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千途旅游

天文生命动物历史地理谜团

搜索

死亡面前,艺术是最坚定的“吹哨人”

历史长廊|2020-2-12 10:42

来源:艺术与设计|863人参与|0评论

字体: 繁体 打印

  人类与新型冠状病毒的战争,仍在继续,每一天的确诊人数、治愈人数、死亡人数,牵动着无数人的心。

  这次的疫情,放在人类整个发展史上,也是一次阵痛。

  人类仿佛总是多灾多难,瘟疫、战争、环境污染、交通事故.....

死亡面前,艺术是最坚定的“吹哨人”

  《死亡的胜利》 局部

  每一次灾难到来,人类总会失去一些东西。

  面对灾难,有“先知”提前发出警告,有医者挺身而出救护生命,也有人在灾难后反思,如何能阻止下一次灾难的到来。

  反思的人群中,总少不了艺术家的身影。

  来自“死神”的警示

  取材于历史的艺术作品,会将对灾难的反思,用刻画死亡的主题和画面警醒世人,最具代表性的是汉斯·荷尔拜因

死亡面前,艺术是最坚定的“吹哨人”

  汉斯·荷尔拜因

  他是文艺复兴时期的著名艺术家,与丢勒、格吕内瓦尔德齐名,对德国艺术影响最大的三大艺术家之一。

  他的《死神之舞》木刻组画,在版画史上是具有不朽意义的作品。

死亡面前,艺术是最坚定的“吹哨人”

  《死神之舞》局部

  @图片来自造型逻辑学院

  组画共四十一幅,在每一幅小巧精致的画中,都生动地刻画了死神骷髅伴随着各阶层的人物进行各种各样的活动。

死亡面前,艺术是最坚定的“吹哨人”

  《死神之舞》局部@图片来自造型逻辑学院

  画里的死神以鲜明的性格和对待不同事物的态度,它往往是对有钱人、权贵者表示凶狠,而对穷人、下层劳动人民都是温和善良。

死亡面前,艺术是最坚定的“吹哨人”

  《死神之舞》局部

  @图片来自造型逻辑学院

  这无疑是作者自己的精神在画面上的体现。

  自文艺复兴以来,骷髅欧洲艺术中常见的主题,出现在静物绘画、雕塑摆件,乃至随身配饰上。

死亡面前,艺术是最坚定的“吹哨人”

  《死神之舞》局部

  @图片来自造型逻辑学院

  它们的共同名字是“虚空”,源自圣经《传道书》第一章第二节“虚空的虚空,凡事都是虚空”。

  也是一句拉丁语格言“勿忘世人终会死”的写照。

  这种悲观甚至略带恐怖的主题,和欧洲14世纪最可怕的一场灾难“黑死病”有十分紧密的关系。

死亡面前,艺术是最坚定的“吹哨人”

  这场瘟疫夺去了欧洲三分之一的人口,加速了原本有天主教把持的社会形态,也加速了文艺复兴的到来。

  无论是天灾还是人祸,都在猛烈冲击着人类的信仰和思想,人们开始审视社会,思考文化,反思人生,感叹世间万物的脆弱。

  然而,历史的车轮滚滚,从未停下脚步,艺术家们纷纷拿起画笔的速度,也赶不上时代推着我们去经历更加残酷和痛苦的现实。

  “红与黑”的沉默

  俄谚云:“枪炮讲话时,缪斯陷入沉默”,有时候这似乎是错的。

  正如泰特美术馆照片与国际艺术部负责人西蒙·贝克所说:纪念战争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没有人想纪念痛苦的事,但是我们需要回溯历史。

  _

  而战争,会以其独特的方式,刺激艺术家以灵感。

  艺术不会说话,但是艺术的确以其独特的方式和风格,记载与反应着历史,带给人类以映射和反思。

死亡面前,艺术是最坚定的“吹哨人”

  George Grosz, Explosion, 1917

  这幅油画大爆炸,以红、黑交织的冲击性画面,构成了画面最主要的色调,向我们展示了在战争中,一座正在被毁灭的城市。

  仿佛听到了战斗机的轰隆声,巨大的爆炸声和爆炸产生的浓烟和乌云遮天蔽日。摇晃的建筑、四处逃散的人影,都暗示了战争的残酷。

  在这幅画中,不仅传达了艺术,还描述了人类残暴的本性。

  “枪声一响,没有人是赢家。”

