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千途旅游

国内国际线路视界山岩旅游业界

搜索

看不见的旅行 盲人曹晟24天徒步游走四国

国内新闻|2012-6-3 08:45

来源:中国新闻周刊|3352人参与|0评论

字体: 繁体 打印

  深黑色能感知的墨镜下,是一双闭合的眼,眼皮微微颤动。右眼球完全萎缩,左眼还隐约一丝亮光。对35岁的盲人按摩师曹晟康来说,这双眼睛只能感知光线,帮他分清白天或夜晚,除此之外,他能看见的世界只是一片混沌。

 

  24天、徒步四国、不懂英语、盲人——诸多因素加在一起,任谁看都是一部现实版的励志大片。然而,对于曹晟康本人来说,这只是他充满故事的生活中的一段旅程,他说,“既然我看不见这个世界,那么,就让世界看清楚我。”


  曹晟康却这样只身完成了一次跨国旅行,他怀揣着4000多块钱,也没有学过外语,却历时24天、穿越东南亚四国。


  媒体称他是全国8000万残疾人的榜样,不过,对于曹晟康来说,这次旅行仅仅因为偶然,他最终成功了,却也不像宣传的那样是部励志大片,而只是他充满故事的生活中的一段旅程。

 

  “实实在在的表现就是一个文盲”


  “4月23日,我从万荣出发,一个人拿着导盲杖,背着行李,用仅有的英语问路,当地人告诉我,往南走就是万象。” 用随身携带的录音笔,曹晟康记录了老挝境内的一次启程。


  不过,他根本不知道“南”是哪个方位,他试着往前走了几步,当地人赶紧“NO、NO”地拦住了,拉着他的导盲杖拐了几个弯,放下,“Yes, Yes”。他明白,这个方向便是通往万象了。


  这是一条坑坑洼洼的土路,人少,车也少,空气里是近40度天气的炎热气息,隐约还传来牛粪的味道。他一路向前。一旦有汽车发动机的轰鸣声由远及近,他便停下,将手伸出,大拇指朝上,做出搭顺风车的姿势。


  第一辆车鸣着喇叭过去了,没有停下来的意思。


  这天的出发,对曹晟康来说有特殊意义。前两天,他从云南西双版纳进入老挝城市琅布拉邦时,本来还有另外两位驴友与他同行,不料因意见分歧,三人在前一天傍晚不欢而散。


  曹晟康不想就这样回国,于是决定独自继续旅程。这意味着,再也没有同伴帮他签证、找旅馆、点菜了;也没人给他讲述,远方是平原还是山谷,看到的景色是繁花似锦亦或碧波荡漾,以及,眼前这土路上的危险。


  “扑通”一声,他一脚踩空,掉进路旁土坑,幸好坑里没有水,只是杂草。一阵疼痛过后,他伸展下手脚,好在没受什么伤。当他手脚并用地爬出近3米高的土坑,便一屁股坐在路边。


  他又饿又热,已经步行了五六公里,二十多辆过路车都没停。一瞬间,曹晟康突然后悔了。分手前,他还牛气十足地向同伴拍了胸脯,自己会单独走上几个国家。可瞧瞧他现在这狼狈样儿!


  曹晟康太明白这种绝望的滋味了。他是安徽淮北人,8岁时,一场车祸夺走了他的视力。8岁前的世界是什么颜色,他已然忘记;唯一深刻的印迹,是出事前的语文课上到第10课,讲的是抗日女英雄赵一曼的粗瓷大碗。


  8岁后的记忆却异常清晰。病愈后,他被鉴定为“一级视力残疾”,回到学校,他就多了个“瞎子”的名字。一天放学,他的后背突然被人拍了一下,刚回头,一口口水就吐到了他的脸上。他擦了脸追过去,不料几步就被石子绊倒,重重地摔在地上。
  同学们围在他周围,鼓着掌,哄笑着,然后各自散开。


  曹晟康的学习成绩从中上等一路下滑,三年级还没有读完,便辍学回家,至今许多汉字都不会写,日益自卑与沉闷。此后,他多次离家,到广东、浙江等地打工。不过,视力不好又没有一技之长,他常常被骗,还曾企图自杀。


