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契约”一词,最早出现于《魏书·鹿传》:契约既固,未旬,综果降。
千年后的今天,契约,这个自古就在人类活动中屡见不鲜的承诺式范本,对现代人行动思维的影响日益深刻。
1999年,时任联合国秘书长安南在达沃斯经济论坛上提出,要将“全球契约”这样一个在当时看起来有些超前的概念发展成为一项工作计划。后来,德国人乔治·科尔成为这项计划的执行者,如今,作为联合国全球契约组织(下称“全球契约组织”)总干事,他的大部分时间都在和各国首脑、企业家谈契约精神,希望他们能加入这个组织。
“我们的想法很简单,就是在人们开始越发关注环境保护、社会责任的问题时,让企业认识到,对社会的贡献不仅是提供产品和服务,还要看企业的行为方式。”在博鳌亚洲论坛2013年年会现场,全球契约组织总干事乔治·科尔接受了《中国经济周刊》专访,并作出上述表示。
与此同时,在论坛现场,《中国经济周刊》还采访了多名国内知名的商界领袖,一起探讨中国企业在环保等社会责任方面的研究和实践。
300家中国企业加入全球契约组织
全球契约组织目前在中国共有300家成员,包括国企、民企和行业协会等机构。“最初的几年非常困难。”据科尔介绍,10年前,很少有中国企业会想到自己应当主动承担起社会责任和保护环境的观念。“那个时候,要倡议企业不仅要赚钱,还要传递社会价值,犹如天外来物般不可理喻。” 科尔坦言,但如今,环境保护真正受到重视,员工待遇成为企业文化的一部分。
据悉,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国家电网、中国远洋运输集团、宝钢集团、国家开发银行、海尔集团、华为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中国五矿集团等一大批行业“标杆”企业都成为全球契约组织的成员。
“这与中国政府支持推广全球契约价值和理念是分不开的。” 科尔坦言,中国政府是第一批支持全球契约组织的政府之一,不仅是在政治层面的支持,还包括为其信托基金捐款。此外,中国政府还鼓励企业与全球契约组织合作。
“我认为,中国政府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它已经认识到,社会面临的挑战如此严峻,没有哪方能单独应对,增强企业社会责任感意义重大,因为当企业开始负责任,他们的行为才注重可持续性,许多挑战自然迎刃而解,这也是政府的利益所在,政府为此也提出了诸多建议,比如国资委出台了若干政策,积极鼓励企业责任。”科尔表示。
在参与全球契约组织的中国企业中,约有15家国企,占绝大多数的是民营企业。科尔解释,这与全球价值链有很大关系。民营企业一般直接处于跨国公司的价值链中,他们有动机改进在环境和社会问题上的记录。
同时,科尔认可大型国有企业在这方面扮演了领导的角色,“这些国企认同人权、劳工待遇、环境以及反腐的价值,对保持竞争力的重要性。”科尔表示,企业加入全球契约最大的动机在于,改进业绩,打造全球性品牌。“随着中国公司日益走向全球化,他们成为了对外投资者,随着他们在世界各地更加活跃,他们日渐意识到,仅把投入市场的产品和服务做好是不够的,应对环境和社会问题同样重要,因为这些问题关系重大,在不同国家受到不同程度的重视,但在全球范围内,这些价值日趋重要。”
作为中国最早加入全球契约组织的国有企业,中国远洋集团董事长魏家福认为,“全球契约的10项原则恰恰使我们找到了如何从一个中国公司,进入到全球化公司的条件或者大门。”
中国五矿集团公司总裁周中枢坦言,全球契约倡导“10项原则”,中国五矿倡导“珍惜有限,创造无限”的可持续发展理念,这两者是一致的。加入全球契约组织以来,中国五矿相继受邀成为全球仅有20家企业的环境先锋团队成员和全球只有55家企业的全球契约LEAD项目成员,积极参与联合国能源效率、原住民发展等相关事务的讨论,不断在全球契约年度会议和地方网络中发挥领导力作用。
全球契约组织不是一个贸易壁垒
经过几十年的快速增长,中国经济已经成为世界瞩目的焦点,但随之而来的还有让公众担心的环境保护、食品安全等问题。
