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千途旅游

国内国际线路视界山岩旅游业界

搜索

保姆式登顶服务与自主登山

登山频道|2013-8-10 10:27

来源:新京报|3789人参与|0评论

字体: 繁体 打印

1953年,夏尔巴人丹增·诺尔盖用安全绳索帮助新西兰登山家埃德蒙·希拉里从冰川裂缝爬上来,他们成为首次登上珠峰的人。

 

  1953年,夏尔巴人丹增·诺尔盖用安全绳索帮助新西兰登山家埃德蒙·希拉里从冰川裂缝爬上来,他们成为首次登上珠峰的人。图/Gettymages

 

夏尔巴人普布扎西已经追平了21次的登顶纪录

 

夏尔巴人普布扎西已经追平了21次的登顶纪录。

 

夏尔巴最被人称道的是他们的服务意识,他们一般会从客户的需求角度出发

 

夏尔巴最被人称道的是他们的服务意识,他们一般会从客户的需求角度出发。图/Gettymages

 

登山者在珠峰传统路线的危险地段架梯

 

登山者在珠峰传统路线的危险地段架梯。


  从1921年人类尝试攀登珠穆朗玛峰以来,这座世界第一高峰就吸引着一代又一代的登山者。但是先驱们也许没有想到,如今它已成为最成熟的8000米级的商业登山山峰,有全程保姆式的高山服务。珠峰,变成了一单单的生意,甚至有人称登珠峰已经从探险变成了特种旅游


  商业改变的是人对山的态度;珠峰其实还是马洛里在上世纪20年代向世人不耐烦地甩出的那句话:山就在那里。


  他说其实自己“一直讨厌登山”


  阿帕夏尔巴,他真正的名字叫拉帕丹增,大约1960或者1962年出生于珠峰附近的一个小村子拓米——他不是很确定自己的年龄,因为大部分夏尔巴人都不记载出生年月。12岁时,放牧为生的父亲过世了,他承担起养家糊口的重担。于是,中断学业,给徒步旅行团队当背夫,直到后来一个丹麦人资助他去Kumjung的喜马拉雅学校学习。他的攀登生涯开始于1985年,他被招入Ehardt Lretan的环安纳普尔纳穿越探险活动担任厨房帮工。


  1990年5月10日,作为协作,他与其服务的团队都第一次登顶珠峰,此后的12年间,他以向导和协作的身份,21次登顶珠峰,成为登顶次数最多的人(现在该记录已被追平)。后来他结束攀登,成立阿帕夏尔巴基金会,如今和家人在美国生活,他说其实自己“一直讨厌登山”。


  像阿帕这样的登山英雄在夏尔巴有很多,其中最著名的要算1953年和新西兰养蜂人第一次站在世界之巅的丹增·诺尔盖了。19世纪末,西方的探险家们将目光从阿尔卑斯山脉转向喜马拉雅山脉和喀喇昆仑山脉,这些山脉很多山峰都在7000米以上,他们发现尼泊尔的夏尔巴人是一个特别好的高山协作的群体,适合做高海拔的运输协作,他们的适应性好,服从性也很好。


  夏尔巴和商业登山


  据西藏户外协会常务理事十一郎介绍,从19世纪末开始,尼泊尔夏尔巴人成为西方登山探险家在超高海拔的协作。尼泊尔1952年开始对西方正式开放山峰,之后近30年,西方登山者都集中在此。整个1950年代是各国登峰的荣誉竞争;70年代西方登山转向个人英雄主义年代,更关注登山者自身的攀登能力和个人梦想。期间夏尔巴作为向导和协作迅速成熟起来,自身具备了对山峰的理解和攀登的能力。1993年前后,出现了珠峰的商业攀登,夏尔巴人作为职业高山向导和协作正式出现了,承担商业登山的重要一环。可以说没有夏尔巴人,就没有商业登山。直到近些年夏尔巴人才开始受到重视,被放入登顶的统计名单中。

 

  客户若坚持攀登,他们不会轻言放弃


  资深山友马德民说,大部分夏尔巴高山向导的成长历程和阿帕一样,十几岁就开始为登山团队做基础性工作,先做帮工,给客人送茶,后来可以帮助运输,做厨师,有些人体能出色可以参加修路队,再做高山协作和向导,最后可以做小的公司为客人提供高山服务。向导(guide)实际是一个很规范的词语,登山领域的guide不仅仅是一个职业,包括一整套的认证体系,但在尼泊尔,登山是一种谋生手段,并没有建立一个很严密的考核体制。在西方,guide的考核非常严格,甚至有人用7-8年的时间才能拿到资格。而对于夏尔巴来说,他们最主要的能力就来自于他们在高山上的活动能力。


  如今在尼泊尔珠峰南坡这一侧,商业登山的运作模式非常成熟,包括在尼泊尔本土注册的探险公司和西方探险公司两类,著名西方探险公司如罗塞尔团队,以及俄罗斯的seven summit treks等等,各个探险公司有规范化的操作流程,他会招揽客户,组织服务者,而每个探险公司都有自己的夏尔巴服务团队。据seven summit treks公司的Mingma夏尔巴介绍,该公司有150名夏尔巴向导,大部分都有8000米以上山峰的攀登经历,他们为登山者提供修路,搭建营地,路线设置,设备运输,氧气以及所有必要的服务,按照一对一的服务标准,公司将收取每个人35000美元的费用。


  夏尔巴最被人称道的是他们的服务意识,他们一般会从客户的需求角度出发,眼里有活,比如为客人主动系鞋带这样的细节,同时在客户不放弃攀登的前提下,夏尔巴人不会轻言放弃。


