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千途旅游

国内国际线路视界山岩旅游业界

搜索

印度斋普尔 琴鼓合鸣唤醒北印梵尘

国际人文|2013-9-21 10:30

1338人参与|0评论

字体: 繁体 打印

没有音乐,不足为印度

 

  你可能没有去过印度,但你一定听过印度的音乐。或在热情奔放的宝莱坞电影里,或是在沉淀人心的瑜伽环境里,印度音乐都扮演着一个重要的角色——它有浓烈的地域色彩,以至于你都完全不需要听懂印地语的唱词,只要西塔琴清亮的弦乐一拉起,塔布拉鼓温厚的鼓点一跳开,脑海中便会自然而然地涂画出一幅关于印度的瑰丽画面。

 

  没有音乐,不足为印度

 

  “粉红珠宝城”斋普尔是印度著名的旅游城市,这座拉贾斯坦邦首府被称为北印度黄金三角之一。然而正如宣传语“Incredible India”(不可思议的印度),印度真的是一个到处充满了不可思议的地方,与斋普尔的初次见面也打破了我原先对旅游城市的惯有印象——且不论景点是否丰富、有价值,旅游城市在我的印象里至少应该是干净整洁的。然而在斋普尔,这条定律却全然失去了效力,夏日正午的热气笼罩在整个街道上,车、人、牛挤在同一条马路上各自取道,不远处还有形如小山的垃圾直接堆在路边。这种画面很难用“好”或“不好”来形容,因为它就是印度真实存在的一部分。

 

  这一场景让我觉得似曾相识,陷入了回想之中,这时迎面开来一辆彩色卡车,车里播放的宝莱坞音乐又仿若甘露入心,让我立即醒悟过来:此刻所见所闻,不就是宝莱坞电影里经常出现的画面嘛!印度人喜欢将自己的卡车装扮得五颜六色,并精心粘上花环、流苏和神龛等,好似给车穿上了一件盛装。卡车司机们向来不吝啬一路播洒音乐和快乐,他们都爱将车里的音乐开得震天响,通常是未见其车,便闻其声。我在斋普尔的那几日,只要走在路上,时不时就能听到经过的卡车里传来的阵阵乐声,热情洋溢、节奏明快、极富感染力,令人忍不住想要如歌舞片里那样在街边拍掌起舞。

 

  与风琴、塔布拉鼓的意外遇见

 

与风琴、塔布拉鼓的意外遇见

 

  当天我在入住的酒店吃晚餐时,意外遇到了两位印度民间艺人。酒店位于斋浦尔市郊,掩映在大片丰茂的草木之中,静时可听见虫鸣鸟叫,然而当我走近位于楼顶的露台餐厅时,一阵欢愉的音乐声袭来,只见两位印度民间艺人席地而坐沐浴在月光下,正一边奏乐一边尽情唱歌。有意思的是,他们弹奏的乐器是我之前没有见过的——其中一个外形好似一个手提式木箱,面上有黑白相间的键盘,外侧连着一个拉箱,弹奏时需搭配着双管齐下,一手顾着键盘、一手来回来拉着拉箱;另外一个乐器看外观便知是鼓,但与国内常见的大鼓不同,这个鼓颇为小巧,不过二三十公分高,鼓身呈现金属银色,被白色藤条一根一根地包裹住,民间艺人将一胖一瘦两只鼓摆在面前交替着击打演奏,欢快的节奏立即就从鼓面上窜了出来。当地人见我对这乐器充满了好奇,告诉我这是印度风琴和塔布拉鼓,不少我们耳熟能详的带有浓郁印度风情的曲子,都有这二者的功劳。

 

