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本在自然环境中生活的野生动物,却因人类非法捕猎,遭遇厄运。为何放生却有可能好心做坏事?记者发现,其实放生背后已经形成了一条“利益链”,受益的总是捕猎者和销售者,损失的总是放生者,而受伤的总是动物,它们甚至在这个过程中被折磨而死(10月9日《新文化报》)。
野生动物的大量放生,并不值得提倡。我们应该谴责不良商家的恶劣行为,他们利用人的向善之心,违法私自捕捉野生动物兑换不正当利益。因此,对于非法狩猎的行为,应该进行严厉的打击。但对于公众出于善心的放生行为,也应该通过法律手段,进行规范和引导,不让野生动物放生处于无序状态。
根据相关法律规定,放生行为也存在法律禁区,目前很多私自放生行为,已经违反了法律规定,应该被严厉禁止和约束。法律对于放生行为作出了规定,却没有得到普遍遵守和认同。究其原因,还是在于公众对野生动物放生的法律规定,实在是太生疏了,甚至有种“未曾耳闻”的感觉。而且很多人认为,只要放生野生动物,就是有爱心的表现。于是,在这种主流观念下,品德意识、善行义举占据上风,对于法律的了解和熟悉,变得更加苍白和无力。
面对这种现象,最为重要的就是,要让公众知晓私放野生动物的禁区,不要轻而易举地越过法律红线。这就需要通过各种手段,让法律知识得到最大程度普及,让公众了解并熟悉关于放生的相关法律规定,进而成为公众心中的“家常法”。唯有如此,才能强化放生野生动物的法律意识,补足公众头脑中的法律短板,让放生行为远离法律禁区。
山东 刘建国/法律工作者 |
赞助我们 您知道行者物语这些年来一直都是非营利网站吗?我们秉持“思想自由”与“价值共享”的信念,致力于打造一个不受商业操控、专注在读者身上的平台。如果您也认同我们正在努力呈现的观点,请通过左侧二维码赞助我们~
分享到:
|
|
行者公众号
北风的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