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

资讯 保护 摄影 纪录 濒危 名词 组织

华南虎白鳍豚 盘点活着的“死”物种

2014-11-28 12:28

来源:中国环境报|2514人参与|0评论

字体: 繁体

ico

地球出现生命以来,已有5亿多种生物生存过。物种灭绝本是生命进化史的一种自然现象,但自从人类进入工业社会,物种灭绝的时间表大大提前。

ico

金头闭壳龟

 

金头闭壳龟

 

  金头闭壳龟

 

  金头闭壳龟是中国特有的珍稀龟类,最古老的爬行动物之一,数量稀少,仅分布于安徽省南部的某些山区,喜欢生活在水质清澈的溪流中。由于龟体色艳丽,性格温和,深受龟类爱好者青睐,并被长期盗捕和走私。自2002年发现两只后,再也未见其踪迹或报道,陷入功能性灭绝

 

白鳍豚

 

  白鳍豚

 

  白鳍豚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是鲸类家族中小个体成员,属喙豚科。身体呈纺锤形,全身皮肤裸露无毛,具长吻。白鳍豚已存在有2500万年,喜欢群居,视听器官严重退化,声纳系统特别灵敏,能在水中探测和识别物体。白鳍豚是恒温动物,用肺呼吸,被誉为“水中的大熊猫”,现已功能性灭绝

 

华南虎

 

  华南虎

 

  华南虎是中国特有的虎亚种,生活在我国中南部。其头圆,耳短,四肢粗大有力,尾较长,胸腹部杂有较多的乳白色,全身橙黄色并布满黑色横纹。在亚种老虎中体型较小的华南虎,目前几乎在野外灭绝,仅在各地动物园、繁殖基地里人工饲养着百余只。

 

斑鳖

 

  斑鳖

 

  斑鳖是一种主要产于长江流域和红河流域的淡水鳖类,是世界上体型最大的鳖类之一,体重可达到100公斤以上。曾广泛分布于中国长江下游和太湖地区、云南地区,以及越南北部一部分地区。由于人类活动大量增加以及传统中药对龟鳖壳的巨大需求,斑鳖的种群数量迅速下降。目前这一物种仅存4只已知个体,两只生活在越南,还有两只在中国苏州动物园。

 

  编者按

 

  在10月24日第四个国际淡水豚日来临之际,农业部将江豚提升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名单,并报国务院批复。这种在地球上生活了2500万年的动物,如今数量已锐减至不足1000头。有专家表示,如若现状依旧,作为长江旗舰物种的江豚很可能会在15年内灭绝。

 

  不少人因此想起另一种豚类——白鳍豚。正是因为长江淡水生态系统的污染以及人类对其生态行为的干扰,白鳍豚这种地球上最古老的的豚类目前也已是功能性灭绝。

 

  地球出现生命以来,已有5亿多种生物生存过。物种灭绝本是生命进化史的一种自然现象,但自从人类进入工业社会,物种灭绝的时间表大大提前。地质时代,鸟类平均300年灭绝一种,兽类平均8000年灭绝一种;到1600~1700年,每10年灭绝一种;1850~1950年,鸟兽的平均灭亡速度为每年一种,而且这种灭绝还在以加速度的趋势进行着。

 

  据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的一份报告,目前世界上每分钟有一种植物灭绝、每天有一种动物灭绝,人类活动使物种自然灭绝的速度加快了1000倍。当人类高喊“我们征服了地球”时,是否想过,它们也曾生活在地球上?

 

  何为功能性灭绝?

