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千途旅游

生态慈善理念助学广告画报评论文苑

搜索

新媒体时代:打开公益地图

公益热点|2013-8-20 11:26

来源:新快报|1457人参与|0评论

字体: 繁体 打印

新媒体时代:打开公益地图

 

中国儿童安全地图

 

  用科技做公益

 

  前段时间,一部美剧《纸牌屋》走红。制作方从一开始就知道这部剧一定会火,他们的自信来自一个“geek(极客)”气十足的词———大数据分析。用户的每一次点击、播放、暂停都会作为数据用作分析,习惯与喜好便一目了然,也为企业打造产品提供了一个标准。

 

  同样的原理,也可以套用在公益上。通过仔细分析出席率或者其他数据,公益组织可以发现项目或服务的受欢迎度;通过统计志愿者、捐助者的信息,可以将信息准确无误地传到目标人群的耳中。

 

  科技助力公益,公益也在为科技提供创新的方向。2011年,互联网上兴起微博打拐,大量孩子照片在微博上传播,成功打拐的概率并不高。于是,陆续有平台推出“寻人”项目,集中将丢失孩子的照片和发现的流浪孩子、可疑孩子照片进行比对,通过人脸识别技术解决传播识别的低概率问题。

 

  公益和科技的跨界合作,或许真能擦出火花。

 

  2013年4月20日8时02分,四川省雅安市庐山县发生7.0级地震,紧接下来的几天之内,又发生数千次余震。无论官方还是民间,都随即发起救援行动。而从汶川到雅安的5年之间,进步的不仅仅是应急预案、救援速度。

 

  地震发生数小时后,媒体、救援队伍、民间组织等账号所发布的地震信息几乎占据了整个微博平台,当天上午,相关讨论微博达到6200多万条。直至今天,关于“雅安救援”的微博已有超过400万条。

 

  “地震灾区雨量大,如您有帐篷、被子、雨衣等灾区目前需要的物资,请即刻联系……”4个月过去,类似的求助信息仍在网上被转发。而手中握有物资的捐助者却难以辨别,这些需求是否已经得到解决?又或是有没有类似“校长达洼向网友求助旧衣服”这些被篡改的虚假信息?而在那些没有被网络聚焦的地方,是否有着更急迫的需求?

 

  随着社交媒体的普及,各类信息、数据出现几何级别的增长,草根的声音可以被放大,但也可能被淹没。对于公益机构、志愿者来说,如何被发现,如何发现彼此,如何高效获得与提供资源,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而一些IT人,开始尝试用他们的方法,为公益人解决难题。

 

  公益组织的“网上超市”

 

  与其它领域相比,公益组织、公益人一度被称作“小圈子”———一个充满孤军作战意味的名字。但在新媒体发达的今天,打开电脑,点开地图就能发现,关爱病童、爱心助学环境保护、志愿者联盟……总有一家在你的身边。

 

  地图,可能不仅仅是简单的展示平台,也可能是发现近在家门的善行,促成公益组织与志愿者、企业合作的开始。

 

  打开“中国公益2.0地图”(http://www.ngo20map.com/)的页面,分布着密密麻麻的圆点。就如其它搜索引擎提供的地图服务一样,通过简单的拉伸,你可以清晰看到所在区域的道路街区,以及坐落在这些地方的公益组织。再点击进入每个公益组织的页面,就能查阅它们的关注领域、办公地址、联系方式等基本信息和项目内容。

 

  目前,地图上设置了公益组织、企业、对接案例等栏目,可以通过定期更新自己的服务内容、项目信息、资源需求等互相学习、配对,团队志愿者也会不断挖掘企业与合作案例。比如,公益组织要举行一场关爱留守儿童活动,需要志愿者等资源,就能利用地图寻找关注妇女儿童并能提供相应资源的伙伴。另外,网友也可以找到感兴趣的公益活动进行参与。地图就如一个公益“超市”,项目、资源、合作伙伴任凭挑选。

 

  2009年,麻省理工学院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联合发起了中国公益2.0项目,并在两年前开发中国公益2.0地图。“我们希望能给公益组织一个平台,把做过的项目以及即将要开始项目,需要什么样的资源,都展示出来,将各方资源结合。”中国科技大学教师、中国公益2.0技术总监谢栋告诉新公益记者,他们希望通过地图,让草根组织更方便地发现资源,而不是等资源找上门。

 

  将社会问题“可视化”

 

  “如果告诉你,空气污染有多么严重,你不会有概念。但放到地图上,看看自己的地方是PM2.5爆表,别人都是蓝天白云,焦虑感自然就出来,就会想解决问题。”曾被媒体称为“黑客教父”的万涛转型投身公益,并在2010年正式注册成立鹰眼益云,希望通过互联网信息技术推动公益发展与社会创新。而如何将社会问题“可视化”,正是他关注的焦点之一。

 

  雅安地震当天,万涛在网上第一时间看到了消息,他随即召集员工加班并在中午时分推出一个名为“信号弹”的手机App———当你身陷灾区不知自己所处位置,可以利用应用程序显示自己的准确地理位置,在最短时间内让救援人员知道。当天下午上线“救灾地图”,地图上标注出各类物资、人员服务、交通运输、危险标识等信息,而急需解决和已结束的救援项目用不同颜色标注,让公众及时了解救援的需求与进度。

 

  事实上,这不是万涛团队推出的唯一地图,7·22甘肃岷县地震救灾地图、中国儿童安全地图等都已陆续推出,而在8月下旬推出的新版地图将实现公益机构自行生成个性化地图,例如“水污染地图”、“单车出行地图”等,而不变的是,汇聚信息并用可视化的方式来呈现。

 

  “比如环境保护。全国有那么多环保组织,公益圈子的人可能会关注,但大部分人还只是关注切身的事情。如果公益组织单纯做官网,你能掌控信息,但谁来看呢?推广也是要成本的。汇聚有利于信息叠加,同时也有利于问题的集中展现。大家所做的都是涓涓细流,要产生力量,就要把细流汇聚,才能让事情得到重视,减少公益组织之间的重复成本。”在万涛眼中,做公益就像做企业一样需要讲求效率,才能产生持续的效应,“不能因为初衷是美好的,故事是美好的,而不去讲究这些。”

 

  而他也坚信,随着公益组织的发展,公众更频繁地参与社会事件,对数据的需求也将日益增长,而公众对数据的反馈,也会反过来影响公益组织的取向,“公益组织、捐助人、受助人等等,他们之间的信息交流将会更多”。

微信扫一扫

赞助行者物语 赞助我们
您知道行者物语这些年来一直都是非营利网站吗?我们秉持“思想自由”与“价值共享”的信念,致力于打造一个不受商业操控、专注在读者身上的平台。如果您也认同我们正在努力呈现的观点,请通过左侧二维码赞助我们~

  • 行者物语 责任编辑:语燃
  • 分享到:
    西藏千途旅游
    公益资讯
    公益画报
    公益视角
    环球地理
    公益广告

    动物保护群

    动物保护Q群:131626977
    动物保护,志愿者请加入

    动物保护(行者物语)

  • 行者物语热搜标签
  • 行者物语官方微信
    行者公众号

    北风的微信
    北风的微信

    行者物语投稿 投稿邮箱:317379335@qq.com在线投稿
    © 2011-2024 行者物语(xz.tqiant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合作电话/微信:13518992858 违法信息举报QQ:3173793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