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千途旅游

天文生命动物历史地理谜团

搜索

第一批美洲人竟然是漂洋过海而来?

历史长廊|2016-8-18 07:54

来源:国家地理中文网|2382人参与|0评论

字体: 繁体 打印

  一条贯穿今日加拿大的陆地迁徙线路缺乏佐证,变相坐实了第一批美洲人沿海迁徙的理论。

第一批美洲人竟然是漂洋过海而来?

  第一批造访美洲大陆的人是漂洋过海而来吗?考古学家Jon Erlandson (左一)与同事实地考察加州圣罗莎岛,由此给出了亚洲移民自太平洋沿岸迁徙而来的可能性。摄影:SPENCER LOWELL, NATIONAL GEOGRAPHIC

  撰文:Michael Greshko

  回溯至13000年前,最后一场冰河时代的气温上升融化了覆盖在加拿大和美国北部地区的大量冰盖,开辟出一条长达1450公里的无冰走廊。这片区域自阿拉斯加蜿蜒至蒙大拿州,被考古学家们称为人类直通美洲的高速公路。

  然而来自冰川湖底层的远古DNA揭露了一个事实,即这条走廊在直到12600年前的长达几世纪的时间内都不适宜生存。这一发现佐证了第一批美洲先驱并非沿陆地而来;恰恰相反,他们也许在海上历经漂泊,用航行和徒步的方式,在太平洋的海岸线上留下一串足迹。

  “起初走出非洲来到美国的故事相当精彩——特别是那些来自美洲殖民地的人,”哥本哈根大学地质遗传学中心的研究学者Mikkel Winther Pedersen表示。“有趣的是,这里可是最后一片被人类征服的领地。那么问题来了,人们究竟是在什么时候,从哪里来的呢?”

  Pedersen和他的同事们试图重建这条路线的自然环境,以探求早期狩猎采集者能否从中觅得生机。他们遍访位于加拿大西部曾经可能位于无冰区中心的诸多湖泊。这些湖底的沉淀物担当着时间胶囊的角色,封存了远古时期关于此地的线索。

  最令Pedersen感到振奋的讯息来自这里的动植物。它们的古DNA在上万年前经冲刷进入湖中,并被完好保存至今。科学家团队如果可以追踪沉淀层内DNA的得失,就可以从中追寻到诸如野牛等动物曾在这片流域生存过的痕迹。

  然而事实证明,想要获得这样的DNA并非易事。想要接触到湖底沉淀物的核心部分,需要Pedersen和他的同事们携带重要设备在湖面冻结区上跋涉数公里,还要抵挡低于零下30摄氏度的凛冽寒风。

  此外,从沉淀层样本中提取DNA也不容易。Pederson曾试图采用人工合成的DNA条形码来标记野牛等物种的样本。但是由于古DNA级别过低而不能与条形码成功配对。Pedersen和他的团队于是采用“鸟枪法”:首先对样本中所有DNA片段进行测序,接着借助统计方法将这些片段与生物体分别对应起来。

  “我们必须突破思维定式,”Pedersen说。“(“鸟枪法”测序)很可能是最后的办法。”

  但当“鸟枪法”测序一经采用,令人震惊的是,一幅庞大而生动的远古生态系统图景开始浮现。

第一批美洲人竟然是漂洋过海而来?

  13000年前一场冰河的消退造就了此地的无冰走廊,图为加拿大西部今日的景象。供图:MIKKEL WINTHER PEDERSEN, CENTRE FOR GEOGENETICS, NATURAL HISTORY MUSEUM OF DENMARK, UNIVERSITY OF COPENHAGEN

  从13000年前直至大约12600年前,这里一片荒芜。之后,荒地突然摇身一变,成了一片郁郁葱葱的草原。野兔和野鼠在草丛间跳跃;梭子鱼在湖中逡巡。野牛、驼鹿、甚至猛犸象惬意地漫步,老鹰翱翔天际,未可知数的细菌在土壤中积聚。而后白杨、松树和云杉也来了,草原演化成为绿地,并最终成为今日草木葳蕤的森林。

  “我很高兴,”Petersen说,“DNA条形码的方法在此之前几乎从未成功过,因此当结果开始浮现,我心想,‘是的!我们做到了!’”

  最终的研究结果刊登于《自然》杂志,研究表明,这条走廊在12600年之前的活力并不足以支持人类殖民者的生存,进一步佐证了早前关于该领域人类活动的考古发现。而在400年之后,经过克洛维斯文化的洗礼,最早期的一波美洲人诞生,并于2000年后首次到达美洲。

  这意味着他们自太平洋沿岸而非穿越无冰走廊迁徙进入新大陆,而由南进入走廊是这里生机勃勃之后的事了。

  值得一提的是,Pedersen的结果并非孤证。近期刊发于《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的一篇论文通过另一种截然不同的方法获得了相似的结果。来自加州大学圣克鲁兹分校的Beth Shapiro和Peter Heintzmen带领的团队重建了曾生存于无冰走廊的野牛的家谱。通过追踪野牛的迁徙路线——以此类推人类是如何迁移的——他们发现这里在直到约13000年前都不适宜生存,吻合了Pedersen所提到的400年之内环境变迁的推测。

  “采用不同的途径得到相同的结果太美妙了,”Sharpio写道。“事实上,我认为通过多重建模方式进行栖息地重建是古生态学未来的发展方向。”

  “要是还有更多胡波沉积物可供研究就好了!”

微信扫一扫

赞助行者物语 赞助我们
您知道行者物语这些年来一直都是非营利网站吗?我们秉持“思想自由”与“价值共享”的信念,致力于打造一个不受商业操控、专注在读者身上的平台。如果您也认同我们正在努力呈现的观点,请通过左侧二维码赞助我们~

  • 美洲大陆 考古 生态系统
  • 行者物语 责任编辑:语燃
  • 分享到:
    西藏千途旅游
    探索资讯
    探索画报
    公益视角
    动物世界
    户外课堂

  • 行者物语热搜标签
  • 行者物语官方微信
    行者公众号

    北风的微信
    北风的微信

    行者物语投稿 投稿邮箱:317379335@qq.com在线投稿
    © 2011-2024 行者物语(xz.tqiant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合作电话/微信:13518992858 违法信息举报QQ:3173793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