  在宁波,他睡过天桥,被人用刀抵住腰部抢劫;在东莞,他被人骗后以100元的价格“卖”给一位包工头,逃跑未遂一顿暴打后,不得不跪在老板面前,以一张残疾人证求得自由……


  曹晟康不愿复述这些过往。对于这个内心倔强、对生活充满强烈向往、却双目失明的人来说,这些痛苦的经历或许是在不断提醒他,他曾经有多么“失败”。


  “我实实在在的表现就是一个文盲,所有经验都是从旅途上和社会上学来的。”他给自己下了个干脆的结论。


  好在,他没有绝望太久,无论在人生的路途上,还是在这段异国旅行中。


  在通往万象的路上,他最终搭上了一辆敞篷三轮车,车主是什么样的人他无从知道,只记得,闷热的天气里,车厢里一直有小孩子在哭。三个多小时后,他终于第一次在异国他乡依靠自己的力量到达了下一站。

  “我有时候自己会朝自己笑,然后摸摸自己的脸颊有没有酒窝”


  万象,明显是个热闹的地方,曹晟康感到身边有许多人挤来挤去,人声鼎沸。


  他在车站外转着圈,嘴里喊着:“China! China! Blind! Blind!”这是他从驴友同伴那里学到的仅有的英语单词,表示自己是来自中国的盲人,需要帮助。终于,有好心人将他拉到马路上。


  他用导盲杖点地,一边喊一边走,一边紧张地侧耳听着周围人的说话声——他期待能碰到会说汉语的人。不知道经过几家店铺,终于传来了中国人说话的声音,大约在五六米开外,是女孩子的声音。


  他兴奋极了,就站在当街,面对着声音传来的方向,大声喊起来:“你好,你是中国人吗?我是中国来的盲人。我现在需要找住处,你能帮帮我吗?”


  对方明显很吃惊,回答他:“对,我们是中国人啊……”


  这是两位在城里卖手机的湖南姑娘。善良的姑娘们请曹晟康吃了饭,找到一家中国人开的旅馆,帮忙办了去泰国的签证,还在第二天把他送到车站,坐上前往曼谷的大巴。


  靠“China”这个单词,在大巴车上、集市、唐人街,不少中国人接力帮助着他,有来往边境的生意人、嫁到国外的女孩、偶然遇见的驴友,开旅馆的老板、中资银行的员工……


  但并不是仅有中国人。碰不到中国人时,帮助他的外国人也很多。过马路时,总有人伸过手来,默默扶他一把;车辆远远开过来,他能听见刹车避让的声音。没有人冲撞,没有人骂他“找死”。语言不通交流不便时,曹晟康就比划和模仿,好在他的要求都很“基础”,想找旅馆睡觉就打呼噜,想吃饭就吧嗒嘴。当地的公共交通对盲人都免费,甚至有同样是到那里去旅游的外国驴友,同样也不认识路,却热心地帮助他写了张英文问路的纸条。


  最让他难忘的,是曼谷街头一位略懂中文的当地人。


  那天,曹晟康身上已没有钱了,买不起去柬埔寨的车票。这位身材不高的小伙子骑摩托载着他,四处找中国人或者中国银行,始终没有找到。


  奔波半日后,这个小伙子突然一把抱住曹晟康,一边痛哭一边用生硬的汉语说:“我没有钱,我没有钱。”


  曹晟康也流泪了。这个小伙子因为帮不了他而感到如此伤心,带给他强烈的震撼。最终,小伙子还是借到了钱,帮曹晟康买了车票。


  当然,大多数时候,他仍然孤身一人。有时一天只吃一顿饭,坐十多个小时的车,深夜出了车站,还不知今晚要睡在哪里。


  不过他已经不再绝望了。“没有困难要上,有困难解决困难也要上,”这句小时候从广播里听来的句子,成为他挂在嘴边的口头禅。


  面对帮助,无以为报,他有时会提议,帮对方做按摩。


  18岁时,曹晟康终于决心告别自卑的生活,开始学习按摩,对于在中国生活的盲人来说,这是不多的求生技能之一。2001年,他学成到北京一家按摩店打工,渐渐有了梦想:参加北京残奥会。他小时候学过三个月武术,自认为身体底子不错。


