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千途旅游

生态慈善理念助学广告画报评论文苑

搜索

社会企业十问十答:薪酬不应被道德绑架

公益视角|2013-9-17 09:45

来源:企业流|3034人参与|0评论

字体: 繁体 打印

社会企业十问十答:薪酬不应被道德绑架

 

资料图

 

  社会企业这个概念被引入中国,往长了说也不过10年光景,但受关注程度却与日俱增。然而,纵观这么些年来各种与社会企业有关的活动,被反覆问及的却似乎总是那些老问题。可见热闹归热闹,正本清源的工作还远远不到位,这也是很多新鲜事物在普及时常见的情形。接下来,笔者不揣浅陋,尝试对那些自己曾被许多次问到的问题做一个集中的回答。

 

  1. 社会企业是什么?

 

  就本质而言,社会企业是用商业手段创新性的解决社会问题。开办一家社会企业的首要目的是为了解决社会问题,这使它区别于传统的商业企业;一家成功的社会企业可以通过自身的运营实现财务上的可持续性,这使它区别于传统的公益组织。

 

  其实社会企业早已有之。1850年代开始兴起的合作社就是一种典型的社会企业。

 

  社会企业解决社会问题的方式既可以体现在其运营的过程中——比如僱佣服刑出狱人员、采购公平贸易的产品作为原料,也可以体现在提供的最终产品和服务中——比如回收利用二手物品、开发可再生能源,当然也可以两者皆有。但不论是哪种情况,社会企业的运营都必须满足所谓“三重底线”的要求:社会效应、自然环境效应和财务上的可持续性。

 

  这三重底线最早被提出来的时候,主要针对的是商业企业,告诉它们眼睛里不能只看到利润。但对于社会企业来说,现实情况可能正相反,它们需要知道的是“做好事”还要“做得好”,而财务上的可持续性正是做得好的有力体现,也使机构能够有能力在更大范围内解决社会问题。

 

  中国的福利工厂是不能被称作社会企业的,那更象是“包养”和“施恩”,而无助于社会问题的解决。

 

  2. 社会企业为什么会崛起?

 

  社会企业在最近的二三十年里,在全球范围内都发展迅猛。原因很多,简而言之是社会中的每一个部门都在尝试用更有效的方式帮助社会变得更加美好。

 

  政府是第一部门,上个世纪90年代,西方很多国家都经历了传统福利国家的转型,政府意识到自己很多事情干不好,应该交给第三部门来做,于是很多公益慈善机构开始大量接受政府采购。

 

  商业是第二部门,传统的商业和公益二元对立的思想已然落伍,企业社会责任、社会责任投资、混合价值等理念日渐普及,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从唯“利”是图转为唯“价值”是图。

 

  与此同时,在作为第三部门的公益慈善领域,很多的公益慈善机构开始有意识地借鉴商业运作的经验来实现自己的社会使命。

 

  最后,我们不能忽略普通公众的力量,他们用手中的钞票做选票,鼓励了那些重视社会价值的机构的出现和发展。而在他们之中,也正涌现出越来越多的社会创业家,对探索用各种有效的方式——包括商业手段来解决社会问题抱有浓厚的兴趣。

 

  有意思的是,社会企业在中国的兴起却有着相对特殊的原因。从外力来说,英国大使馆文化教育处(BC)这几年的推动工作功不可没;从内在动力来说,很多在生存线苦苦挣扎的公益慈善组织,对社会企业有着一种久旱逢甘雨的渴望。一些机构没搞懂社会企业的实质,却以为贴了这个标签就终于可以名正言顺的向受益人群收费了,把好端端一个有价值的新鲜事物搞得面目模糊望而生疑。

 

  3. 中国有社会企业这种法律形式吗?

 

  没有,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都没有。这是立法跟不上实践的典型例子。所以你既可以注册成企业,也可以注册成公益慈善机构,两者各有利弊。总之,是不是社会企业不是看注册身份,而是看是不是符合上面说到的性质。

 

  从国际上来看,有的国家已经出现了能够体现社会企业性质的法律形式,比如英国的社区利益公司,美国的L3C公司、B公司等等。民间的认证机构对确立社会企业的身份也能起到很大作用。典型的如英国的Social Enterprise UK,它们制定一定的标准,只有符合要求,一家机构就可以使用社会企业来称呼自己。

 

  不过由于没有法律的硬约束,社会企业这个称呼也会被不当使用。就在不久前,Social Enterprise UK向一家利用社交媒体来做销售的公司发出公开信,指责对方在广告宣传中声称客户一旦使用了自己的产品,就会成为一家社会企业。

 

  有了社会企业这个法律形式也不见得就会促进社会企业领域的发展。拿韩国来说,韩国有社会企业这个专门的法律形式,然而因为要求很苛刻,很多具备了社会企业性质的机构不愿意采用这种形式注册,结果按照法律,这些机构就不能在经营中声称自己是社会企业。

 

  4. 转为社会企业就可以向被服务对象收费了吗?

 

  这是被问到最多的问题之一。如果有人是冲着向被服务对象收费的目的来的,那大可不必费此周折,不管是直接收费,还是交叉补贴,还是政府采购,都没必要非给自己贴上社会企业的标签,做NGO也一样可以实现。

 

  更重要的是,创办社会企业的目的不是为了自我造血,而是为了更好地服务受益人群,为了更有效地解决社会问题。所以这个问题完全是一个错误的问题!

 

  5. 社会企业可以分红吗?

 

  开创了小额贷款模式的诺贝尔和平奖得主尤努斯教授坚决认为:社会企业在收回了原始投资后,决不能分红;而香港社会创业论坛主席谢家驹则认为可以,但比例不能超过33%;英国的社区利益公司按照法律规定,利润分配比例不得超过35%。

 

  分不分红都有道理。不分红,可以避免落下假公济私的口实,也可以避免在社会目标和经济目标之间艰难的权衡:分红,则可以吸纳更多的投资,扩大规模,解决更多的社会问题。

 

  分还是不分,都不能孤立地做决定。需要相关的立法、政策、社会认知和操作细节等来配套。

 

  至于在中国现阶段,即便是正式注册的公益组织,也没有公开财务数据的法定义务,所以分还是不分,一方面是看支持群体的态度,另一方面,是看自身的选择。

微信扫一扫

赞助行者物语 赞助我们
您知道行者物语这些年来一直都是非营利网站吗?我们秉持“思想自由”与“价值共享”的信念,致力于打造一个不受商业操控、专注在读者身上的平台。如果您也认同我们正在努力呈现的观点,请通过左侧二维码赞助我们~

  • 行者物语 责任编辑:语燃
  • 分享到:
    西藏千途旅游
    公益资讯
    公益画报
    公益视角
    环球地理
    公益广告

    动物保护群

    动物保护Q群:131626977
    动物保护,志愿者请加入

    动物保护(行者物语)

  • 行者物语热搜标签
  • 行者物语官方微信
    行者公众号

    北风的微信
    北风的微信

    行者物语投稿 投稿邮箱:317379335@qq.com在线投稿
    © 2011-2024 行者物语(xz.tqiant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合作电话/微信:13518992858 违法信息举报QQ:3173793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