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千途旅游

生态慈善理念助学广告画报评论文苑

搜索

海洋物种面临灭绝危机 碳排放改变海水化学成分

地球关注|2015-1-17 14:49

来源:中国新闻网|1235人参与|0评论

字体: 繁体 打印

  据外媒报道,美国科学家最新发布的研究报告称,有明显迹象表明,人类已对海洋造成显著破坏,但现在还有时间避免灾难发生。和陆地相比,海洋仍有望恢复生态健康。

 

  美国加州大学圣塔巴巴拉分校的生态学家麦考利在《科学》杂志前天刊载的研究报告中指出:“我们可能即将面临大灭绝。”

 

  该研究报告的另一名作者、新泽西州罗格斯大学海洋生态学家平斯基说:“我们可说是非常幸运。(海洋受到的)冲击正在加速,但还没有到不可逆转的地步。”

 

  该报告指出,对海洋健康状况进行的科学评估存在着不确定性:与追踪陆上物种的健康状况相比,研究人员很难判断踪迹延伸万里的水下物种的状况。科学家观察到的某一海洋生态系统的具体变化,可能无法反映地球的整体发展趋势。

 

  为取得更全面的报告,科学家采集了广泛的数据,包括化石记录、集装箱的运输记录、捕鱼量和海底采矿数据等。尽管这些数据早已存在,但这是科学家头一次对它们进行综合分析研究。

 

  报告发现,已经有明显的迹象表明,人类已对海洋造成显著破坏。一些海洋生物因人类过度捕捞而濒临绝种,但更大的损害是物种栖息地的大规模消失,这种情况可能会随着技术的进步而加速。

 

  报告指出,全球的珊瑚礁已减少40%,部分原因是气候变化导致海洋温度升高。此外,有些鱼类已经迁徙到较冷的水域。与此同时,碳排放正在改变海水的化学成分,让它变得更具酸性。

 

  报告也发现,海底采矿已成为一种必然趋势,目前所涵盖的范围达46万平方英里。海底采矿可能会破坏独特的生态系统,并将污染带入深海。

 

  科学家警告,海洋如此浩瀚,这些变化看似不会对海洋的生态系统造成冲击,但化石记录显示,之前曾发生过全球灾害对海洋造成破坏。

 

  麦考利指出:“海洋物种也无法在大规模灭绝中幸免。”他强调,人类仍有时间扭转局面,但这需要制定并执行有效的程序,来限制对海洋的开发利用。

 

  科学家认为,限制某些海域的开采利用,可能有助于其他地区濒危物种的恢复。

微信扫一扫

赞助行者物语 赞助我们
您知道行者物语这些年来一直都是非营利网站吗?我们秉持“思想自由”与“价值共享”的信念,致力于打造一个不受商业操控、专注在读者身上的平台。如果您也认同我们正在努力呈现的观点,请通过左侧二维码赞助我们~

  • 海洋 生态 物种
  • 行者物语 责任编辑:语燃
  • 分享到:
    西藏千途旅游
    公益资讯
    公益画报
    公益视角
    环球地理
    公益广告

    动物保护群

    动物保护Q群:131626977
    动物保护,志愿者请加入

    动物保护(行者物语)

  • 行者物语热搜标签
  • 行者物语官方微信
    行者公众号

    北风的微信
    北风的微信

    行者物语投稿 投稿邮箱:317379335@qq.com在线投稿
    © 2011-2024 行者物语(xz.tqiant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合作电话/微信:13518992858 违法信息举报QQ:3173793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