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大洲动物专题正在更新中。在更新期间,部分页面您可能无法正常打开,或浏览到的是空白页。 在此期间,你也可申请成为我们的编辑,协助完成本专题的制作。
马来闭壳龟 马来闭壳龟(学名:Cuora amboinensis)又名安布闭壳龟,为龟科闭壳龟属的爬行动物。分布于东南亚地区以及中国大陆的广东、广西等地,常见于平原地区的沼泽、湿地、池塘、河流中的水荡以及水稻田等水流缓慢、底质松软的水域。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印度尼西亚。易危(IUCN 2.3)
香港瘰螈 香港瘰螈(学名:Paramesotriton hongkongensis),旧称香港蝾螈,是香港唯一一种蝾螈。部份自然学家认为它们是中国瘰螈(Paramesotriton chinensis)的一个亚种,但普遍认同分立的方法(Thorn and Raffalli et. al. 2001)。除香港外,广东省深圳市少数地区也有其踪迹。近危(IUCN 3.1)
香港后棱蛇 香港后棱蛇(学名:Opisthotropis andersonii)为游蛇科后棱蛇属的爬行动物,是中国的特有种。一度被认为是香港特有种,现被发现是分布于香港和广东少数地方,而且是罕见物种,常栖息于海拔300米左右的山上沼泽地。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香港。
长鬣蜥 长鬣蜥(学名:Physignathus cocincinus)为鬣蜥科长鬣蜥属的爬行动物,俗名大马鬃蛇、绿水龙。分布于越南、泰国以及中国大陆的广东、广西、云南等地,主要栖息于热带或亚热带海拔100米左右平坝区、常见于有林木、岩石的河流及水沟边以及荫凉的石缝或竹、木上。
银环蛇 银环蛇(学名:Bungarus multicinctus),又名寸白蛇、过基甲、过基峡、簸箕甲、手巾蛇、银脚带、雨伞节、金钱蛇、银蛇、花扇柄(客家话)、雨伞柄(潮州话)、小白药蛇、台湾克雷特等,属眼镜蛇科环蛇属。
金环蛇 金环蛇(学名:Bungarus fasciatus),俗称金甲带、金包铁、金脚带、花扇柄(客家话)、雨伞柄(潮州话)或佛蛇等,是环蛇属的一种,是毒性很强的蛇。一般来说,金环蛇和其他环蛇属的蛇一样,动作缓慢,不爱攻击人类,主要以小型脊椎动物为食。金环蛇的毒性较其近亲银环蛇弱,但仍然属剧毒蛇,而数量也较银环蛇多。
赤尾青竹丝 赤尾青竹丝(学名:Trimeresurus stejnegeri)又名福建竹叶青,是一种分布于印度、尼泊尔、缅甸、泰国、中国大陆、台湾的蝮亚科竹叶青属毒蛇,有三个亚种。
蛇岛蝮 蛇岛蝮(学名:Gloydius shedaoensis)是蛇亚目蝰蛇科蝮亚科亚洲蝮属下的一个有毒蛇种,主要分布于中国辽东蛇岛,沈阳市及大连市等地区也有少量分布。本蛇种是中国的特有种。
虎斑颈槽蛇 虎斑颈槽蛇(学名:Rhabdophis tigrinus)为游蛇科颈槽蛇属的爬行动物,俗名虎斑游蛇、野鸡项、雉鸡脖、竹竿青、鸡冠蛇。
草龟 草龟(学名:Chinemys reevesii),又名乌龟、中华草龟、金龟、珍珠龟、金线龟、墨龟、泥龟、水龟、山龟、臭青龟、长寿龟等,是地龟科下的一种龟。濒危(IUCN 2.3)
老挝后棱蛇 老挝后棱蛇(学名:Opisthotropis praemaxillaris)为游蛇科后棱蛇属的爬行动物。分布于老挝、泰国以及中国大陆的云南等地,主要生活于山沟边草地、稻田等潮湿多水处。其生存的海拔范围为1400至1400米。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老挝。
眼斑水龟 眼斑水龟(学名:Sacalia bealei)为泽龟科眼斑龟属的爬行动物。分布中国,越南,在中国大陆,分布于东南部、香港、海南、西至贵州等地,一般生活于低山、丘陵山涧溪流或沟渠中,水流缓慢,水质较清澈的地方,也见于稻田、水塘等处。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中国。濒危(IUCN 2.3)
白头蝰 白头蝰(学名:Azemiops feae)为蝰科白头蝰属的爬行动物,俗名白缺蝰。分布于缅甸、越南以及中国大陆的浙江、安徽、福建、江西、广西、四川、贵州、云南、西藏、陕西、甘肃等地,常见于丘陵及山区以及栖息于山区草地、麦田兰草堆下、路边、碎石地、稻田、甘蔗田边及甘薯地旁的草丛中。其生存的海拔范围为100至2220米。该物
王锦蛇 王锦蛇(学名:Elaphe carinata)为游蛇科锦蛇属的爬行动物,亦称棱锦蛇、臭青公、臭青母,俗名菜花蛇、锦蛇、油菜花、臭黄蟒、王蟒蛇、黄蟒蛇。
灰鼠蛇 灰鼠蛇,学名Ptyas korros,香港俗称过树榕,台湾则多半叫做细纹南蛇,是游蛇科鼠蛇属的一种无毒蛇,广泛分布于印度、泰国、越南、台湾和印尼等国。在中国见于华南诸省。