  这从历史中已经验证过千百遍、无数遍的道理,人类终究还是没有汲取教训。

  艺术便像一个“吹哨者”,在提醒着我们,警醒着我们。

  而当我们现在回看这些描写灾难的艺术,那些本属于艺术的、精致的、美好的事物都在画中,逐渐消亡。

  所有关于生活的,平静的画面,都被取代为枪声、爆炸、和生灵涂炭。

  艺术在映射,人类的文明,似乎总是被自己一手掌握的破坏力量所摧毁一而再再而三地落入,自己为自己建造的刑具中去。

  来自雕塑的思考

  但人又是健忘的,黑格尔曾经说过:

  “人类从历史中学到的唯一教训,就是人类从来不吸取历史教训。”

  所以在第一次世界大战过后仅仅二十多年,又爆发了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二战

死亡面前,艺术是最坚定的“吹哨人”

  Jo Teeuwisse 摄影作品《阿姆斯特丹的幽灵》

  战争吞噬的不只是一代人的躯壳,还有活下来的人的灵魂

  艺术是每个时代的注脚,映刻着人们对于时代的理解与反思。

死亡面前,艺术是最坚定的“吹哨人”

  贾科梅蒂《 行走的人 I 》

  作为二战后时代的情绪表达,《行走的人 I 》记录了刚刚从战争的阴霾中走出来的人的精神状态。

  不同于古典的雕刻艺术,贾科梅蒂的《行走的人 I 》雕塑给人一种无法跨越的距离感

  造型瘦削、单薄、粗糙,好似经历了无数创伤和苦难,尽管模糊的表情上满是犹疑,但仍在孤独中迈开脚步前行。

死亡面前,艺术是最坚定的“吹哨人”

  贾科梅蒂

  《行走的人 I 》是对于人类生命本质的刻画——我们生来孤独,也同样给人们带来了重要启示。

  饱受战争摧残的人们,内心是孤单的、脆弱的、恐慌的,但生活不会在原地停留、等待。

  我们只能选择继续走下去,哪怕并不知道目的地在哪里。

  当我们回头审视,战争带来的不只是物质世界的坍塌,还有精神家园废土。人们隔离了彼此间的距离,在茫然中迎接希望。

  互联网的信息溢出让热点只能持续三天,但每代人都有自己的记忆,并沉淀在艺术之中。

  遗憾的是,我们似乎从未及时去回看那些传递着思考信息的痕迹。

  悲剧,总是不停的轮回重演。

  艺术:除了表达美还有思考

  战争、瘟疫......在灾祸面前,人类总是显得特别脆弱。

  黑死病夺走了欧洲2500万人口,一战二战,更是让无数人失去生命,无数家庭离散。

  面对灾祸,艺术家们拿起画笔,让整个世界知道,他们不只会画绚丽风景、俊男美女,还能用才华为世界敲响警钟,吹响哨音。

死亡面前,艺术是最坚定的“吹哨人”

  《格尔尼卡》 毕加索

  艺术家一次次证明,从艺术的世界发散出的那束光,连接到现实,能够刺破漫长黑夜,让沉睡的人警醒。

  现实之中,这样的英雄,也一直在涌现。

死亡面前,艺术是最坚定的“吹哨人”

  图片来源@人民日报

  有他们带来的光在,民众就难再睡去。

  _

  向他们致敬。

微信扫一扫

赞助行者物语 赞助我们
您知道行者物语这些年来一直都是非营利网站吗?我们秉持“思想自由”与“价值共享”的信念,致力于打造一个不受商业操控、专注在读者身上的平台。如果您也认同我们正在努力呈现的观点,请通过左侧二维码赞助我们~

  • 人类 艺术 瘟疫
  • 行者物语 责任编辑:语燃
  • 分享到:
    西藏千途旅游
    探索资讯
    探索画报
    公益视角
    动物世界
    户外课堂

  • 行者物语热搜标签
  • 行者物语官方微信
    行者公众号

    北风的微信
    北风的微信

    行者物语投稿 投稿邮箱:317379335@qq.com在线投稿
    © 2011-2024 行者物语(xz.tqiant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合作电话/微信:13518992858 违法信息举报QQ:3173793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