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SO碳足迹标准明年发布 大国将展开新一轮碳减排博弈
由国际标准化组织起草的ISO 14067产品碳足迹国际标准的最终版草案稿仍将在明年初确定,定稿将在明年年内发布。专家普遍认为,根据该标准最新版的征求意见稿,大国将展开新一轮碳减排博弈,该标准将为发达国家对华设置新的贸易壁垒和技术壁垒埋下伏笔。
该专家说道,一方面,ISO碳足迹标准会形成新的贸易壁垒,增加碳认证、碳标识等开支,加大我国小型出口企业成本,削弱其产业竞争力;另一方面,该标准会形成新的技术壁垒,加速落后技术的淘汰,而国内企业大多不得不花高价钱向发达国家购买先进技术。
该专家进一步说明,ISO碳足迹标准一旦通过,就可能纳入到W TO框架下,成为各个成员国都必须遵守的规则;中国是W T O成员国,也必然受制于该标准。如此一来,发达国家就可以将应对气候变化国际谈判中无法建立的碳贸易壁垒,利用W T O规则“另辟蹊径”地建立。
发达国家须对二氧化碳增加负主任责任 美欧减排各怀心思立场不变
复旦-丁铎尔中心主管主任戴维斯教授指出:“从历史上看,发达国家须对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增加负主要责任,但是今天的挑战是每一个国家都面临的。我们相信,中国的改革和创新以及所掌握的科学和技术,使得其有能力在面对这一全球挑战时起主要的引领作用。”
美减排目标实际为负“美国如何在未来做更多事情以减少碳排放?”面对记者提问,美国代表团团长乔纳森·潘兴极不耐烦地回答说,“美国已经做了一些承诺,提出了到2020年温室气体排放量在2005年的基础上减少17%。”
不过,在中国气候谈判代表刘滨看来,“美国提出减排17%是基于2005年的基础上,若折算成1990年基年其目标实际为负4%。”
欧盟减排目标是倒退欧盟重申支持《京都议定书》第二承诺期,并提出8年的执行时间。关于减排目标,欧盟提出到2020年在1990年的基础上减排20%,拒绝把减排提高到30%。只有当“条件合适时”,才会作出减排30%的承诺。
遵循“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责任原则 欧美淡化?
发展中国家在大会上一致重申“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要求发达国家避免口惠而实不至的承诺,切实遵守在有关国际公约和议定书中的承诺,率先大幅度量化减排,并为发展中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提供资金和技术支持。
中国代表团副团长苏伟代表中国、印度、巴西和南非“基础四国”发言,他说,气候变化是影响发展中国家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挑战,国际社会应在“共同但有区别的 责任”等原则下采取正确行动。中方已采取有效措施减排,各个机构的报告足以证明。他说发展中国家作出的贡献远远超过发达国家,并敦促发达国家完成减排承 诺,使发展中国家有空间发展和应对气候变化。
在多哈会议上,发达国家淡化其历史责任和“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的倾向进一步明显,自身减排和向发展中国家提供资金、转让技术的政治意愿不足,这是今后国际社会合作应对气候变化面临的主要障碍。
发达国家应提供资金技术支持 只有部分发达国家承诺注资
根据2009年的《哥本哈根协议》和2010年的《坎昆协议》内容,发达国家缔约方应于2010年至2012年期间向发展中国家提供总值为300亿美元的 快速启动资金以帮助其应对气候变化,并于2013年至2020年间每年提供1000亿美元的长期资金。此后,在去年的德班气候大会上还通过了启动绿色气候基金的决议。但时至今日,第一笔300亿美元快速启动资金的承诺期已过,许多发展中国家却反映并未获得发达国家的资金支持,而不少发达国家则表示已履行了快速启动资金承诺,双方各执一词,凸显了资金管理上的不透明和信息不对称问题。
在多哈,大会决议重申发达国家须为发展中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提供资金支持,并在2020年前实现“绿色气候基金”每年入款1000亿美元的目标。但没有一个 发达国家有意愿达成共同的承诺来确保公共资金的标准有所增加。只有一些发达国家承诺向“绿色气候基金”注资,德国、英国、瑞典、丹麦等欧洲国家已经为此编 列预算,目前这部分资金的规模不到700亿欧元。而美国“一分钱也没有承诺”。根据哥本哈根大会和坎昆大会的决议所设立的“绿色气候基金”仍是空壳。
发展中国家要求禁止“热空气”交易 欧盟内部严重分歧
