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千途旅游

国内国际线路视界山岩旅游业界

搜索

为何说我国尚处于“大众(化)旅游时代”

业界动态|2012-6-15 09:16

来源:中国青年报 - 中青在线|1723人参与|0评论

字体: 繁体 打印

       中国已进入“大众(化)旅游时代”,旅游政界人士如此说,旅游业界人士如此说,旅游学界人士也如此说,似乎已成为不容置疑的“结论”、人所公认的“共识”,并以此为前提部署工作、编制规划、经营企业、授课写文。

 

       5月25日《中国青年报》独家报道,国家旅游局党组成员、规划财务司司长吴文学近日表示,“我们是一个发展中大国,我们的旅游业目前还处于大众化旅游时代发展初期,相对于发达国家,相对于比较成熟的旅游业态,我们的旅游业在学习借鉴的过程中要立足于自身的特色,探索出符合中国国情的发展方向。”这是笔者第一次看到国家旅游局高层人士对大陆“大众化旅游时代”的独家表述。

 

       仅就国民旅游数量而言,确实“目前还处于大众化旅游时代发展初期”

 

       没有一本旅游教科书告诉我们,“大众旅游时代”的定义、内涵与标准是什么。顾名思义,“大众(化)旅游时代”就是大多数民众都能、都会参与“旅游”的时代。官方统计报告显示,2011年,中国(确切地说,“中国大陆”或“中国内地”)国内旅游26.4亿人次,出境旅游7025万人次,合计约27亿人次!全世界只有中国才能出现如此规模的旅游“大众”。“大众(化)旅游时代”已经到来,难道还有疑问吗?

 

       在大陆的官方统计框架中,“出游率”这一概念被解释为“城镇居民或农村居民出游的人次数占其人口的比重”,如2011年大陆总人口13.4亿,国内旅游出游率为197%,给人的印象是这年似乎每人平均旅游1.97次。但这种计算方法不能反映13.4亿人口中究竟有多少人、多大比例的居民外出旅游,因而无法判断大陆民众出游的覆盖面与普及率。例如,一个单位有10名职工,其中1名每年外出旅游6次、另一名每年外出旅游4次,而8个人未外出旅游,由此推断出该单位职工人均1次、出游率为100%的结论。这里暂且不说国内旅游抽样调查中,城乡居民外出6个小时以上就计入统计范围,因而把大量就近一日游览公园、农家乐也算旅游的统计标准是否合理。

 

       发达国家与地区国内旅游人均六七次,出境旅游率20%以上(英国、德国、法国、美国、加拿大分别为107%、120%、33%、20%、60%),2011年台湾地区居民出岛旅游率为40%,岛内旅游人均6.08次。大陆居民国内旅游人均两次,出境旅游率5%,仅就国民旅游数量而言,确实“目前还处于大众化旅游时代发展初期”。

 

       出境旅游多为城镇居民中高收入者

 

       国内旅游人均消费水平较低

 

       据国家统计局报告,2011年大陆农村居民人均月收入516元,城镇居民人均月收入1818元,城镇居民中位人均月收入1593元。笔者认为,目前大陆地区国民收入结构大致为:高收入群体约占一成,中等收入群体约占三成,低收入群体约占六成(其中贫困人口约占一点五成)。整个国民收入结构呈“金字塔”型。

 

       在这种国民收入结构下,出境旅游基本上为城镇居民中的中高收入者。据中国旅游研究院《中国出境旅游发展年度报告》,2011年7025万人次出境旅游者中,个人月收入在3000元以下者占14.7%,月收入在3001~10000元者占62.2%,月收入在10001元以上者占13.9%。可见大陆出境旅游者中,绝大多数是城镇居民中的中高收入者。而在出境旅游中的奢华消费者,更是“金字塔”塔尖上的少数人,只占总人口的百分之一、二。

 

       2010年国家统计局与国家旅游局《国内游客抽样调查报告》显示,大陆国内旅游为21.03亿人次,家庭月收入在5000元(以每家平均3口人计算,人均月收入1666元以上)以上的城镇游客占城镇人口的50.9%,家庭月收入在2500~4999元(人均833~1666元之间)的城镇游客占城镇人口的36.5%;家庭年人均纯收入6000元以上的农村游客占农村人口的46.9%。据此,与国家统计局的报告相对照,国内旅游者中大部分是城乡中、高收入者,城乡低收入者很少参与国内旅游,约1.8亿的城乡贫困户则基本上游离于旅游之外。这与发达国家和地区大多数居民都能参加国内旅游大相径庭。

