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千途旅游

生态慈善理念助学广告画报评论文苑

搜索

从黇鹿之死,谈动物园的理念升级

公益评论|2015-5-27 18:02

来源:网易网|1353人参与|0评论

字体: 繁体 打印

从黇鹿之死,谈动物园的理念升级

  东方评论

  早报评论员 吴莹

  今年5月,上海动物园内3头黇鹿死亡。解剖发现,在它们的肠胃中,塑料袋、小毛巾等异物缠绕成团,总重达19千克,这些东西消化不了,也排不出来,最终造成胃肠梗阻。而这些异物正是来自游客的投喂。类似的动物园不文明行为并不少见,甚至之前有游客向园内的老虎投掷石块,目的仅仅是为了让躺卧着的老虎起来动一动。

  动物园游客不文明的行为,理应受到严厉谴责;但另一方面,随着生态理念的提升,动物园的职能定位、动物科普形式、人与动物的互动也应该全面升级。

  首先,动物园的核心定位,不能再是一个“猎奇”的娱乐场所。住建部2013年公布的《全国动物园发展纲要》明确,动物园作为城市绿地系统中开展野生动物综合保护的专类公园,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示范场所。其中心任务是“开展野生动物综合保护和科学研究,并对公众进行科普教育和环境保护宣传”。动物园的定位应该是动物保护、科研以及宣传环保,而不是娱乐。

  但一些地方过分强调动物园的商业属性和旅游服务功能,把动物园变成营利性机构,利用野生动物进行表演,过于密集的饲养、不合理的展示形式也偏离了前述的核心定位。

  其次,谈论动物被投喂塑料致死,还需要从动物福利的视角观察分析。

  国内许多城市动物园的老式展区,多为下沉“坑式”的熊山、狮虎山等,造成屡禁不绝的投喂;而生活在空间有限的铁笼里或深坑中的动物,像集邮一样被分类展出,被喻为“动物监狱”,并不符合动物福利原则。

  公益组织“自然大学”的工作人员胡春梅认为:动物园是保育单位,要实现野生动物的迁地保护,而不是利用。动物园可以通过改善笼舍环境,提高饲养和管理水平,让动物展示更多的自然行为。事实上,目前国际流行的“沉浸式”展示方式,是将游客带进模拟的动物栖息环境,使游客如同置身野外,像是动物领地的拜访者。

  再次,动物园应当主动向游客倡导“保护教育”的理念。

  游客向动物投喂食物甚至投掷石块等当然是不文明行为,但问题的另一方面,还在于游客生态理念的缺失,他们并不了解这些动物的习性和正确的保护方法。西宁野生动物园副园长齐新章呼吁:不接触、不打扰地欣赏,并对动物的自然习性进行更多了解和关注,才是对野生动物的保护。这种“保护教育”的理念倡导,动物园还可以做得更多。

  甚至从理念上说,动物园不应是人们接触野生动物、理解其生态意义的唯一途径,自然博物馆、自然题材的影像材料、网站等都应成为其有效的补充途径,为动物园“分忧”。

  其实,要真正讲好“人与动物”、“人与自然”的故事,让游客真正从动物园受到生态教育,动物园的很多理念还要升级。比如,目前不少动物园仍只是通过兽笼等展示动物,以满足游客的猎奇心理,而动物的名字、品种、产地、生活习性等信息仅仅通过动物标识牌简单地介绍给公众,但这种动物在生态环境中的角色却并未涉及。

  总之,现代动物园应该逐渐成为城市公众与野生动物自然栖息地保护的纽带,把“动物保护”外延到对整个自然生态的保护。这需要全社会生态理念的升级。

微信扫一扫

赞助行者物语 赞助我们
您知道行者物语这些年来一直都是非营利网站吗?我们秉持“思想自由”与“价值共享”的信念,致力于打造一个不受商业操控、专注在读者身上的平台。如果您也认同我们正在努力呈现的观点,请通过左侧二维码赞助我们~

  • 动物园 生态 野生动物
  • 行者物语 责任编辑:语燃
  • 分享到:
    西藏千途旅游
    公益资讯
    公益画报
    公益视角
    环球地理
    公益广告

    动物保护群

    动物保护Q群:131626977
    动物保护,志愿者请加入

    动物保护(行者物语)

  • 行者物语热搜标签
  • 行者物语官方微信
    行者公众号

    北风的微信
    北风的微信

    行者物语投稿 投稿邮箱:317379335@qq.com在线投稿
    © 2011-2024 行者物语(xz.tqiant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合作电话/微信:13518992858 违法信息举报QQ:3173793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