 

  功能性灭绝是指该物种因其生存环境被破坏,数量非常稀少,以致在自然状态下基本丧失了维持繁殖的能力,甚至丧失了维持生存的能力。

 

  判断物种是否功能性灭绝有3个指标,即存在化石中;特种种群稀少,生态功能丧失,对周围生态影响微小;数量下降至无法保证种群繁殖的需要。

 

  灭绝是基于数量概念,而功能性灭绝是从物种种群功能层面对物种生存状况所下的一个定义。它是物种灭绝的先兆,如不及时抢救,该物种的灭绝危在旦夕。有时也可以理解为功能性灭绝就意味着物种的灭绝。

 

  目前,我国处于功能性灭绝的物种非常多,除了华南虎,还有大熊猫、白鳍豚、黑犀牛、金头闭壳龟等。

 

  濒危物种的等级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根据物种受威胁的严重程度和估计灭绝的危险性,将物种分为8个不同的濒危等级。

 

  灭绝——当在某物种的全部历史分布区域内进行系列彻底考察后,没有发现一个个体时,就可以认为这个物种灭绝。并且历次考察的时间跨度应超过这个物种的一个生命周期。

 

  野生灭绝——分类单元如果已知仅生活在栽培或圈养条件下,或仅作为一个或多个驯化种群远离其过去的分布区生活时,即为野生灭绝。

 

  极危——分类单元在野外随时灭绝的几率极高。

 

  濒危——分类单元虽未达到极危,但在不久的将来野生灭绝的几率很高。

 

  易危——分类单元虽未达到极危或濒危,但在未来的时间内野生灭绝的几率较高。

 

  低危——经评估不符合列为极危、濒危或易危等等级标准。这类物种受威胁程度较低,保护现状较安全。

 

  数据不足——对一分类单元无足够资料,仅根据其分布和种群现状对其灭绝的危险性进行直接或间接的评估。

 

  未评估——未应用有关标准评估的分类单元。

 

  物种的濒危等级与物种保护优先序是挂钩的。如我国一级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包括一些中国特有物种、孑遗物种和亚种,如大熊猫、白鳍豚、华南虎和朱鹮等。

 

  物种灭绝有哪些原因?

 

  一切自然物种及其群落都与所在地域的环境条件相适应,只要条件不变,就能长期生存,即使发生扩散或缩减,其历程也是缓慢和渐变的。人类活动的加剧,打破了这种平衡,导致物种灭绝加速。

 

  生境丧失、退化与破碎 人类对环境毁灭性的干预,导致许多物种失去赖以为生的家园。在濒临灭绝的脊椎动物中,有67%的物种遭受生境丧失、退化与破碎的威胁。世界上61个热带国家中,已有49个国家的半壁江山失去野生环境,亚洲尤为严重,孟加拉的94%、斯里兰卡的83%、印度的80%的野生生境已不复存在。

 

  过度开发利用 在濒临灭绝的脊椎动物中,有37%的物种受到过度开发的威胁。目前,全球每年的野生动物黑市交易额都在100亿美元以上。北美旅鸽曾有几十亿只,是随处可见的鸟类,殖民者开发美洲100多年,这种鸟被捕尽杀绝。

 

  盲目引种 人类盲目引种对濒危、稀有脊椎动物的威胁程度达19%,对岛屿物种则是致命的。公元400年,波利尼西亚人进入夏威夷,引入鼠、犬、猪,使当地半数鸟类灭绝。18世纪,欧洲人又带来猫、马、牛等,加上砍伐森林、开垦土地,使当地17种特有鸟类灭绝。

 

  环境污染 研究发现,对环境质量高度敏感的两栖爬行动物正大范围消失。温度的增高、紫外光的强化、栖息地的分割、化学物质的横溢,已使蝉噪蛙鸣成为儿时的记忆。与其它因素不同,污染对物种的影响是微妙的、积累的、慢性的致生物于死亡,但危害程度与野生生境丧失不相上下。

 

  物种灭绝有哪些危害?

 

  保护野生动植物是为了维护地球的生物多样性,也是为了维护地球生态系统平衡。自然界的芸芸众生历经千万年的演变、进化,在生物圈中发挥着不同的作用,任何一个物种的非正常灭绝,都是无可挽回的损失,意味着一座复杂的、独特的基因库的毁灭。

 

  同时,一个物种的消亡,还影响着与之相关的多个物种的消长。据研究,每消失一种植物,就会有10~30种依附于它的植物、昆虫及高等动物随后覆灭。17世纪毛里求斯渡渡鸟被杀绝后,不出数年,岛上的大栌榄树也渐渐消失了,因为这种乔木的种籽必须经过渡渡鸟的消化道才能发芽、萌生。