潘氏闭壳龟 潘氏闭壳龟(学名:Cuora pani)为龟科闭壳龟属的爬行动物。分布于中国中部省份陕西,四川和湖北,多见于稻田旁的水沟中。其生存的海拔上限为420米。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陕西平利徐家坝。极危(IUCN 3.1)
鼠标蛇 鼠标蛇(学名:Ptyas mucosus)又称华鼠蛇、水南蛇、水律蛇、菜蛇、南蛇、华锦蛇,是游蛇科鼠蛇属的一种无毒蛇。广泛生活于平原和山地、在中国主要分布于华南、西南各省,台湾和越南、泰国等地也有分布,是一种比较大型的蛇类。
海南闪鳞蛇 海南闪鳞蛇(学名Xenopeltis hainanensis)是闪鳞蛇科的一种。体长约60—80厘米,尾巴很短。栖息于海拔较低的地方。此物种已不足1500只,跟大熊猫一样稀少。
缺颌花龟 广西花龟(Ocadia glyphistoma),又名缺颌花龟,是地龟科的一个属间混种。它们是中国广西特有的一个新物种,而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则指缺乏资料。
尖吻蝮 尖吻蝮属(学名:Deinagkistrodon)是蛇亚目蝰蛇科蝮亚科下的一个有毒单型蛇属,属下只有尖吻蝮(D. acutus)一个品种。尖吻蝮俗名甚多,又称白花蛇、百花蛇、百步蛇、五步蛇、七步蛇、蕲蛇、山谷虌、中华蝮等,中医《开宝本草》命其名为胜褰鼻蛇,是亚洲地区及东南亚地区内相当著名的蛇种,尤其在华南一带更是自古已备受重
北草蜥 北草蜥(学名:Takydromus septentrionalis)为蜥蜴科草蜥属的爬行动物。分布于东亚和东南亚,包括中国大陆,陕西、甘肃、江苏、上海、安徽、湖北、四川、浙江、福建、江西、湖南、贵州、云南等地,一般生活于多分布在海拔436-1700米的山坡以及生活在山地草丛中。其生存的海拔范围为436至1700米。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浙江宁波
丽纹龙蜥 丽纹龙蜥(学名:Japalura splendida)为飞蜥科龙蜥属的一种。分布于中国大陆的河南、湖北、湖南、四川、贵州、云南、陕西、甘肃、西藏等地,主要生活于山区、常见于灌丛杂草间以及公路旁岩石上或碎石间。其生存的海拔范围约为380至2520米。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湖北宜昌附近。
中华鳖 中华鳖(学名:Pelodiscus sinensis),又名水鱼、甲鱼、团鱼、王八。中华鳖是常见的养殖龟种,台湾、泰国、马来西亚等皆有养殖,是常见食用鳖。易危(IUCN 2.3)
黄缘闭壳龟 黄缘闭壳龟(Cuora flavomarginata),又名黄缘盒龟、黄缘闭殻龟、中国盒龟、湖南金钱龟和金头龟等,为潮龟科闭壳龟属的爬行动物。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台湾。濒危(IUCN 2.3)
圆鼻巨蜥 圆鼻巨蜥(又称水巨蜥,学名:Varanus salvator)为巨蜥科巨蜥属的爬行动物,俗名五爪金龙。分布于斯里兰卡、印度、缅甸、中南半岛、印度尼西亚、香港、澳大利亚以及中国大陆的广东、海南、广西、云南等地,多生活于山区流溪附近。其生存的海拔范围为225至1040米。无危(IUCN 3.1)
云南闭壳龟 云南闭壳龟(学名:Cuora yunnanensis)是一种地龟科动物。它们可能是中国云南的特有种,但怀疑于20世纪初已经灭绝。2000年评核的IUCN红色名录一度把它列为已灭绝物种,2009年更新为极危。
三线闭壳龟 三线闭壳龟(学名:Cuora trifasciata)属于爬行纲龟鳖目地龟科,又称金钱龟、金头龟、红肚龟,观赏用龟,价格不便宜,中国可以卖到上万块。生活于水中,主要以蚯蚓为食,此外也吃河里的鱼、虾、昆虫及一些植物性食物。极危(IUCN 2.3)
缅甸蟒 缅甸蟒(学名:Python molurus bivittatus)也有人称缅甸岩蟒,是蛇亚目蟒科蟒属印度蟒的亚种之一,也是世界上最巨型的六种蛇类之一。缅甸蟒是东南亚地区的本土品种,多居于热带雨林里。在一些接近水源的地方较容易接触到它们,有时也会出没于树木上。易危(IUCN 3.1)
黄额闭壳龟 黄额闭壳龟(学名:Cuora galbinifrons)又称梅花箱龟、梅花盒龟,为龟科闭壳龟属的爬行动物,又称梅花盒龟、花背盒龟、海南闭壳龟等。分布于北部湾,尤其是越南北部以及中国大陆的海南,亦见于广西及老挝等地,但尚未确定是否存在于柬埔寨东北部。
金头闭壳龟 金头闭壳龟(学名:Cuora aurocapitata)为龟科闭壳龟属的爬行动物。只分布于中国安徽,多栖息于丘陵地带的水沟或水质较清澈的山区池塘内。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安徽南陵。
