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秀芳与丈夫范叶勃看徒步的照片和视频
徒步墨脱
这也许是他们做的最“悬”的一件事
17名老人徒步走墨脱,最终8位平均年龄50多岁的老人,3天时间,爬上雪山,淋着大雨,忍受着体能的考验与蚂蟥的叮咬,更可怕的是还遭遇了雪崩。他们说,那一刻,离死亡很近很近。
但他们终于成功了,徒步征服了墨脱。
手机3天无信号
5月18日,17位老年人先后乘坐火车、飞机到达西藏。在西安,一位队友临时有事,回家了。
到达拉萨后,他们乘坐汽车到林芝地区,团队中两对夫妻因高原反应等情况,选择就地留下。5月22日晚,12人到达了一处驿站。在当地居民及向导的建议下,最后决定8个人徒步,其中有3位男士。
徒步队成员王秀芳说,他们选择退出有体能的原因,另一方面也是不想拖累大家。其实挺遗憾的,毕竟准备了很长时间。
王秀芳与范叶勃是队伍中仅剩的一对夫妻。讲到徒步的过程时,他们眼眶变得湿润、情绪也变得激动起来。
“出发前,我们做了充足的准备,但情况比我们想象的更艰难。”范叶勃说,到了拉萨,队员们就有呕吐、胸闷等不同程度的高原反应。队员张建华的反应则是异常兴奋、失眠。
5月23日,徒步旅程正式开始。
第一天,从松林口出发,张建华就出现了大口喘气、出虚汗等反应。王秀芳说,翻越多雄拉山口,最让我们担心的是恐惧与害怕。
3天行程中,第一天和第三天最为艰难。多雄拉山口一共有3个平台,要爬3个雪山。爬雪山时山路陡峭,极易摔跤,而另一边就是万丈深渊。大家的心都提到嗓子眼上了,谁也不说话,只想着走到目的地,挑战极限,挑战自我。自此,手机3天无信号。
面对记者,他们不只一次地说,在徒步的路上,不断地问自己,好好的日子不过,跑到这来受罪。
途中遭遇雪崩
雪山的坡度很大,也很滑。向导用脚尖使劲往雪里一踢,然后上一步,抬腿又一踢……登山杖一撑便深入到雪里,一不小心便摔倒在雪地里。队员们努力坚持着,必须在下午1点前翻越多雄拉山口,因为下午经常变天,山口云遮雾绕、风雪交加,容易迷失方向。
危险的一幕发生了。
“雪崩了,大家快跑……”当时都懵了,大脑一片空白,只听见“咔嚓咔嚓”的响声。
范叶勃说,“那十几分钟是我经历过最漫长的一刻,在我们队伍前的一支队伍都是年轻人,他们发现雪崩后很快消失了。而我们,却只能站在原地等。”
就在雪崩发生前,队员王雅萍不慎崴了脚。“本身就害怕,再加上雪崩的消息,我都不知道那一刻自己是怎么挺过来的。当时我与王雅萍两人心脏病也复发了。”王秀芳回忆说。
此时,站在队伍最末端的马建忠与大家一样,心情无法平复。“我们清楚地看到雪崩的场景就在眼前。一条崎岖的小道,每次只能一个人通过,大家必须要靠自己。”马建忠心有余悸地说,“当时死神真的离我们很近,不知过了多久,大家才意识到安全了。”
9个多小时后,大家终于到了驿站。
“在驿站,我们谁也没有提雪崩的事,大家都在忙着烘烤衣服鞋子,吃过晚饭后便睡觉了。”王秀芳说。
那一晚,对于他们而言,又有谁能真正入睡呢。
“生死八兄妹”
第二天早上7点多冒雨出发,雨后湿滑难行,一不小心便摔了个四脚朝天。
队员们说:“这天,原定七八个小时的路程我们走了11个多小时。”
泥石流、塌方、蚂蟥,一个个困难考验着他们。
第三天,对于他们来说是走墨脱最艰难、也是最危险的一天。
“路上的蚂蟥又多又大,我们每个人都被叮咬了几十个包。一路上,心里的害怕早让我忘掉了蚂蟥叮咬的疼痛。”王秀芳说,他们不仅要克服内心的恐惧、蚂蟥的叮咬,还要克服体能的下降,真不知道是怎么坚持下来的。
对于王雅萍而言,她还要承受崴脚的痛楚。路上吃了好几次止疼片,也掉了好几次眼泪,队员们说让她大声哭出来,或许会好一些。
王雅萍说:“出发不久后就崴了脚,当时根本没有后退的路,只能咬着牙坚持。首先要感谢我们团队,是他们让我有了坚持下去的勇气。另外,在第三天,向导一路搀扶着我,才让我最终走完全程。”
墨脱坐落在雅鲁藏布江边一座不高的山顶平台上,被田地、树木包围着,四周群山云雾缭绕,宛若人间仙境。
当真正结束了徒步旅程,他们也意识到,没有一个人会后悔,大家还戏称为“生死八兄妹”。
一本由西藏林芝墨脱县旅游局制作的《徒步证书》上,清晰地写着他们8位的名字与编号。
他们说,徒步墨脱的经历一生难忘。
责任编辑:语燃 |
赞助我们 您知道行者物语这些年来一直都是非营利网站吗?我们秉持“思想自由”与“价值共享”的信念,致力于打造一个不受商业操控、专注在读者身上的平台。如果您也认同我们正在努力呈现的观点,请通过左侧二维码赞助我们~
分享到:
|
|
行者公众号
北风的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