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特产
洛阳唐三彩
是唐代生产的一种低温釉陶器,釉彩有黄、绿、白、褐、蓝、黑等色,而以黄、绿、白三色为主,所以人们习惯称之为“唐三彩”。唐三彩在当时主要用作陪葬明器,后经过历代艺人们的研制,使“洛阳唐三彩”的工艺技巧和艺术水平达到了一定的高度,成为当地特色工艺品。外宾及国内游客来洛观光时,无不带回三彩制品作为纪念。
杜康酒
杜康酒是洛阳的传统名酒,自古就是酒中名品。曹操的《短歌行》中曾有“何以解忧,唯有杜康”之说,在此后的千百年间,“杜康”一直作为琼浆美液的代称。特点是清澈透明、芳香醇正、回味无穷。
洛阳宫灯
相传,东汉光武帝刘秀定都洛阳后,为庆贺天下重归一统,在宫廷里张灯结彩,大摆宴席,以飨群臣,“宫灯”之名,即由此而来。后来,宫灯的制作技术在民间广为流传。
洛阳宫灯品种繁多,常见的有白帽方灯、红纱圆灯、六色龙头灯、走马灯、蝴蝶灯、二龙戏珠灯、罗汉灯等等,其中尤以红纱灯最为有名,其造型优美,宜书宜画,撑合自如,易于保存,极具地方特色。
洛阳老八件
洛阳老八件是洛阳最富特色的古典小吃之一,主要指的是双麻酥、芝麻酥、甜咸饼、果仁酥、蛋卷酥、花生酥、金麻枣、蛋黄酥八样点心,口感酥嫩,芳香可口。作为传统的美食小吃,如果有到洛阳,一定不要忘记给家人朋友带上几盒,物有所值。
梅花玉
又名汝玉,产于“仰韶文化遗址”河南汝阳县上店镇境内,因其玉上呈五颜六色的梅花图案而得名,史载汉光武帝刘秀曾册封此玉为“国宝”。
梅花玉质地细腻晶莹剔透,底色如墨,梅花隐嵌,栩栩如生。用梅花玉制做的健身球、玉镯、茶具、酒具、文具及其它工艺品光泽照人,庄重典雅,被称为“东方翡翠”。
除洛阳外其他赏牡丹的地方
山东菏泽
同样地牡丹观赏花会在山东菏泽市也有,菏泽市牡丹观赏区主要有曹州牡丹园、曹州百花园、菏泽古今园牡丹园。其中,曹州牡丹园景区面积达1600余亩,园内景区点达40多个。
北京景山公园
景山公园的牡丹花既有皇家御园传统的牡丹名品,也有久负盛名的洛阳牡丹、荷泽牡丹,还有珍奇的甘肃牡丹、江浙牡丹、日本牡丹,共150多个品种,涵盖了八大色系,九个花型,以株高、龄长、花大、色艳名冠京城。
公园票价:5元
乘车路线:乘公交5路景山西街下车,58、60、111路景山东街下车,111、819路景山下车,101、103、103快、109、812、814路故宫下车。
洛阳牡丹出游参考
洛阳牡丹始于隋,兴于唐,盛于宋。从唐代到今天,有很多诗人为牡丹歌唱。统计一下:唐宋两代有130多位诗人写过牡丹诗,留下诗篇230多首。宋代有所下降,但也有近百名诗人(不包括写白话诗的诗人)留下270多首牡丹诗。
《赏牡丹》
作者:刘禹锡(唐)
他也是牡丹仙子的超级粉丝。刘禹锡是洛阳人,所以对牡丹更有感情。但看他写的牡丹诗,虽都很短小,但句子锤炼得很精炼,所以也最为有名。
庭前芍药妖无格,
池上芙蕖净少情。
唯有牡丹真国色,
花开时节动京城。
另一首《思黯南墅赏牡丹》也为刘禹锡所作,同样不掩饰牡丹在他心中无上的地位。
偶然相遇人间世,
合在增城阿姥家。
有此倾城好颜色,
天教晚发赛诸花。
《牡丹》
作者:李正封(唐)
是李正封把牡丹的“国色”和“天香”联系在了一起,强调了牡丹的品位,其中“天香”两个字,更是赋予了牡丹圣洁的地位。自此,“国色天香”一词便有了由来。
国色朝酣酒,天香夜染衣。
丹景春醉容,明月问归期。
《牡丹诗》
作者:皮日休(唐)
此诗强调了牡丹的香,说此花的香气,天下第一,算是又给牡丹的地位起了推高的作用。
落尽残红始吐芳,
佳名唤作百花王。
竞夸天下无双艳,
独立人间第一香。
《牡丹芳》
白居易(唐)
这首诗继承了白居易诗暗讽的特色,先披露牡丹的名贵已超出普通人的消费水平,但接着又来了一个一百八十度的大转折,写一个“偶来买花处”的“田舍翁”,他无钱买花,但他的无奈是没有人理会的,只能在诗中,给后人留下一个远去的背影。
牡丹芳, 牡丹芳,黄金蕊绽红玉房。
千片赤英霞烂烂,百枝绛点灯煌煌。
照地初开锦绣段,当风不结兰麝囊。
仙人琪树白无色,王母桃花小不香。
宿露轻盈泛紫艳,朝阳照耀生红光。
红紫十色间深浅,向背万态随低昂。
映叶多情隐羞面,臣丛无力含醉妆。
低娇笑容疑掩口,凝思怨人如断肠。
秾姿贵彩信奇绝,杂卉乱花无比方。
石竹金钱何细碎,芙蓉芍药苦寻常。
遂使王公与卿士,游花冠盖日相望。
庳车软舆贵公主,香衫细马豪家郎。
卫公宅静闭东院,西明寺深开北廊。
戏蝶双舞看人久,残莺一声春日长。
共悉日照芳难驻,仍张帷幕垂阴凉。
花开花落二十日,一城之人皆若狂。
三代以还文胜质,人心重华不重实。
重华直至牡丹芳,其来有渐非今日。
元和天子忧农桑,恤下动天天降祥。
去年嘉禾生九穗,田中寂寞无人至。
今年瑞麦分两岐,君心独喜无人知。
无人知, 可叹息。
少我愿暂求造化力,减却牡丹妖艳色。
少卿干爱花心,同似事君忧稼穑。
《洛阳牡丹记》
作者:欧阳修(宋)
作者列举牡丹名品24种,总结了牡丹栽培、育种经验,记述了洛阳人种花、赏花习俗。这是世界上第一部具有重要学术价值的牡丹专著,后被编入《四库全书》中的子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