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份新的联合国报告警告指出,由于森林砍伐、过度捕捞、经济开发和其他人类活动,生物多样性这条维系大自然的纽带可能面临崩坏的风险。由于人类带来的压力,100万个物种可能会在未来几年内灭绝,同时还会对人类以及地球上的其他生命造成严重后果。
一份新的联合国报告警告指出,由于森林砍伐、过度捕捞、经济开发和其他人类活动,生物多样性这条维系大自然的纽带可能面临崩坏的风险。由于人类带来的压力,100万个物种可能会在未来几年内灭绝,同时还会对人类以及地球上的其他生命造成严重后果。
全球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服务评估报告平台的联席主席Sandra Díaz表示:“大自然遇到了麻烦,而人类也是如此,” 5月6日,联合国在巴黎发布了40页的“决策者摘要”(预计报告全文将超过1500页)。
来自50个国家的145位专家根据1.5万份科学和政府资料,对地球的生物多样性状况进行了15年来的首次全面研究。新报告首次纳入了当地和本土知识以及科学研究。研究报告的作者称,他们发现了证明人类活动是造成自然衰退原因的确凿证据。他们将物种减少的主要原因归结为土地流转,其中包括森林砍伐、过度捕捞、丛林肉狩猎和偷猎、气候变化、污染,以及外来物种入侵。
组成“维系人类生命安全网”的生物种类繁多,至少有870万种,实际上可能会更多,这些生物为我们提供了食物、清洁水、空气、能源等等,阿根廷科尔多瓦国立大学的生态学家Díaz在接受采访时说。“我们的安全网不仅在萎缩,而且还变得越来越破旧,甚至出现了漏洞。”
绿色黏质物的世界?
在某些海域,除了绿色黏质物,几乎没有生命存在。随着昆虫的消失,一些偏远的热带森林变得几乎寂静无声,同时越来越多的草原在不断变成沙漠。新报告发现,人类活动已导致地球75%以上的陆地发生剧烈变动。66%的海洋遭受了人类的严重影响。这其中包括400多个死亡区,其总面积相当于俄勒冈州或怀俄明州,这些死亡区内存活的生命非常少。
新报告描绘了一幅生态系统健康状况迅速恶化的“不祥图景”,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服务政府间科学政策平台(IPBES)的主席Robert Watson爵士说,最新的全球评估报告就是由IPBES完成。IPBES经常被描述为生物多样性的政府间气候变化小组,主要对构成地球生命维持系统的非人类生命的状况进行科学评估。
“我们正在侵蚀全球经济、人类生计、粮食安全、健康和生活质量的基础,” Watson在一份声明中说。
“我个人最关心的是海洋状况,”Watson接受《国家地理》采访时表示。“塑料、死亡区、过度捕捞、海水酸化……我们真的在大规模的破坏海洋。”
拯救更多物种
保护自然和拯救物种的关键在于保护动植物赖以生存的土地和水源,美国国家地理学会执行副会长、首席科学家Jonathan Baillie说。到2050年,保护地球一半的面积;到2030年,实现30%的中期目标,是实现巴黎气候目标或联合国全球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唯一途径,Baillie说道。
报告发现,森林、海洋和其他自然环境每年可吸收全球化石燃料产生的废弃量的60%。“我们需要保护生物圈以保护气候,进而帮助人类免受极端天气事件的影响,” Baillie说。
珊瑚礁和红树林可阻止沿海地区遭受飓风等风暴天气的侵袭。湿地可通过吸收强降雨来减少洪水。然而,所有这些生态系统都在迅速减少,湿地减少到不到300年前的15%,珊瑚礁则面临全球白化危机。
全球近100个组织(包括国家地理学会和维斯自然运动组织)都支持到2050年保护地球一半面积的目标。最近,19位世界顶尖科学家发表了一份研究报告,提出了一个有科学依据的权宜之策:根据所谓的全球自然保护协议,到2030年对地球30%的面积进行保护。提议的保护方式并不是设立“禁区”,而是禁止在保护区进行资源开采和土地流转。除了最敏感的地区之外,所有地区都允许可持续使用,这些组织写道。
“国际社会既有时间也有手段来保护自然,减缓正在发生的野生动物灭绝危机,”维斯自然运动组织的负责人Brian O 'Donnell在一份声明中表示。
国家地理学会和维斯自然运动组织正在共同努力,争取到2030年保护30%的地球。
