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条令人难以置信的新铺道路连接着拉萨和海拔5200米的珠峰大本营。它穿越了多个5000米级的山口,能看到5座8000米级高峰的惊人美景。摄影:Adrian Ballinger 前往珠峰的道路已经铺好,至少这一工程壮举堪称出色至极。 中国已经建成了一条穿越青藏高原的柏油公路,沿途可以欣赏到8000米级高峰的美景,最终抵达珠峰北侧的大本营。 “如果这条公路位于地球上任何其他地方,必将成为你能想象到最难以置信的公路自行车大赛路段,”来自加州的登山向导Adrian Ballinger说道。他现在正试图从北侧无氧攀登珠峰,他的搭档是来自科罗拉多州的国家地理摄影师Cory Richards。“这条路上有着不计其数的之字形路线,还要穿越海拔5000米的山口。沿途能看到希夏邦马峰、卓奥友峰、珠穆朗玛峰、马卡鲁峰和洛子峰等惊人美景。作为一处旅游胜地,它是我在地球上见过最酷的道路。” 这条路确实直达大本营。旅游大巴必须在距离海拔4267米的营地1.6千米之前停下,但攀登者们则获准驱车直达他们帐篷所在的地方。这与尼泊尔的珠峰南侧大本营形成了鲜明对比,那里需要在昆布谷中长途跋涉十余天。 新建成的公路只是中国最近主导的众多发展之一,它们正在不断加深珠峰南北两侧攀登体验之间的差距。有意思的是,中国正名副其实地在为创建一个更加进步的珠峰“铺平道路”。 从海拔6090米的临时营地前往海拔6492米的前进营地。攀登路上需要经过冰碛地带,两旁都是60米高的冰柱。“我喜欢北侧攀登路线的原因之一就在于能看到整座珠峰,山顶一直就在我们上方,”Ballinger说道。摄影:Adrian Ballinger “来中国攀登存在许多问题,”Ballinger说道,“进入这个国家便是其中之一。但过去五年来,他们在管理珠峰方面正变得越来越具有前瞻性思维。如今,政府所属的强大管理团队不仅会出现在大本营,还会出现在山上。他们对垃圾加以管制,修复登顶路上的所有路绳,而且还搬走了珠峰北侧的所有遇难者尸体。他们对珠峰是中国的一部分感到骄傲。我确实看到了这里发生的变化。” 40岁的Ballinger经验丰富,是一位IFMGA(国际登山向导协会联盟)认证的高山向导,曾七次登顶珠峰(但从未在无氧条件下)。他的珠峰攀登生涯最初始于为著名的向导机构Himalayan Experience(HIMEX)工作,但如今他在加州的斯阔谷运营着自己的公司Alpenglow Expeditions。 “如果你看一看七大洲的最高峰,”Ballinger说道,“会发现它们全都经历了从大受欢迎到饱受垃圾遍地之苦。例如,北美最高峰德纳里峰曾经到处是人类的排泄物和垃圾,直到美国政府加速了登山者管理员项目,开始管理登山者。乞力马扎罗和阿空加瓜也经历了从肮脏混乱的山峰到原始美妙之地的转变。同样的情况也需要发生在珠峰上,而这只有通过政府管制方能实现。因为只要低成本的公司能进来挣钱,情况就会继续恶化下去。中国政府似乎正在承担起这方面的责任,而尼泊尔方面则还未采取措施。 珠峰两侧的故事 珠穆朗玛峰恰好位于中国和尼泊尔的边境交界处。当你试图攀登世界第一高峰时,最先要做的决定之一就是从哪一侧开始攀登。 根据这个决定所衍生而来的各方面变量会不断发展下去,现在相比以往更是如此。出行时间、中国的政治气候、你所期冀的文化体验、对商业向导机构的偏好、夏尔巴劳工的伦理问题,当然还有攀登路线本身——它的难度、拥挤程度、成功登顶率和死亡率——都可能会影响到你选择从珠峰哪一侧进行攀登:是尼泊尔,还是中国? Ballinger和Richards目前正在试图成为无氧登顶珠峰者的一员,获得该殊荣的人并不多。自从Reinhold Messier和Peter Habbler在1978年最早成功无氧登顶珠峰以来,大约有200人达成了这一令人印象深刻的目标;作为对比,有4000多人利用氧气成功登顶过珠峰。 考虑到有些人登顶过多次(其中大部分都雇佣了夏尔巴人),珠峰已经被登顶过7000多次;总计有282人死亡,4%的死亡率在喜马拉雅地区的登山活动中已经算较低的了。分而言之的话,珠峰南侧的登顶次数是4400次,死亡人数为176人;珠峰北侧的登顶次数是2580次,死亡人数为106人。 本世纪早期,大多数向导都是通过中国西藏来展开攀登活动。然而,从中国获得登山许可证很快便被证明不够靠谱,许多向导机构放弃了北侧,转而移师珠峰南侧。 在尼泊尔,向导公司更容易获得攀登许可,政府管制也更宽松。结果,作为世界上最贫困国家之一的尼泊尔通过不断发展的珠峰旅游业每年获得了300多万美元收益。附带一提,珠峰地区的尼泊尔夏尔巴工人每个登山季每人最多能挣到5000美元,他们由此成为了尼泊尔最富有的居民之一。 珠峰大本营的景象。摄影:Alex Ekins, Aurora 从南侧攀登珠峰的一大主要障碍在于臭名昭著的昆布冰瀑,过去15年来大部分珠峰攀登者都是在这里遇的难,遇难者大多是夏尔巴人。