百色闭壳龟 百色闭壳龟(学名:Cuora mccordi)为龟科闭壳龟属的爬行动物。只分布于中国大陆广西。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广西百色附近山地。
斑鳖 斑鳖(学名:Rafetus swinhoei),是一种产于长江流域和红河流域的淡水鳖,是世界上体型最大的龟类之一,目前仅存少数个体。
周氏闭壳龟 周氏闭壳龟(学名:Cuora zhoui)为闭壳龟属的爬行动物。分布不明,可能分布于广西、云南等地,或分布于越南。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广西南宁附近。但所有文献已知个体皆取自宠物市场。
大头龟 大头龟(学名:Platysternon megacephalum),又名平胸龟,命名自英国人约翰·爱德华·格雷于1831年在中国采集到的标本。别名鹰嘴龟、大头平胸龟、鹰嘴龙尾鱼、三不像、鹦鹉龟等,是古老的龟类,平胸龟属中现生只有一属一种。大头龟是水陆两栖、以水中生活为主的淡水龟。
中国大鲵 中国大鲵(学名:Andrias davidianus)是大鲵属的一种,俗名娃娃鱼,乃生活在淡水中的两栖动物。目前世上最早的化石出土于中国内蒙古,距今约1.65亿年。198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将之列为中国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是中国的国宝之一。极危(IUCN 3.1)
鼋 鼋(学名:Pelochelys cantorii),俗名沙鳖、蓝团鱼,是鼋属动物下三个物种中的一种,也是鳖科动物中体型最大的一种,可长到6英尺长(约2米)。主要分布在中国长江流域及以南地区。中国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濒危(IUCN 2.3)
缅甸箱鳖 缅甸箱鳖(学名:Lissemys scutata),又名缅甸缘板鳖,是分布在缅甸、泰国及中国的一种鳖。缅甸箱鳖的壳呈橄榄褐色至褐色,有一些深色的斑点或网纹。头部呈橄榄色至褐色,有明显的深色斑纹。
山瑞鳖 山瑞鳖,学名Palea steindachneri,别名甲鱼、瑞鱼、山瑞、团鱼。生活在山区的河流、山涧、溪流和水潭中,常到岸边和草地中觅食。食物包括螺、虾、鱼、蛙及水草。山瑞与鳖、鼋等鳖科物种的主要分别山瑞颈部两则有大团瘰疣,而鳖、鼋等则无。
缅甸陆龟 缅甸陆龟(学名:Indotestudo elongata)又名黄头陆龟或黄头象龟,为陆龟科印支陆龟属的爬行动物。分布于印度、尼泊尔、经孟加拉、缅甸到印度支那、马来西亚半岛以及中国大陆的广西等地,多栖息于热带和亚热带地区的山地、丘陵中。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缅甸若开邦。
四眼斑水龟 四眼斑水龟(学名:Sacalia quadriocellata)为泽龟科眼斑龟属的爬行动物。分布于老挝东北部,越南以及中国大陆的东南部、海南等地,常见于山区丛山溪中。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越南中部。
费氏花龟 费氏花龟(学名:Ocadia philippeni)为龟科花龟属的爬行动物。在中国大陆,分布于海南等地。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海南岛东方。
地龟 地龟(学名:Geoemyda spengleri;英文:Black-breatsed Leaf Turtle),亦名黑胸叶龟、长尾山龟、十二棱龟、金龟,地龟科地龟属,半水栖龟,主要分布于越南和中国之广西、广东、湖南、海南等地。濒危(IUCN 3.1)
孟加拉巨蜥 孟加拉巨蜥(学名:Varanus bengalensis)是分布在孟加拉、印度及斯里兰卡的巨蜥。它们的体长达75厘米,尾巴长约1米。它们吃细小的陆上脊椎动物、鸟类及鸟蛋、节肢动物及鱼类。
眼镜王蛇 眼镜王蛇(学名:Ophiophagus hannah)是世上体型最长的毒蛇,体长可达5.6米(18英尺),分布在印度及菲律宾、印度尼西亚等东南亚一带,主要栖息于热带雨林中,以别的蛇类为食。虽称为“眼镜王蛇”,但此物种与真正的眼镜蛇不同,它并不是眼镜蛇属的一员,而是属于独立的眼镜王蛇属。
野生纪录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 隐私政策 | 加入我们 | 网站基金 | 留言板 行者物语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1-2024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