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鹏在展示自己的行进路线。
抵达漠河,欢庆胜利。
2013年4月13日,张鹏从海口出发,顺沿海城市,一路向北。138天,他跑步穿越10个省、3个直辖市,累计行程6000公里,终于到达漠河。
“奔跑是健康、自信、快乐的源泉。”穿着运动服,张鹏精瘦的脸上带着微笑。从“问题青年”到父母的骄傲,张鹏在奔跑中实现了人生蜕变。
“想检验自己能不能坚持干好一件事”
【张鹏的微信:2013年4月13日,徒步中国行第一天。计划里程:20公里,出发地:海口,目的地:广东省徐闻县。下午两点,从海口海甸岛出发,跑步10公里到秀英港。乘船至湛江海安码头,再跑10公里到徐闻县。】
见到张鹏,他拿出一双跑步鞋,鞋底磨得只剩薄薄一层。再看背包,里面装着手电筒、手机充电宝、感冒药、充气垫……
“为什么跑这么远?”
“不是脑子发热,而是想检验一下,自己能不能坚持干好一件事。”张鹏说。
今年33岁的张鹏,家境殷实,从小衣食无忧。然而上中学时,受伙伴的不良影响,他迷恋上网、游戏机,经常逃课,成绩一落千丈。父亲的严厉教育,非但没有促使他改变,反倒激起更大逆反。高考前,因为害怕考不上大学,他向父母要求出国。2003年回国后,他仅在一家房产公司工作半年,就厌倦了岗位。此后,在北京当了3年英文导游,又找种种理由,选择逃避。
“两年多以前,我开始反思:自己总是推卸责任,逃避困难,终致一事无成。而活着,就要对人生负责。”张鹏说。
跑步环海南岛是一次“坚持的预演”。2012年 8月2日到8月23日,张鹏用21天,绕海南岛跑了一圈。
第一天,他就遇到体能不足的困难。从海口市出发,沿海文高速,至文昌市,共60公里。为躲避酷晒,他晚上8点出发,到凌晨2点,只走了20公里。身体透支,脚似灌铅,他躺到路边草地上,再也不想起来。高速公路失修,路面凸凹不平。拉沙的汽车经过,颠出的沙土撒在身上,转眼将他变成土人。
“坚持,坚持。我一边走,一边告诉自己。到文昌,已经是第二天下午,花了17个小时。”张鹏说,衣服脏了,脚磨破了,他在旅馆休息两天,又继续赶路。
8月的三亚市,太阳异常猛烈。张鹏戴着草帽,每隔一小时,就要找水冲头,以防中暑。行至乐东黎族自治县,又遇上台风,在暴雨中走了37公里。风打在脸上,雨灌到脖子里,他被淋成了“落汤鸡”。
这次考验,让张鹏更加自信:“从海口到漠河,6000公里,不就是绕海南岛多走几圈?”
“忍受孤独和恐惧,长时间行走是一种修炼”
【张鹏的微信:徒步生存实验——浙江泰顺县至景宁畲族自治县。徒步中国行第四十五天。昨天是67公里上下起伏的山路,晴空万里,烈日炎炎。中午地面温度40摄氏度以上,天地间就像是一个蒸笼,方圆60—70里看不到人家,买不到水。】
提起浙江山区,张鹏仍心有余悸。
去年5月28日,他行至浙江省泰顺县,遇到始料未及的困难。原来,他只带2瓶水,想赶一段路,就会有小卖部。没曾想,走了十几公里,根本没有卖水的。两瓶水已经喝完,道路旁没有树荫。“当时,觉得像走在沙漠里,没有退路,只能向前。”张鹏说。
山缝里的水滴,成了救命水。他将毛巾打湿,裹在头上,降温避暑。可不过半小时,毛巾再次变干。
突然,一股山泉跳进视线。张鹏跑过去,双手捧起水,顿感身体的能量一下恢复。那种畅快淋漓的满足,他从未体会过。张鹏将湿毛巾围在头顶,拍照发至微信。朋友们纷纷称赞:“印度阿三”。
忍受孤独、恐惧的煎熬,长时间行走是一种修炼。张鹏说,想着别人坐在沙发上,吹空调,看电视,自己却在荒野受罪,不由得产生怀疑:这样做,会有收获吗?如果坚持不下来,岂不浪费时间?退缩占据上风,但旅途不让他多想,只能不停地走。
中午过龙井隧道,前行500米左右,他的眼前一片漆黑。“没有手电筒,仿佛置身深不见底的洞穴,只能看到前方远处米粒大小的亮点。那是洞口。我告诉自己,别害怕,一步步,终能走出去!”张鹏伸出手,攥紧拳头。2.5公里的隧道,他走了一个多小时,终于看到了光明。
沿途感受到了一个真实、生动的中国
【张鹏的微信:2013年6月8日,徒步中国第五十六天。今天从浙江省义乌市出发,目的地:嘉兴市。一路上欣赏到了引人入胜的江南美景,也感受到了一个真实、生动的中国。】