 

  为保护生物多样性,减缓物种灭绝,应积极制定严格的法律,针对不同的濒危等级建立保护区实施种族保育,加强物种保护科学研究,谨慎对待外来和转基因物种等。

 

  中国濒危动物保护现状

 

  中国是濒危动物分布大国。随着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和生态环境的日益恶化,中国的濒危动物种类正在增加。据不完全统计,仅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附录的原产于中国的濒危动物有120多种,列入《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的有257种,列入《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的鸟类、两栖爬行类和鱼类有400种。中国特有、稀有或濒于灭绝的野生动物被列为国家一级保护,数量较少或者有濒于灭绝危险的野生动物被列为国家二级保护。

 

  为保护濒危物种,我国已建立了数百处濒危动物类型的自然保护区,使相当一部分濒危动物得到切实保护,如野驴、野牛、亚洲象、白唇鹿、羚牛、马鹿、金丝猴、大鸨等的数量,已有明显增加。

 

  但应引起重视的是,近年来也遇到了虽然在数量上达到了要求,但是人工饲养的动物难以在自然环境中生存的矛盾,长此以往,必然导致生物的退化。

 

  下一个将会轮到谁?

 

  在北京南海子麋鹿苑内,有一个世界灭绝动物墓地,上百块汉白玉制成的墓碑逐一压倒,连成了100多米长的多米诺骨牌。那上面刻着的名字有些陌生:波兰原牛(1627)、福岛胡狼(1876)、南非斑驴(1883)……括号中的年份就是“墓主”的灭亡时间。

 

  这块灭绝墓地是北京市麋鹿苑博物馆副馆长郭耕设立的。据介绍,其设计初衷是为纪念一个世纪以前在南海子消失的一种动物——麋鹿。为此,他根据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统计的动物灭绝数据,制作了这个中国境内第一个灭绝动物墓碑。

 

  墓碑上的第一个动物是渡渡鸟。郭耕介绍说,渡渡鸟首开工业革命以来物种灭绝之先河。16世纪后期,欧洲人带着来复枪和猎犬到达毛里求斯,大量渡渡鸟被捕杀,幼鸟与蛋也不能幸免。1681年,最后一只渡渡鸟被残忍杀害。之后,工业革命推动经济加速发展,同时,人为导致的动物灭绝也呈现加速状态,数以千计的物种因人类活动而毁灭。

 

  为了唤醒人类的良知,改变物种一个个走向灭亡的命运,郭耕特地挑选100多个代表性的灭绝动物,并亲自撰写了墓志铭:工业革命以来,以文明自诩却无限扩张为所欲为的人类,已使数百种动物因过度捕杀或丧失家园而遭灭顶之灾,当地球上最后一只老虎在人工林中徒劳地寻求配偶,当最后一只没有留下后代的雄鹰从污浊的天空坠向大地,当麋鹿的最后一声哀鸣在干涸了的沼泽上空回荡,人类也就看到了自己的结局。

 

  这段墓志铭经过梁从诫先生润色后,于1999年4月22日世界地球日设置于麋鹿苑内。

 

  目前,这里已经成为青少年和公众环境教育基地,每年约有10万多人来此参观。这些墓碑,不断警示着人们,动物灭绝对人类社会和自然生态的危险。

 

  相关链接

 

  历史上六次物种大灭绝

 

  第一次:奥陶纪-志留纪之交

 

  时间:4.39亿年

 

  原因:地球气候变冷和海平面下降

 

  后果:约85%的物种灭亡,生活在水体的各种无脊椎动物荡然无存

 

  这一时期大多数生物的机体是软体组织,形成化石的几率很小,只有那些具有壳或硬组织的动物才留下了比较多的线索,因而无法弄清当时到底发生了什么以及都有哪些物种受到了影响。据估计,大约有100个科的生物灭绝了,在属种级别上灭绝率更高,如腕足类属的灭绝率为60%,种的灭绝率可达85%。三叶虫类在这次灭绝中元气大伤,此后再也无法恢复前期的繁荣。 此次灭绝事件对低纬度热带地区生物的影响较大,而对高纬度地区和深水区生物的影响相对较小,是地球史上规模第三大的物种灭绝事件。

