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化的华裔
今天,华人及拥有华裔血统泰人数目几占曼谷一半人口。目前泰国60%大机构及银行由华裔人士控制。随着中国经济影响力的提高,从2008年开始,泰国政府要求全国的中学须开设中文必修课。
在报德善堂,笔者遇到了76岁的唐健文。老先生头发花白,皮肤黝黑,中文流利,喜欢眯着眼讲善堂的历史。
他的祖父是潮州南下泰国的第一代移民,初来泰国时,以卖咖啡豆为生,当时在曼谷的三聘街兼营一家鸡肉店和一家咖啡店。祖父母共生养了5个兄弟,到了谭先生这辈,家道开始衰落。家里的店铺遭遇火灾化为乌有,唐健文的父亲又是一个“打空卖空”的闲人,离家出走杳无音信。母亲打杂工,他交由祖父母抚养,彼时,泰国还没有华文学校,英文为必修科目,但汉语只能偷偷学习,在一些民办学校,大陆来的中文老师常常与政府“打游击”,每天一小时偷偷教华侨子女学习汉语,唐健文便是在这样的民办学校念书。
16岁时,他便开始在报馆排字,当时泰国有6家中文报纸,他先是在《全民报》打工,仅仅半年,这家报纸便因“红色”而封掉了。不久,他又去了《中华报》。
27岁那年,他结了婚,同籍的太太在民办学校教书。婚后两人养育两儿两女,为了改善家庭条件,在朋友的介绍下,他来到了善堂。善堂恰好需要一位懂中文的乐捐处工作人员。当时,他在报社的薪水是每月600泰铢,而善堂的薪水有1100泰铢,包管一日三餐。这也不过是当时的平均工资标准。
潮汕人以重男轻女著称,有意思的是,海外的侨乡却似乎是重女轻男。唐健文的两个女儿一个在领事馆工作,一个做外贸,而两个儿子则留在家里经营着杂货店。唐健文笑着说,女人比男人会挣钱,而且养老都要靠女儿,所以现在大家都觉得生女孩比生男孩好。
但同样让唐健文忧虑的是,许多传统观念在悄悄改变,新一代的华侨后代已经被深深“泰”化。新一代的年轻人对于中国的传统文化了解越来越少,也缺乏与善堂的情感维系,善堂的常年赞助人正在逐年减少。善堂的工作人员当中,除了救援和医疗人员外,其余的工作人员也是以年长者居多,而且他们中的多数都已经在善堂工作了大半辈子。
被泰化的恐怕也不仅是年轻人。后来,拜访另一位老华侨发生一件趣事,中文流利的老华侨向大家介绍他正在读中学的孙子,习惯用英文跟孙子交流的他忽然卡壳,在众目睽睽下问孙子:你叫什么名字?最后孙子用潮汕话才翻译了出来。
现代化和全球化的浪潮中,一切传统都将在转型社会中重新洗牌。对于老一辈华侨和潮商而言,他们的财富和善举终将在湄南河的冲刷下成为历史。
湄南河无言,欢快地流淌,在阳光下泛着粼粼波光,一轮一轮地扩张着生命的纹理,传统的鳞片即将随着历史的沉浮隐去光辉,千百年后,又会是什么维系着侨乡与善堂的血脉? |
赞助我们 您知道行者物语这些年来一直都是非营利网站吗?我们秉持“思想自由”与“价值共享”的信念,致力于打造一个不受商业操控、专注在读者身上的平台。如果您也认同我们正在努力呈现的观点,请通过左侧二维码赞助我们~
分享到:
|
|
行者公众号
北风的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