一路上,张鹏不时被大自然的纯美打动。从乌镇前往嘉兴,乡间小道花开草长,绿树成荫。温馨的农家小院、河道边浣衣的女子、农田里村民忙碌的身影,一切让他着迷,不由自主随着分叉的小路不断地深入……
“看到田埂上的斗笠、河道里停着的老式木船,突然想起鲁迅笔下的故乡,不禁扼腕叹息,上学时不爱读鲁迅的文章,多可惜。”张鹏说,与大自然一样,农民的纯美也让人难忘。在连云港[-2.08% 资金 研报],一位大娘看到风尘仆仆像外星人的他,端来一碗开水。在距漠河70公里的荒野,一对夫妻收留了迷路的他。热腾腾的土炕、香喷喷的猪肉,让他终生难忘。
在路上,张鹏对国情、文化的了解更为真切。在闽浙交界,他感受最深的是当地人的生活理念。
“那里山路崎岖,交通闭塞,但镇上盖的都是两三层高的楼房,家家有空调、私家车。可奇怪的是,房子的外墙不贴瓷砖,全是红墙。”张鹏说。他向路人打听,老乡说:“外面贴瓷砖和内装修的成本差不多,不实用,省下来的钱可以投资做生意。”
浙江人的精打细算、乐观开放,让张鹏油生敬意。
从福安市到武曲镇已是晚7点半。走在镇上,张鹏被音乐吸引。看过去,中年人在灯光下跳舞。“想不到,这样一个山村还有如此丰富的文化生活。”
饭后,张鹏去超市,和老板聊天,发现当地人很团结。老板说:“客人有什么东西买不到,我就会告诉他哪家有,‘同行不是冤家’,是朋友。”走到街上,见不少人围坐在一起,从外地回来的人,给大家聊聊做什么生意,有什么路子,其乐融融。
父亲开始骄傲地告诉人们,他有一个“阿甘”式的儿子
【张鹏的微信:2013年6月15日,徒步中国第六十三天。晚上7点到达江苏省东台市!今天跑步8小时,1小时休息,负重15斤,64公里,这个成绩让我吃惊!父母从反对到微信关注、加油鼓劲,让我找到久违的理解。】
尊重,可以冰释陌生
去年5月12日,下雨天。张鹏看见一个蓬头垢面的乞丐,在垃圾箱里翻找。起初,他以为乞丐在找吃的。没想到,乞丐在找烟头抽。因为手里的烟头是湿的,点不着,乞丐闷闷不乐。不远处,一群工人在嘲笑他。
张鹏到小卖部,买了一包烟,送给乞丐。又转回头,诚恳地对乞丐说:“你能给我一支烟吗?”
乞丐眼里充满狐疑和感激,拿出一根烟,用脏手点上。
张鹏在乞丐面前,把那支烟抽完。旁边的人不再嘲笑,转而问有什么需要帮助。
“人与人之间,应该有平等和尊重。”张鹏说,人们平时更多在意别人,许多事想做,只在内心闪过,没有勇气做。几千公里的风雨兼程教会他,勇敢去做正确的事。
感动别人的同时,张鹏也被他人激励
去年6月14日上午,张鹏在南通市郊外,见到一位老妇人。老人坐在竹椅上,熟练地挪动着锄地。张鹏觉得她可怜,找一杯水递过去,却被老人拒绝了。
原来,老人今年65岁,双腿患有严重的类风湿性关节炎,手腕和脚腕的骨头变形,部分肌肉萎缩。27岁,她便无法行走,可她没把自己当残疾人。白天,她坐在凳子上,一点点挪着干活,到了晚上,织毛衣、做针线活,把两个儿子拉扯大。现在,儿子有钱了,不让老人干活,但她还是闲不住。
“在她那里,看不到乞求和抱怨,看到的是乐观和坚强。”张鹏说,“老人都这样了,还不认命。我遇到一点困难,又算什么呢?”
张鹏最感温暖的,还是来自父母的肯定与鼓励。父亲退休后专注于传统文化讲坛。每逢讲座,父亲都会骄傲地告诉人们,他有一个“阿甘”式的儿子,请大家加微信关注,因此,张鹏有了成百上千的粉丝。
“一路上,体会人情冷暖,更加懂得亲情珍贵,觉得亏欠父母太多。”张鹏说。
刚刚过去的这个春节,张鹏一直陪着父母,也收获了不少人生第一次:第一次给父母洗脚,第一次带他们出去旅游……沟通一多,隔阂、怨气、代沟便都烟消云散了。“他们感觉我谦虚了,和气了,心量大了。”张鹏说,脸上是灿烂的笑容。
“徒步就像人生。要有梦想,而后在快乐中,一点点积累,一天天实现。”张鹏说。 |
赞助我们 您知道行者物语这些年来一直都是非营利网站吗?我们秉持“思想自由”与“价值共享”的信念,致力于打造一个不受商业操控、专注在读者身上的平台。如果您也认同我们正在努力呈现的观点,请通过左侧二维码赞助我们~
分享到:
|
|
行者公众号
北风的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