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小长假,不少白领选择出游。而华东师大二附中、复旦附中等几所高中的13名学生,这个小长假则在网上互聊,回味一次特别之旅——今年暑假的北极之行。
“在北极,我发现了一种亮橙色的地衣,这在其他地方难得一见。”华东师大二附中高二(7)班的陈力铭,对生物特别有兴趣。她说,地衣是藻类和苔藓的共生体,生长特别缓慢,200年才能长一小撮。“因此,它的体内会沉淀200年以来环境中的不同物质,相当于一个环境变化的监测器。”暑假从北极采样地衣后,陈力铭目前正在联系中国极地研究所和中医药大学的相关实验室,准备从北极地衣身上探究极地生态环境的变化。
今年暑假,来自华东师大二附中的7名同学、延安中学的4名同学、复旦附中1名同学、格致中学的1名同学,在中国科学探险协会副主席、华东师大教授张树义的带领下,赴北极进行了为期十多天的考察。如今一放假,孩子们的QQ群中,“北极之行”仍然是回味无穷的话题。
“那头北极熊到底是怎么死的,现在有确切结论了吗?”孩子们在北极,不仅看到了活的北极熊,而且正面“遭遇”了一头死亡的北极熊。科考船驶达德克萨斯湾时,在附近岸边发现了一头16岁的雄性北极熊,死亡时已瘦得皮包骨头。是饿死的?还是寿命到期自然死亡?考察团在网络上发布了这头北极熊死亡的消息后,引起了争议。学生们在北极时现场与荷兰的生物博士讨论、向挪威跟踪研究北极熊的科研人员请教;返沪后查找专业资料、详细了解北极熊的情况,经过独立研究谨慎地得出自己的结论:“应该属于自然死亡。”
带队的张树义教授透露,带领中学生赴北极,7年前从北京开始,近年来拓展到上海、成都等城市。去北极是一次科普探究之旅,要求学生事先带着小课题。明年拟在上海的高中进行海选,以满足更多学校孩子的参与兴趣。 |
赞助我们 您知道行者物语这些年来一直都是非营利网站吗?我们秉持“思想自由”与“价值共享”的信念,致力于打造一个不受商业操控、专注在读者身上的平台。如果您也认同我们正在努力呈现的观点,请通过左侧二维码赞助我们~
分享到:
|
|
行者公众号
北风的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