  2006年的一天,北京市体育大学田径教研室副教授许滨,见到了直接上门毛遂自荐的曹晟康。许滨是著名跳远运动员,曾多次获得全国冠军。一个从没有经历过系统训练的按摩师,竟然有这样的勇气,许滨决定义务帮助曹晟康训练。


  他至今记得,有一次曹晟康来训练,头上却流着血,吓了他一跳。一问,才知道在路上不小心撞上了路边的公交站牌。还有一次短跑,因为没掌握好方向,曹晟康也一头撞上旁边的护栏,立刻鲜血直流,曹晟康却连连说“没关系”。


  “刚毅。”这是许滨对曹晟康最鲜明的印象。他从没有面对过这样的学生,一个项目不行,就换个练,这个不行,就再换,伤痛和辛苦,从来都不放在眼里。曹晟康先后训练了跳远、短跑、柔道,可惜越练伤越多,直至左胸一根肋骨摔伤变形。
  他没能参加残奥会,但运动使他获得了自信,也帮助他最终走出了失明后的压抑。


  工作后他渐渐有了些积蓄,于是开了自己的店,结了婚,生了孩子,一切都好转。


  2008年,曹晟康迷上炒股,有时一天能赚好几万。那时,他已攒下了在北京买房首付的10多万元,但忍不住想通过股市再赚一笔。结果很惨烈,他赔了个精光。之后,又和妻子离了婚。


  这次挫败,成为曹晟康开始旅游的契机。他到过青海、西藏、新疆,有时和驴友一起,有时独自上路,依靠同路人的帮助。他还记得,忍受48小时的头疼,经唐古拉山口进入西藏拉萨,到达大昭寺听见僧众念经朝圣的声音:“这一切美好的东西,我可以凭耳朵、凭知觉,不是一样能感受吗?”


  同样,在泰国清迈古城,旁人引着他,用双手触摸那些冰凉的墙砖,“这些是红色的,就像中国的方砖一样。”曹晟康摸索着走过一遍,得出的结论是,“没有天安门雄伟。”


  在景点前,他请人帮忙照相。一路上,他还随时将经历录进录音笔。


  “我们每人花了3万老挝币,找了一家国际青年旅舍。他们在看书,我在睡觉。晚上准备出去逛逛夜市,看看有什么好玩的。”


  “今天我吃的是牛肉饭,在香蕉餐厅,万荣湄公河畔。今天是多少来着?哦,4月22日……”


  就这样,他先后走过吴哥窟、大王宫、普吉岛、金边。他喜欢万荣街边那干净的空气味道,喜欢泰国便宜得要死的椰子和芒果,最爱在越南时一次刺激的漂流。


  旅行是种释放,充满伤痕的过往不再重要,找地方吃饭睡觉是头等大事;他也学会了给自己找乐趣,闲下来,就听听手机里喜欢的歌曲,《大海》《怒放的生命》《我要飞得更高》《从头再来》……当在异国的街头,耳边响起熟悉的音乐时,那感觉是如此奇妙;还有一次,走在曼谷唐人街上,他听见有人偷偷给他拍照的快门声。一个盲人背着包走来走去,也是一道风景吧。这样想着,曹晟康也笑了,“虽然看不见,我有时候自己会朝自己笑,然后摸摸自己的脸颊有没有酒窝。”

       责任编辑:语燃

微信扫一扫

赞助行者物语 赞助我们
您知道行者物语这些年来一直都是非营利网站吗?我们秉持“思想自由”与“价值共享”的信念,致力于打造一个不受商业操控、专注在读者身上的平台。如果您也认同我们正在努力呈现的观点,请通过左侧二维码赞助我们~

  • 行者物语 责任编辑:语燃
  • 分享到:
    西藏千途旅游
    热点新闻
    人文地理
    经典线路
    环球地理
    户外课堂

  • 行者物语热搜标签
  • 行者物语官方微信
    行者公众号

    北风的微信
    北风的微信

    行者物语投稿 投稿邮箱:317379335@qq.com在线投稿
    © 2011-2024 行者物语(xz.tqiant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合作电话/微信:13518992858 违法信息举报QQ:3173793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