发展中国家要求在第二承诺期里面,应该禁止“热空气”的交易,以保证减排的有效性。而且第二承诺期结束的时候,所有剩余的“热空气”也该被全部取消。但欧 盟内部出现严重立场分歧。以波兰为代表的反对方,坚持要将“热空气”全部带入第二承诺期乃至2020年之后,而大部分的西欧国家更加倾向于保有《京都议定 书》的实际减排效力,对“热空气”加以限制,并不希望被波兰牵着鼻子走。
在处理第一承诺期的碳排放余额的问题上,仅有澳大利亚、列支敦士登、摩纳哥、挪威、瑞士和日本六国表示,不会使用或购买一期排放余额来扩充二期碳排额度。
相比发达国家的空头承诺,中国切实履行自身应对气候变化的承诺,在减缓气候变化方面作出了不懈的努力,并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同时,面对美国等一些国家 施加的压力,中国在这场新的博弈中要有所准备,提出具有建设性的建议和意见,既要维护中国和大多数发展中国家的利益,又要有助于减排。
中国为碳排放第一大国 但人均排放量小 可作有条件减排规划
研究显示,2011年全球碳排放最多的国家和地区包括:中国(28%),美国(16%), 欧盟(11%)和印度(7%)。研究发现,尽管总量偏高,中国的人均排放量为6.6吨,与美国的人均排放17.2吨相差甚远。同时,欧盟的人均排放量降至 了7.3吨,仍高于中国的人均排放量水平。
环保和发展双重挑战
全球气候变暖造成自然灾害频发,发展中国家深受其害,加强环保已被广大发展中国家所重视。然而,摆脱贫困、发展经济也是这些国家亟待解决的问题。应对气候变化、发展环保技术需要大量资金,发展中国家仅凭自身无力承担;发展经济迫在眉睫,但不可避免地会增加排放。如何兼顾环保和发展,成为发展中国家面临的现实问题。
党的十八大报告将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独立成篇集中论述,并系统性提出了今后五年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总体要求,强调要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要纳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总体布局。
我国首部大气污染防治国家级规划《重点区域大气污染防治十二五规划》12月5日在京发布。据悉,大气污染防治重点将围绕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挥发性有机物污染治理展开。规划》明确了重点区域大气污染防治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规划范围、目标指标、工作任务,以及重点工程项目和保障措施。第一次践行了以全面改善环境质量为核心的大气污染防治新思路。
“十一五”中央累计投入3380多亿支撑节能减排
近年来,全国财政经建系统紧紧围绕“夯实基础、明确责任、创新机制、加大投入、创造环境”的节能减排工作思路,把节能减排与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紧密结合起来,大胆探索,勇于创新,陆续出台30多项财税制度和办法,并调整财政支出结构,中央财政累计安排3380多亿元资金,加上地方财政配套资金,共同带动社会投入上万亿元,为完成“十一五”节能减排目标提供了有力支撑和保障。
部署循环经济发展 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
《“十二五”循环经济发展规划》,明确了发展循环经济的主要目标、重点任务和保障措施。
中国的可再生能源发展速度和规模,在全球处于领先水平。不论是风能、太阳能还是生物质能,中国的发展速度均高于发达国家。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光伏产品生产国,是全球最大风电市场,同时水电装机容量也是世界第一。目前中国正考虑,到2050年,将可再生能源占一次能源比重提升到50%左右。
积极参与国际减排活动 树立负责任大国形象
在多哈气候大会上,中国坚持《议定书》第二承诺期必须如期启动,发达国家承诺的资金应当尽快到位,发达国家应加大减排力度。
作为发展中国家的中国还表示支持发展中国家减排行动,尽自己的能力对其他发展中国家进行援助。为支持和帮助非洲国家、最不发达国家和小岛屿国家等应对气候 变化,中国政府在大会期间宣布已安排加强南南气候合作的专项资金。2012年,中国还与格林纳达、埃塞俄比亚、马尔代夫等10个国家签署了应对气候变化物 资赠送谅解备忘录,向相关国家赠送节能灯、节能空调等产品。 |
赞助我们 您知道行者物语这些年来一直都是非营利网站吗?我们秉持“思想自由”与“价值共享”的信念,致力于打造一个不受商业操控、专注在读者身上的平台。如果您也认同我们正在努力呈现的观点,请通过左侧二维码赞助我们~
分享到:
|
|
行者公众号
北风的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