频道位置:行者物语 > 行者公益 > 公益理念
单独罩杯:提高乳腺癌预防意识。模糊不清,或许是更大的误解。当你看到吞拿鱼的时候,想想大熊猫吧,将会一样稀少。
盗猎者杀害了非洲最具象征性,也最被人们喜爱的大象——Satao。生活在肯尼亚Tsavo East国家公园内的大象Satao的象牙非常长,甚至在走路时很容易碰到地面。但正是这么长的象牙给它带来了杀身之祸。
我们很难揭示某个商品及其中包含的资源成本和污染负荷,也难以一眼看清万物的运行。由此可知人们为何无法弄清他们到底吃下了些什么。但有一点越来越受到关注,那就是与肉类相关的巨大气候影响。
美国德州摄影师诺拉·莱文(Norah Levine)创作了名为“生命线”的摄影专题,拍摄的对象是无家可归者以及他们的宠物。宠物与主人亲密的依偎在一起,虽然它们流落街头或是不得不生活在临时庇护所里,但图片中流露出的却是止不住的温情与浓浓的爱意。
近年来频繁曝出的公益组织丑闻事件凸显了我国公益人才储备不足的困境。北京大学近日宣布,将于2015年开设公益管理硕士课程,以缓解社会组织爆发式增长与公益人才短缺之间的矛盾。
全球化令世界各地联系日趋紧密,同时也在引发一些看不见的变化。由于城市化及全球化步伐加速,加上大规模推行语言统一政策,全球近1/4语言正濒临绝种,多种原始文化及知识也将失传。
位于美国加利福尼亚的不杀生猫收容所是名副其实的人间猫天堂,被公认为世界最大的猫科动物保护所,自1992年以来共拯救2.4万只猫。如果说猫有九条命,那这里被送到这里的猫咪,伤残指数,通常已只剩一条命。
距离,经常是许多发展中国家人民无法及时就医、远离教育资源,或难以提升生产效率的一大阻碍。自行车的出现,能为人们的生活带来多大改变?
北极冰川融化得多快,海平面上涨得多高,热浪来得多猛烈——我们不确定的未来中所有这些因素,都取决于全世界对煤炭的态度,尤其是美国和中国。我们要继续烧煤并将二氧化碳不打折扣地排入大气吗?还是要像对待含硫、含氮废气一样找到捕捉碳的方法,再把它封禁在地下呢?
几个世纪以来,澳门一直是繁忙的贸易港口,拥有配置妥善的社会福利设施,对此,澳门最早的教堂——“仁慈堂”的作用功不可没。一直以来,仁慈堂都顺应社会环境作出调整,适应不同的政局,并在澳门的社会事务,甚至政治事务中发挥作用。
有一种暴力,不会在你身上留下伤痕,却能在心上投下永不散去的阴影,甚至毁掉一个人的一生。那便是语言暴力。
美国俄亥俄州51岁男子马尔,不忍流浪狗遭人道毁灭,在过去十年千里迢迢,每月驾车两次游走全国,把流浪狗送往收养家庭,估计每年由他拯救的流浪狗达2000只。虽然金钱上回报不多,但马尔不辞劳苦,以此为乐。
慈善的目的,是“授人以渔”,给予帮助的同时也给予希望。这正如播下一粒种子,能够长成一棵参天大树。有句话说:当上帝关上一扇门,他会给你打开一扇窗户。而慈善的种子萌生时,就有了打开这扇希望之窗的力量。
联合国日前鼓励人们多吃昆虫缓解人类所面临的粮食不足问题。据台湾《更生日报》报道,25日在好莱坞“信不信由你”博物馆前也举办一场吃昆虫活动,著名的昆虫厨师高登说,昆虫不仅有高蛋白质,而且也很环保。
个世纪以来,为娱乐我们囚禁动物。如今,越来越多的游客同情笼中的它们,行为科学家批评混凝土外壳和人工光源,而动物福利专家呼吁停止对动物的“终身监禁”。
气候变化:2023年7月可能是有史以来最热月份
夏威夷“恶魔草”泛滥,环保组织训练狗狗对
• 去高原,邂逅那一抹清凉的蓝
• 全球变暖:阿尔卑斯山由白转绿,植被40年增
• 世界海洋日,认识一下这些国家级海洋自然保
• 梨花这么美,为什么很少出现在城市里?
• 中国人喜爱的葛,为何到美国成了“恶魔”?
• 老家的野猪又回来了
世界地球日化废弃垃圾为脑洞艺术:环保理念
世界地球日:带你细数50年来的环保大事记
触目惊心:现代生活改变自然世界
阿拉斯加冰层中的气泡为我们敲响气候警钟
从禁食野生动物看全民生态意识觉醒
从根本审视舌尖上的文化
• 让教育成为惩戒的底色
• 自我隔离状态下的思考:敬畏自然,善待生灵
• 认识气候变化,最需要的是常识
• 在洪水到来之前,我们必须走下道德高地
• 适者生存岂是敷衍环保的借口
• 有“理性”的放生才是真正的善
《The Turning Point 转折点》:环境破坏、
瞬间非永恒:《爱之歌》,全球变暖之下拯救
• 西班牙深刻街头实验:面对种族歧视,你会怎
• 《乌鸦》:从农夫到军人,关于和平与公正的
• 《跟随》:美丽心灵归有所依
• 《暂停》:一只迷失的猫——城市与自然的背
• 《有人出10亿让我放弃你》:泰国感人广告讲
• 《坚不可摧》:热血励志车手的骑行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