2014年,一次冰塔崩塌事故导致14位夏尔巴人遇难。这次灾难引发了这样的伦理问题:那就是夏尔巴人在修复冰瀑地区和登顶路绳,以及携带大量物资上山时所承担的不成比例的风险;与他们相比,真正的“登山者们”为了登顶世界第一高峰而花费65000美元,在山上面临客观危险的时间则相对有限。 2014年的灾难过后,为了避开危机四伏的昆布冰瀑,少数向导公司(例如Ballinger’的Alpenglow Expeditions)搬回到中国西藏。 珠峰两侧攀登路线的安全性差别在2015年时变得尤为明显:当时一场7.8级的地震袭击了尼泊尔。地震发生时珠峰上有相当多的攀登者,珠峰南侧海拔6500米的2号营地里有数百人。 与此同时,珠峰北侧有一支夏尔巴人攀登队伍正在海拔8000米处修复路绳,他们正处于登顶前的犹豫之中。 当巨大的地块震动时,令人难以置信的事发生了:那些真正在山上的登山者们并没有受伤。然而,珠峰(南侧)大本营方面的伤亡状况则令人吃惊。地震引发的大规模雪崩撕裂了昆布冰瀑,摧毁了通过该地区所必需的众多梯子和路绳,最终冲向大本营并导致18人死亡。 地震停止后,驻扎在珠峰南侧2号营地的180位登山者中有160人因为无法通过遭雪崩破坏的昆布冰瀑下撤而呼叫了直升机救援。 珠峰北侧的大本营,海拔5200米左右。珠峰北侧的营地有序而舒适。由于卡车能直接开到我们 然而,在珠峰北侧海拔8000米处的登山者们则是轻松走下山来。 珠峰北侧的变化 从珠峰北侧进行攀登似乎只有少数不利之处。获得中国政府的登山许可证有点儿看人品的意思。通常来讲,西藏夏尔巴人的攀登技巧没有尼泊尔夏尔巴人那么成熟。尽管如今你能驱车直达珠峰大本营,但北侧的大本营风要更大,海拔也更高。 我们联系上了Ballinger(以下简称AB)和Richards(以下简称CR),来聊聊更多关于珠峰北侧所发生的变化。 你18天前离开了美国,如今刚刚抵达珠峰大本营,那里怎么样? AB:那可真是相当不错的一段旅程。与徒步穿越昆布相比,来这里要快得多。抵达北侧大本营可能需要3到6天,作为对比,抵达南侧大本营则得花上10到12天。但二者的体验截然不同。如今,你可以驾车行驶在美丽的柏油路上。我们搭乘了一辆全新的大巴,住宿的旅店有信号良好的WiFi、干净的床单和热水。自从2007年以来,这里发生了如此大的变化。我记得以前的时候,旅店浴室里老鼠横行,床底下蟑螂乱爬,浴室本身更是难以想象的脏。现在八年过去,我都能带上父母来穿越青藏高原了。 中国在这些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吗? AB:是的,中国的中央政府和西藏地方政府都作出了显著贡献。我们沿途看到了许多藏族人开办的企业,住过的旅馆多是藏族人开的;当然,我们也看到了许多汉族官员。 还有其他什么不同之处吗? AB:当然,所有这些全新的物质享受从青藏高原沿途直到大本营,应有尽有。过去这里曾是一条土路,你得经受五天的残酷煎熬。但如今,甚至大本营都变得截然不同。这里还有一位厉害的联络官,在体验过尼泊尔珠峰大本营后,这里真是让人有种耳目一新的感觉。联络官中既有藏族人也有汉人,他们每天都会造访我们的营地,为我们提供各种最新消息(例如山上的路绳修复状况),还帮我们组织牦牛队伍好抵达前进营地。他们整体看来非常专业。 CR:有个有趣的小花絮,因为或许有人会如此评论:“好吧,你开车前往大本营需要花费多少钱?”然而事实是,由于能够开车直达大本营,这就使中国政府能更好地管理大本营。还有,与珠峰南侧的大本营比起来,这边的营地更空旷也更干净,我认为那是基于这边组织方式的缘故。珠峰南侧大本营的人们不会真正去收拾自己的垃圾,但这边就要好得多。 在珠峰北侧有什么不利之处吗? AB:这里的风很强劲。我们每天都得应付每小时50到80公里的强风。 CR:珠峰南侧的攀登体验也有值得称道的地方,在尼泊尔你得徒步经过昆布谷来到大本营。你是在为当地注入资金并支持那里的企业发展,还能感受到出色的文化体验。那正是珠峰南侧攀登的特殊之处。 AB:对此我有不同意见——如果你想感受文化体验的话,最好是在登山结束之后再去,或者专门为此去一趟。我见到过许多登山者在徒步前往珠峰南侧大本营的路上变得极其虚弱,那会毁了他们的攀登。另外还有一件事,在珠峰北侧可没有直升机救援。中国人不允许直升机在山区飞行,因此向导和医护人员可谓身负重任。 CR:换个角度来看,这一事实增进了你攀登珠峰所必需的自主能力,这是件好事。如果遇到问题,你得自己去应付。 |
赞助我们 您知道行者物语这些年来一直都是非营利网站吗?我们秉持“思想自由”与“价值共享”的信念,致力于打造一个不受商业操控、专注在读者身上的平台。如果您也认同我们正在努力呈现的观点,请通过左侧二维码赞助我们~
分享到:
|
|
行者公众号
北风的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