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effKaufman和妻子Julia Wise
詹森·特里格(Jason Trigg)进入金融业是因为他想赚钱—赚得越多越好。这位25岁的年轻人还有大把职业选择。他毕业于麻省理工学院,可以去帮下一代技术巨人写软件;也可以进入学术界研究计算机或应用数学。然而,他每天早上都去一所高频交易公司上班。这是一家投资类固醇的对冲基金。他为公司写算法,把很多钱变成更多钱。这份劳动让他得到了不错的收入,随着时间的流逝,他的经验越来越丰富,赚钱的潜力也日益提升。但赚到大笔金钱只是他计划的一部分。
为何他这么热衷于赚钱?他不买豪宅也不买香车,他赚钱是为了把它送出去。詹森·特里格的逻辑非常简单:他赚得越多,能做的好事也就越多。
赚取大量金钱是拯救世界的最可靠途径
詹森·特里格已经知道该如何利用自己的捐款。他的选择是对抗疟疾基金会(Against Malaria Foundation,简称AMF),该组织称每2500美元捐款就能拯救一条生命。在特里格工作的对冲基金里,有许多量化分析师一年收入远超过10万美元。特里格说,作为金融业高收入者,他能拯救更多的生命,他能捐出的钱比当一个贫寒的学者捐得更多。
对上一代人而言,说到回馈社会,更常见的做法可能是抱着传教士一样的献身精神,跑去肯尼亚挖水井。而现在这一代人,更擅长处理数据,而不是体力劳动,他们衡量和分配自己的财富,让它派上更好的用场。他们不会亲自去挖井,而是出钱,让更多的水井得以开挖。“很多人因为想改变世界,最终加入了和平队(Peace Corps,美国志愿服务组织),奔赴连自来水都没有的发展中国家。”特里格说。“而我可以把我在办公室的部分工作时间贡献出来,造成更大的改变。”
在很多方面,特里格的生活仍然像一位大学研究生。他跟3个室友住在一起,走路去上班,而且从不觉得自己物质贫困。“我不会琢磨怎么去花一大笔钱消费。”他说。
当许多有慈善追求的人将华尔街视为道德破产之地,避之不及时,特里格的精神信条却引导着他来到那里。现在,他并不是唯一做出这种选择的人。一个新兴的年轻人群体在欧美地区日益出现,对他们来说,赚取大量金钱是拯救世界的最可靠途径。
因为我读了彼得·辛格的东西
如果你问特里格为什么这么想,他的回答跟这个群体中许多人的回答一样:“我觉得是因为我读了彼得·辛格(Peter Singer)写的东西。”
哪怕你在大学时没有读过辛格写的东西,你可能也在晚间新闻中看到人们在宣扬他的哲学。作为现代动物解放运动创始人,1975年,辛格出版了《动物解放》,这本书标志着动物解放运动的开端。
通过一个简单的寓言,辛格令人信服地说明,把你赚到的大部分钱捐出去,不仅值得赞美,而且在道德上也是义不容辞的。
一个男人走过一个浅浅的池塘,发现一个刚学会走路的孩子正在水中挣扎。旁边没有别的人。如果去救这个孩子,就会毁掉他的鞋子,弄脏他的衣服。把孩子救下来,送回给她父母还需要时间,会让他上班迟到。于是他就走开了。那个小孩就这样淹死了。
在1972年的论文《饥荒、富足与道德》里,辛格第一次讲到这个故事。对辛格来说,这个故事说明了一个道理:“如果我们有能力阻止糟糕的事情发生,而又不会因此牺牲有同等重要道德意义的任何事物,那么我们就应该去做。”大部分人会同意这个观点。但是就像辛格所指出的,大部分人根本不会把很多钱捐给其他国家经受极端贫困的人——每捐出大约2500美元就可以从疟疾手中夺回一条生命。美国家庭2011年收入中值约为50000美元,2500美元只是这个数字的5%.如果捐出这笔钱,拯救了一名非洲儿童,那么他(她)所能获得的绝对比这个美国家庭损失的多——毕竟,这个家庭只是一年减少了2500美元的收入。“很多人都会说,拯救一条生命是你所能做到的最棒的事情。”在Google工作的机器人专家罗比·珊德(Robbie Schade)说。他每年把25%的收入捐给慈善组织。“但他们似乎没有觉察到,他们有能力每年都拯救很多条生命,而且个人不需要做出多大牺牲。” |
赞助我们 您知道行者物语这些年来一直都是非营利网站吗?我们秉持“思想自由”与“价值共享”的信念,致力于打造一个不受商业操控、专注在读者身上的平台。如果您也认同我们正在努力呈现的观点,请通过左侧二维码赞助我们~
分享到:
|
|
行者公众号
北风的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