 

  第二次:泥盆纪-石炭纪之交

 

  时间:3.67亿年前

 

  原因:浅水中含氧量下降

 

  后果:70%物种消失,海洋中无脊椎动物损失惨重

 

  晚泥盆纪弗拉斯期—法门期之交发生了大灭绝,但究竟持续多长时间却并不清楚,可能是50万年,也可能是150万年。经过这次灭绝,70%的物种消失了。海洋中的物种比淡水中的物种受到的影响更大,珊瑚、腕足动物、菊石、海百合等无脊椎动物损失惨重。而陆地上,正在不断衍生出植物新种。

 

  第三次:二叠纪-三叠纪之交

 

  时间:2.45亿年前

 

  原因:气候变化

 

  后果:物种数减少90%以上

 

  二叠纪是生物界的重要演化时期,地球上一派欣欣向荣,海洋无脊椎动物异常繁荣,两栖动物以及爬行动物进一步深入内陆,这段相对稳定的时期持续了大概1亿年。到了二叠纪末期,地球历史上最大的一次集群灭绝事件发生了。据统计,这次灭绝事件导致生物科数减少了52%,物种数减少了90%以上。超过3/4的脊椎动物消失了,蜥蜴类、两栖类、兽孔目爬行类也急剧衰落。对此,科学家们提出了多种解释,如海平面波动、海洋中盐度变化、火山活动,而最重要的影响因素似乎还是气候变化。

 

  第四次:三叠纪-侏罗纪之交

 

  时间:2.08亿年前

 

  原因:起因不详

 

  后果:灭绝程度相对较小,恐龙崛起

 

  三叠纪是古生物群消亡后现代生物群开始形成的过渡时期。早期植物多为耐旱类型,随着气候由半干热、干热向温湿转变,植物趋向繁茂,低丘缓坡则分布有和现代相似的常绿树。然而,灭绝却导致盛产的主要植物群几乎全部灭绝,牙形石类全部灭绝,菊石、海绵动物、头足类动物、腕足动物、昆虫及陆生脊椎动物中的多个门类,都走到了终点。这次灭绝腾出了许多“生态位”,为很多新物种的产生提供了有利条件,恐龙就是从此开始了统治大地。

 

  第五次:白垩纪-第三纪之交

 

  时间:6500万年前

 

  原因:小行星或彗星坠落地球

 

  后果:恐龙时代终结

 

  此次灭绝是地球历史上规模第二大的集群灭绝事件,约有50%的生物属和几乎75%的生物种从地球上永远消失。曾在前4次大灭绝中都得以幸存的菊石在这次灭绝了。而由于某种原因,鳄鱼、海龟、蜥蜴、哺乳动物以及鸟类都顺利地度过了这场危难。恐龙及其同类的消失为哺乳动物及人类的登场提供了契机。

 

  第六次物种大灭绝:21世纪末

 

  国内外专家已经发出警示,人类应重新审视自身活动,如果再不采取有效措施缓解环境的日趋恶化,人类有可能很快迎来第六次物种大灭绝危机。

 

  到21世纪末,预计全球变暖将导致50%的植物面临生存威胁,超过2/3的维管植物可能完全消失。

 

  相关:动物频道

微信扫一扫

赞助行者物语 赞助我们
您知道行者物语这些年来一直都是非营利网站吗?我们秉持“思想自由”与“价值共享”的信念,致力于打造一个不受商业操控、专注在读者身上的平台。如果您也认同我们正在努力呈现的观点,请通过左侧二维码赞助我们~

西藏千途旅游 行者物语网旗下品牌
  • 生物 物种灭绝 濒危物种
  • 行者物语 责任编辑:语燃
  • 分享到:
    公益画报

    动物保护群

    动物保护Q群:131626977
    动物保护,志愿者请加入

    动物保护(行者物语)

    野生纪录

    野生纪录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 隐私政策 | 加入我们 | 网站基金 | 留言板
    行者物语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1-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