  如果说印度音乐中最不可缺少的元素,那就是鼓点节拍,它仿若一首乐曲的主骨架,撑起了整个曲子的韵律。这恐怕也是鼓在印度的奏乐场合中出现得如此频繁的原因吧。尽管印度有如此多的鼓乐器,但最符合印度,特别是北印度传统民乐风格的,还当属塔布拉鼓。我初以为鼓乐器的击打原理都基本类似,但这一想法却引得那位击鼓人直摇头,原来塔布拉鼓在印度有“乐器之王”的称号,对乐手的要求出奇地高,不仅要求乐理通透,还得技艺熟练,每一位能够达到上台表演水准的鼓手,都至少要有5年的击鼓经历,这也不难理解塔布拉鼓为何会被誉为最难学的打击乐器了。

 

  乐声勾勒孔雀的美

 

乐声勾勒孔雀的美

 

  那一晚之后,我以为此行的音乐缘分就此画上句点,却不料这不过是个热场。也是,如果少了歌舞音乐,印度又何为印度?在拉贾斯坦邦的另一座城市,乌代浦尔,我再一次见到了印度风琴与塔布拉鼓。不同于之前的露天场合,这一次是在具有两三百年历史的戴维阁宫殿里,它如今已改为一家奢华酒店。这座堡垒宫殿坐拥阿拉瓦力山脉,俯瞰德瓦拉小镇,白色墙身历经岁月的冲刷尽显古朴与庄严,行走其中不禁让人恍惚,感觉像是回到了18世纪的印度。在一间中间屋顶挑高、两侧皆为拱门回廊的殿内,我见到了三位正在奏乐高歌的印度人,他们面前把玩的乐器就有我之前见过的风琴和塔布拉鼓。这时,此前一直陪同我们参观的酒店运营副总裁Vikram走到一台风琴跟前席地而坐,径自拉奏了起来,风琴声婉转悠扬、余音缭绕,旁边的民间艺人见此景,顺手拿起一只塔布拉鼓和着韵律伴起节拍——琴声与鼓点相互交映,绵长中带着律动,如此美妙的音乐缓缓升起。弹完一曲,Vikram招手示意我也过来体验一把。我儿时曾学过两三年手风琴,但荒废太久,如今已没有任何琴技可言,但面对印度风琴心里早已跃跃欲试,哪里还经得起邀请?于是我立即跑到风琴前坐下,在民间艺人的指导下右手弹琴左手送风,虽不成曲调,但于我而言,切身融入当地人玩风琴的快乐,远胜于熟练弹奏名曲无数。

 

  待我尽了兴之后,三位艺人又一次尽情弹唱起来,这时两位盛装打扮的印度少女行至乐手面前随着音乐翩翩起舞。我虽听不懂印地语,但仍能从韵律节拍,以及姑娘们的舞蹈中感觉出来这是一首欢快愉悦的歌,并在歌里反复听到“莫里”这个发音。我好奇地问Vikram,莫里是否是个人名?他解释说“莫里”在印地语里是孔雀的意思,这首当地民歌其实是一首孔雀之歌,少女们也是以孔雀的姿态在舞蹈。现在回想在拉贾斯坦的那几日,我常能见到孔雀的踪影,它们美艳至极,贵为印度国鸟。我想,如果那一刻孔雀能听懂莫里这首歌,或许也会和着音乐徐徐展开五彩翎羽,显露它无比耀眼的美。(胡茜茹)

微信扫一扫

赞助行者物语 赞助我们
您知道行者物语这些年来一直都是非营利网站吗?我们秉持“思想自由”与“价值共享”的信念,致力于打造一个不受商业操控、专注在读者身上的平台。如果您也认同我们正在努力呈现的观点,请通过左侧二维码赞助我们~

  • 行者物语 责任编辑:语燃
  • 分享到:
    西藏千途旅游
    热点新闻
    人文地理
    经典线路
    环球地理
    户外课堂

  • 行者物语热搜标签
  • 行者物语官方微信
    行者公众号

    北风的微信
    北风的微信

    行者物语投稿 投稿邮箱:317379335@qq.com在线投稿
    © 2011-2024 行者物语(xz.tqiant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合作电话/微信:13518992858 违法信息举报QQ:3173793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