记者问,据悉,5月15日在瑞典举行的北极理事会部长级会议已作出决定,接受中国成为理事会正式观察员,中方对此有何评论?
洪磊说,中方对北极理事会接受中国成为正式观察员的决定表示赞赏和欢迎。中国一贯支持理事会的宗旨和目标,承认北极国家在北极地区的主权、主权权利和管辖权以及在理事会的主导作用,尊重北极地区土著人和其他居民的价值观、利益、文化和传统。理事会上述决定将有助于中方在理事会框架内与有关各方就北极事务加强交流与合作,为理事会工作做出贡献,促进北极地区的和平、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北极“冰箱”有哪些资源?
北极地区包括北冰洋及附属岛屿、北美大陆和欧亚大陆的北部边缘地带,主要由北冰洋和环北极国家濒临北冰洋的沿海地区组成。美国地质调查局2008年发表报告称,在全世界尚未发现的矿藏量中,20%的石油和30%的天然气埋藏在北极圈。而据俄罗斯地质专家估计,仅在俄罗斯所属北冰洋大陆架就蕴藏着大约1000亿吨的油气资源。
除化石燃料外,北极地区还有富饶的渔业和森林资源以及镍、铅、锌、铜、钴、金、银、金刚石、石棉和稀有元素等矿产资源。在世界淡水资源日益匮乏的今天,北极地区所蕴藏的丰富的淡水资源无疑蕴含着巨大的商业和经济价值。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北极冰层逐渐融化,北极的地缘战略价值也日益凸显。专家表示,最快到2040年夏天北极冰层将融化殆尽。届时,北极将出现两条可常年通航的连接东北亚和西欧、连接北美洲东西海岸的最短航线。北极航道可能成为苏伊士运河和巴拿马运河的替代选择,形成一个囊括俄罗斯、北美、欧洲、东亚的环北极经济圈,这将深刻影响世界经济、贸易和地缘政治格局。
责任编辑:语燃 |
赞助我们 您知道行者物语这些年来一直都是非营利网站吗?我们秉持“思想自由”与“价值共享”的信念,致力于打造一个不受商业操控、专注在读者身上的平台。如果您也认同我们正在努力呈现的观点,请通过左侧二维码赞助我们~
分享到:
|
|
行者公众号
北风的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