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风
我们看过许多社会事件,当政府响应滞后的时候,往往是公益组织或NGO担当了这个使命,这种现象在环境保护、动物保护上很常见。公益是一个很大的范畴,除去类似的环境、动物问题,还牵扯到社会的人文塑造,比如倡导奉献精神,提高互助意识,这都是构建和谐社会所不能或缺的。
然而,随着我国近几年经济的飞跃发展,精神文明却严重滞后,类似“老人摔跤事件”、“公交车让座”的奇葩事件层出不穷。这不难理解,政府忙着把国家经济朝更高层面推进,先发展后治理的理念已经引起了环境的恶化,在这一环节,公益组织起到了积极作用。
公益组织的构成人员通常都有着较强的自发意识,与专职公益人员相比,志愿者的奉献精神更高。人们从工作中、生活中抽出时间,走进环境保护的行列,参与到动物保护的行列。当政府忙着为国家赚钱的时候,却是民间组织在维护着社会的平衡。在这个环节,公益组织就充当了政府的“盾”。
GDP推进中,社会上出现一些映射人民素质及精神道德的问题,同时环境也向我们抛出严重挑战,怎么办?此时民间NGO及公益组织就成了政府手中的一张牌。
公益产生的原动力乃人之爱心,我想无论民间NGO,还是政府相关部门都应该遵循这个原则并尊重人的这一天赋人权,不应把人的爱心与政治、经济等阶层性产物挂钩。进一步肯定民间公益组织、NGO的的社会属性,给予正确合理的发展空间,而不是把人的爱心,充当利益的工具。 |
赞助我们 您知道行者物语这些年来一直都是非营利网站吗?我们秉持“思想自由”与“价值共享”的信念,致力于打造一个不受商业操控、专注在读者身上的平台。如果您也认同我们正在努力呈现的观点,请通过左侧二维码赞助我们~
分享到:
|
|
行者公众号
北风的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