IPBES成员国还在为期一周的谈判中探讨了将在“决策者摘要”中发表的关键信息和政策选择。完整的全球评估报告将于今年晚些时候发布。
“我们的报告传达的主要信息是,目前迫切需要变革。除此之外没有其它选择,“印度洋沿海海洋研究与开发组织的海洋生物学家David Obura说。“拯救珊瑚的时间所剩无几。如果我们能拯救珊瑚,我们就能拯救一切。”
重视自然而不是经济
研究报告总结称,为了保护一个健康的地球,人类社会需要停止一味追求经济增长。这并不容易,该报告承认。不过,如果各国开始将其经济发展建立在基于自然是发展基础的认识上,一切可能会变得更容易。转向以自然为基础的规划可为人类提供更高质量的生活,而造成的影响却小得多。
报告称,要把这个概念付诸实践,各国需要改革目前给予能源行业、渔业、农业和林业部门的数千亿美元补贴和激励措施。这些资金不应用于推动全球自然资源的进一步开发,而应用于激励自然的保护和恢复,例如资助新的保护区或重新造林项目,报告称。
“我们需要改变关注的对象:自然、生态系统、社会公平,而不是GDP的增长,”Obura说。
人权组织森林居民计划的高级政策顾问Joji Carino表示,IPBES收集的其他证据表明,尽管面临的压力越来越大,但总体而言,土著居民和当地社区管理的自然要比国家或企业机构管理的自然更健康。
全球至少有四分之一的土地传统上由原住民拥有、管理、使用或占用。然而,他们的土地所有权和其他权利并不总是受到所有国家的保护和承认。在政府的政策和决策方面,他们对土地及其价值的深刻了解也常被忽略。这种情况需要改变。
“原住民是我们所需要的全球变革的重要参与者,”Cariño说。
然而,各国仍未迅速认识到这一点,她补充道。为此,她以菲律宾为例进行了说明。四十年前,菲律宾的原住民阻止政府在奇科河上修建水坝,因为他们担心这会对他们的土地造成影响。
中国将会在全球生物多样性讨论中发挥重要作用,因为2020年底,中国将会主办一场名为《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的大型联合国会议。科学家们希望,届时将会在中国达成一项新的、重要的国际协议来保护地球,类似于《巴黎气候协定》。
不过,评估报告平台的联合主席Díaz还不清楚,到2030年,是否会达成一项像保护30%的地球那样大胆的全球性协议。“如果这是件容易的事,那么现在可能已经达成了,”Diaz说。
“然而,证据很清楚:如果我们现在不采取行动,未来将对我们不利。没有自然,人类就没有未来。”
(译者:流浪狗)
一只濒危的婆罗洲猩猩幼崽和其养母。 摄影:JOEL SARTORE,NATIONAL GEOGRAPHIC PHOTO ARK
这只极度濒危的华南虎生活在中国的苏州动物园。目前,野生华南虎可能已经消失。截至2015年,全世界仅剩100只处于圈养状态的华南虎。 摄影:JOEL SARTORE,NATIONAL GEOGRAPHIC PHOTO ARK
这是一只婆罗洲中部的红毛猩猩。在过去的60年里,婆罗洲猩猩的数量减少了一半以上,主要原因是人类蚕食其栖息地。 摄影:JOEL SARTORE,NATIONAL GEOGRAPHIC PHOTO ARK
大熊猫数量出现了大幅增加,以至于2016年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红色名录将其从濒危物种更改为易危物种。 摄影:JOEL SARTORE,NATIONAL GEOGRAPHIC PHOTO ARK
玳瑁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红色名录列为极度濒危物种。龟甲贸易、收集玳瑁的卵作食物以及珊瑚礁破坏都是导致其数量减少的原因。 摄影:JOEL SARTORE,NATIONAL GEOGRAPHIC PHOTO ARK
由于受到栖息地丧失和偷猎的威胁,亚洲象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红色名录列为濒危物种。 摄影:JOEL SARTORE,NATIONAL GEOGRAPHIC PHOTO ARK
赞助我们 您知道行者物语这些年来一直都是非营利网站吗?我们秉持“思想自由”与“价值共享”的信念,致力于打造一个不受商业操控、专注在读者身上的平台。如果您也认同我们正在努力呈现的观点,请通过左侧二维码赞助我们~
分享到: |
野生纪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