 

       再从国内旅游的消费水平看,2010年国内旅游人均花费598.2元,城乡居民的旅游花费均在其年收入的5%左右。无论从人均旅游花费水平,还是从旅游消费在居民收入中的比例看,大陆的国内旅游也处在“大众化旅游时代发展初期”。

 

       “橄榄型”社会结构是“大众旅游时代”的社会基础

 

       从经营品质、企业品牌、管理水平、市场秩序与社会环境的角度审视时下旅游业态,从国家的休假法律制度建设、国民带薪休假制度的执行与国民的旅游休闲素养观察国民休闲旅游状况,“目前还处于大众化旅游时代发展初期”,恐怕更没有人会有异议。

 

       目前大陆“处于大众化旅游时代发展初期”,归根到底是由目前的社会发展阶段决定的。从旅游社会学的角度分析,“橄榄型”社会结构是“大众旅游时代”的社会基础,处于社会顶层的富裕群体主导豪华旅游,社会多数的中等群体构成国民旅游的主体,处于社会底层的平民群体也可以享受平民旅游。这种“橄榄型”社会结构是进入完整意义上的大众旅游时代的社会基础。

 

       无疑,改革开放解放了中国(确切地说是“大陆”或“内地”)的社会生产力,使社会财富如热泉喷涌而出,中国社会在短短的30年中,由温饱型走向初步小康型,正在为建成全面小康社会而努力。但是在社会财富总量快速增长下,同时出现了城乡之间、东西部之间、群体之间的巨大落差。目前中国的基尼系数为0.47(也有说为0.49),已经远远超过0.4的国际公认警戒线。这种社会状况也不可避免地决定了国民旅游的规模、水平与群体结构。

 

       时常听到这样一种说法:当人均GDP达到几千美元时,国民旅游会如何如何。官员们这样说,业界人士这样说,学界人士也这样说,似乎已成为“定律”,成为决策、经营、研究的“前提”。笔者一直没有看到这种说法的最初出处何在、根据是什么,对此类说法始终持有质疑。用美元作为人均GDP的通用单位来衡量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高低,并由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发布,常作为衡量经济发展状况的重要经济指标。但该指标不能反映某国、某地区国民收入分配的真实状况。在“橄榄型”社会结构下,它能反映多数国民的生活水平;在“金字塔型”社会结构下,它不能反映国民生活水平的悬殊状况。比如,一个国家20%的人占有80%的财富,80%的人只占有20%的财富,它的人均GDP能说明全体国民的生活水平吗?

 

       在如此社会大背景下,能出境旅游的只能是社会总人口的百分之几,一年之内能多次进行国内旅游的也只是大中城镇人口中的一部分人,大多数小城镇居民和农民依然没有能力外出旅游,特别是在国内远程旅游和出境旅游。从区域分布看,国内和出境旅游主要集中在东部沿海地区,西部地区家庭与个人能外出旅游的在总人口中是少数,中西部地区农村居民出游的就更少了。

 

       总之,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大国的国情,决定了“目前还处于大众化旅游时代发展初期”。期待这一点能成为旅游界上下的共识,并以此为基点指导旅游业在稳中求进,又好又快发展。过高地估计大陆旅游的发展阶段与水平,会助长浮躁、浮夸、浮华心理,不利于旅游业稳健、持续发展。

 

       温总理多次指出,收入分配问题已经到了必须下大力气解决的时候,必须改革分配制度,“逐步形成中等收入者占多数的‘橄榄型’分配格局”。“橄榄型”社会结构基本形成之日,才是大众旅游时代真正到来之时。

 

       责任编辑:语燃

微信扫一扫

赞助行者物语 赞助我们
您知道行者物语这些年来一直都是非营利网站吗?我们秉持“思想自由”与“价值共享”的信念,致力于打造一个不受商业操控、专注在读者身上的平台。如果您也认同我们正在努力呈现的观点,请通过左侧二维码赞助我们~

  • 行者物语 责任编辑:语燃
  • 分享到:
    西藏千途旅游
    热点新闻
    人文地理
    经典线路
    环球地理
    户外课堂

  • 行者物语热搜标签
  • 行者物语官方微信
    行者公众号

    北风的微信
    北风的微信

    行者物语投稿 投稿邮箱:317379335@qq.com在线投稿
    © 2011-2024 行者物语(xz.tqiant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合作电话/微信:13518992858 违法信息举报QQ:3173793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