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千途旅游

生态慈善理念助学广告画报评论文苑

搜索

放生野生动物应秉持科学理性态度

公益评论|2014-10-10 07:25

来源:成都商报|1367人参与|0评论

字体: 繁体 打印

  □江德斌 浙江公务员

 

  原本在自然环境中生活的野生动物,却因人类非法捕猎,遭遇厄运。但为何放生却有可能好心做坏事?记者发现,其实放生背后已经形成了一条“利益链”,受益的总是捕猎者和销售者,损失的总是放生者,而受伤的总是动物,它们甚至在这个过程中被折磨而死。

 

  放生本是源于传统文化的善举理念,体现人类对动物的慈悲情怀,培养怜悯之心,而经过佛教的大力提倡和历代高僧大德的推动,已经形成一种广为流传的民间风俗,各地均有诸多人崇信放生。但是,由于绝大多数人的自然科学素养不足,对生物保护的理解不够,误以为通过放生就可以达到行善的目的,却不知道不当的放生,反而会戕害无辜生命,成为“杀生”的助手,实则不可鼓励和盲从。

 

  从媒体调查的情况看,放生已然形成一条完整的产业链,商贩和捕猎者利用放生者的求善之心,通过捕捉和售卖野生动物牟利。由于野生动物的野性大,人工养殖存活率非常低,导致在每一只被放生的动物背后,都有更多的动物因此而死亡,并破坏了自然生态平衡。而且,部分动物因人工驯养时间长,已经完全丧失野外生存能力,一旦放生就意味着死亡,显然跟放生的本意相悖。

 

  可见,盲目放生并非善举,反而会酿成一出出杀生惨剧,民众应秉持科学理性的态度,认真学习生物保护知识,了解动物的生活习性,掌握正确的放生方法,做到有的放矢,以降低放生动物的死亡率。同时,要坚持合理放生、自然放生,不去购买人工捕捉的野生动物,更不能为了修行而刻意放生,遵守随缘、随心的理念。

 

  当然,对于那些利用放生动物牟利的商贩和捕猎者,民众应集体予以抵制,没有买卖就没有杀害,不能让他们赚这个黑心钱。同时,需要重视放生行为对自然环境的破坏,加大投入修复环境,确保生态链的完整。警惕珍稀保护动物被滥捕滥杀,民众有义务对违法行为进行举报,司法机构也应加大打击和宣传力度,绝对不可纵容违法捕捉、售卖野生动物行为,从而保护更多的生命。

微信扫一扫

赞助行者物语 赞助我们
您知道行者物语这些年来一直都是非营利网站吗?我们秉持“思想自由”与“价值共享”的信念,致力于打造一个不受商业操控、专注在读者身上的平台。如果您也认同我们正在努力呈现的观点,请通过左侧二维码赞助我们~

  • 放生 野生动物 佛教
  • 行者物语 责任编辑:语燃
  • 分享到:
    西藏千途旅游
    公益资讯
    公益画报
    公益视角
    环球地理
    公益广告

    动物保护群

    动物保护Q群:131626977
    动物保护,志愿者请加入

    动物保护(行者物语)

  • 行者物语热搜标签
  • 行者物语官方微信
    行者公众号

    北风的微信
    北风的微信

    行者物语投稿 投稿邮箱:317379335@qq.com在线投稿
    © 2011-2024 行者物语(xz.tqiant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合作电话/微信:13518992858 违法信息举报QQ:3173793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