  相比尼泊尔多家探险公司竞争的登山市场不同,在中国北坡一侧,实际只有西藏圣山探险公司在提供高山向导和协作的服务。在自由竞争的环境下,尼泊尔的探险公司比较早地建立了一套标准,比如恶劣天气下该怎么办,客户不服从怎么办,这种环境和西方的经济环境接轨,学习在市场经济下怎么建立游戏规则。而中国这边相对处于一种垄断的地位,还没有足够驱动力制定市场行为下的游戏规则。


  中国商业登珠峰


  相比之下,中国这侧的商业登山元年指向了2003年。当时由中国登协牵头组织一支纯业余爱好者组织的业余攀登队,有商业赞助。十一郎说,这个队伍是中国商业登珠峰的处女作,请了十几名夏尔巴人和二十余名西藏的年轻协作。西藏一方主要来自西藏登山学校培养的首批毕业生,他们成为中国商业登山时代的重要服务力量。如今西藏登山学校已经培养了7-8批人才。


  商业改变的是人对山的态度

 

  珠峰上的马桶、酒吧和WIFI


  王勇敢曾经是新疆喀什某酒店的特三级厨师,现在他称自己为高山大厨,其实高山后勤保障更准确。也就是说,当你提出来你要登珠峰,那么一路上所有的物资、车辆,技术支持、服装、高山营地搭建、食品供给,高山燃料等等他都可以帮助置办,“和西藏圣山探险公司其实是一种互补关系。”登山市场的扩大,客户的需求越来越多,因此出现很多像他这样的提供后勤服务的自由职业者。


  经历了近十年的高山后勤保障,王勇敢说体验型需求的登山客户越来越多,他们的目标在于登顶和体验登山的过程,因此对于营地的舒适性要求较高,在6500米以上的营地能够用马桶、电热毯、热水器、电视、网络、电暖器以及加湿器,餐食可以提供中餐西餐和藏餐。难怪有人说登珠峰已经变成了“特种旅游”,作为世界上登顶线路最成熟的8000米级山峰,珠峰的危险性和挑战性已经被保姆式的商业服务所掩盖。


  保姆式登顶VS辛苦体验登山过程


  更多的人在乎登顶,却忽视了登山本来的意义。尤其是登山历史不长又经历很长时间国家登山行为的中国登山者,他们往往希望从登山中获取一些登山之外的东西。而在瑞典登山家克洛普看来,登山只是自己的事。1996年,他用自行车带着所有登山装备从瑞典出发,骑行到加德满都后,背着装备,不用氧登顶珠峰,然后骑车回家。


  马德民说,珠峰的攀登越来越世俗化,登山的意义在于探索和挑战,登顶只是其中最物化的一个结果,可是人们越来越把这个当做登山本身来看待。


  但是毕竟商业登山帮助了很多普通人有了接触珠峰的机会。两次登顶珠峰的王静认为,“国内外登峰的理念区别很大,国内很多队伍是保姆的服务,国外则更多地培养登山者的能力,让他体验这个过程。”国外攀登过程看似辛苦,但登山者的能力培养出来,遇险的概率就小。她认为,珠峰被划为特种旅游也没问题,但毕竟有2%的死亡率,还是要把人的生命放在第一位。“另外西方探险公司像罗塞尔团队对环境非常重视,用可以降解的环保袋,除小便以外的东西都要拿下山来。”


  ■ 对话登山者


  条件改善也不能失去对大自然的敬意


  ●栗城史多,日本登山家,单人无氧登顶3座8000米高峰,4次挑战珠峰,并网络直播登山过程


  新京报:无氧攀登对你的意义和乐趣在哪里?


  栗城史多:如以登顶为目的,我不会选择无氧攀登。但对我来说登山的意义是整个攀登过程。随着海拔上升,氧气逐渐稀薄,呼吸急促,心跳加速,行李装备都要比平地重上许多。这个过程势必是痛苦的,但却是登山时最真实的感受,让我学会了感谢生命,感谢所有平日里那些并不起眼的琐事。换言之,对我来说登山最大的乐趣与意义在于它能将大自然赋予的困难转化为喜悦。


  新京报:在日本大家更在乎登顶还是攀登这个过程?


  栗城史多:日本登山界还是普遍比较重视登顶结果。

 

  新京报:你对于愈来愈热的商业登山怎么看待?

 

  栗城史多:为登山提供更安全舒适的条件,让更多人有机会感受大自然,这是好事。但我觉得安全和环保需要提前考量和规划。为了能更安全攀登珠峰,人类已经将珠峰的登山条件改善了许多。这使我们更加容易接触大自然,感受大自然。但也因此有人会误解为,大自然是可以被征服的,于是对各种自然界中的威胁掉以轻心,以至于引发山难事故。登山的确是一件愉快的事,只是希望不要失去了对大自然的敬意与感谢的心情。

微信扫一扫

赞助行者物语 赞助我们
您知道行者物语这些年来一直都是非营利网站吗?我们秉持“思想自由”与“价值共享”的信念,致力于打造一个不受商业操控、专注在读者身上的平台。如果您也认同我们正在努力呈现的观点,请通过左侧二维码赞助我们~

  • 行者物语 责任编辑:语燃
  • 分享到:
    西藏千途旅游
    热点新闻
    人文地理
    经典线路
    环球地理
    户外课堂

  • 行者物语热搜标签
  • 行者物语官方微信
    行者公众号

    北风的微信
    北风的微信

    行者物语投稿 投稿邮箱:317379335@qq.com在线投稿
    © 2011-2024 行者物语(xz.tqiant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合作电话/微信:13518992858 违法信息举报QQ:3173793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