“我认为,现在中国在环境方面面临的挑战和问题是非常严峻的。当然这不仅仅是中国,世界上很多国家都面临着同样的问题。”科尔坦言,全球契约组织的角色是为企业提供了一个学习和改进的通道,给他们提供最佳的案例、发展运营激励机制,以及将良好的训练转化成经营战略的工具。
科尔坦言,没有哪个机构能够从不犯错,但是通过好的政策,能够确保当错误发生的时候,能马上采取措施纠正,或者将犯错的可能性最小化。要做到这点,则通过建议CEO们认同全球契约十大原则,展示领导力,传达给所有雇员其公司合乎道德、尊重劳工、善待环境。
经过十几年的发展,企业社会责任在中国已经越来越被企业家所重视,但也有评论认为,企业社会责任的提法只是一种树立贸易壁垒的方式。对此,科尔不以为然。他表示,全球契约组织所提倡的十大原则,是道德、追求层面的标准,并非硬性的基准,重要的是参与的意愿。“从这个方面来说,全球契约组织就像一个改进表现的电梯,重要的是,企业愿意登上这座电梯,这是不断改进的过程,因此,我坚持认为,全球契约组织不是一个贸易壁垒,而是一个持续改进的学习平台。”科尔说。
科尔认为,中国虽然是发展中国家,但良好的表现应成为基准。他表示,不管起步怎样,世界都应追求高标准,国家之间总有差异,每个企业也都深受其文化、历史影响,“全球化、科学和技术流动以及透明化的美妙之处在于,我们都有可能追求同样的价值和原则,我相信联合国在这方面能提供些东西,因为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都认同这些重要的普世原则。”
就全球契约组织在中国的影响力,科尔坦言,全球契约组织目前可能还不太为人所知,这与中国只有300家企业参与者有关,这些企业只占中国工商界的很小一部分,所以他们还不够强大,不具备强大的改革能力。
科尔认为,目前全球契约组织所面临的最大挑战是扩大规模,让大多数企业参与行动,使市场成为一股向善的力量,“尤其在中国,规模问题迫在眉睫,我们希望到明年,全球契约组织的中国成员翻倍,后年,再翻倍。”
科尔称,“中国在很多方面都在实现承诺,我必须说,中国还领先于很多其他国家,但中国也遭遇了很多挑战,必须直面。”
“中国企业做的比西方媒体报道的好很多”
记者:加入全球契约组织的中国成员表现如何?你认为中国企业在履行社会责任方面做得如何?
乔治·科尔:加入全球契约组织需要有两个条件。第一, 企业自身发展具有一定规模;第二,企业要遵守和接受全球契约组织的10项原则。
加入之后,会员企业要定期发布公开、透明的执行报告,如果达不到上述标准就将被淘汰。一些企业因惧怕透明公开,所以不愿加入。目前在中国,企业会员有300多家,现在的淘汰率在30%左右。不过,中国会员的淘汰比例和其他国家比起来是比较低的。
中国企业在社会责任方面做得非常好,比西方媒体报道的要好得多。他们很忠诚地去实现自己的承诺,而且他们目光长远。但是中国企业也面临着一些挑战,比如受到价值观、文化上的因素、语言上的障碍等等,这使得他们可能容易被误解。
记者:你如何看待中国目前的环境保护问题?
乔治·科尔:如果一家企业只想一年内变得富有的话,那么他可能不惜一切代价牺牲环境成本,如果希望打造百年老店的话,那么应当把环境、社会以及治理问题整合到企业战略当中去,这会让企业在未来国际市场竞争当中抢得先机。
环境问题是一个非常复杂的全球性的挑战,包括空气污染、水资源污染等等都是跨越国界的全球性问题。中国的空气污染以及水资源污染问题,在世界上很多其他国家也存在,现在由于气候变化,极端天气变化也频频发生,在全球层面仍然需要时间来解决这样的问题。
而每个国家都基于其国家的利益有所推迟,但是这是一个我们无法回避的公共产品方面的挑战。商界领袖当前在技术、社会和环境领域都受到了很大的挑战。经济模式不仅要在市场上取得成功,而且须对环境和可持续发展有益,且不能以破坏环境为代价。今天的企业领袖所面临的挑战是选择成为问题的解决者还是原地踏步,我们需要更多的创新和绿色的投资。
责任编辑:语燃 |
赞助我们 您知道行者物语这些年来一直都是非营利网站吗?我们秉持“思想自由”与“价值共享”的信念,致力于打造一个不受商业操控、专注在读者身上的平台。如果您也认同我们正在努力呈现的观点,请通过左侧二维码赞助我们~
分享到:
|
|
行者公众号
北风的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