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益严重的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已成为我们难以承受的发展之重。”为从根本上扭转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不断加剧的趋势,我国先后发起了一系列环保“重点战役”。然而,环保总局近日公布的一组关于环保“重点战役”进展情况的数据,却让每一位关心环境的人忧心忡忡。据新华社报道,截至去年底,“十五”计划安排的1534个重点前仍有700多个没有动工。而在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削减方面,大多数流域化学需氧量排放总量仅完成应削减任务20%。
基于目前所遭遇到的环保困境,包括许多专家学者在内,都认为应该把市场机制引入环保。观点固然有其合理的一面,但市场也存在失灵,法律和制度并不能调整一切。要综合治理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最根本的,还是要重建国人的生态伦理意识。伦理观念作为调节人与人之间关系的重要纽带,他起着法律和制度无法替代的作用。同样,伦理观念也应该而且已经拓展到了人与自然之间,“生物或大地自然界应当像人类一样拥有道德地位并享有道德权利,个人或人类应当对生物或大地自然界负有道德义务或责任。”(《大地伦理学》利奥波德著)。
生态伦理观念在中国其实古已有之,《荀子》的所谓“圣王之制也,草木荣华滋硕之时,则斧斤不入山林,不夭其生,不绝其长也”,正体现了现代生态伦理学中的爱物观念。然而,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人口的增长,人类的沙文主义观念越来越强烈,不但不断地侵占其他事物的“领地”,吞食各类濒临灭绝的物种,而且还强迫其他生物改变自己的生存方式,任意运用自己的技术改造自然。最终使全球处在了这样一个环境污染、资源浪费的恶性循环中。
环境污染和恶化严重地威胁着地球上生命的存在。为了改变这种不良趋势的进一步发展,世界上一切有良知的人们强烈地呼唤生态道德。在西方,生态伦理教育已经非常发达,自然权利观念也深入人心,生态伦理教育在一些发达国家贯穿了人的一生。可是反观我们的小学、中学教育,在我的印象中好像除了思想品德里面有几幅不要乱扔垃圾的图片和几篇零散的教条式文章外,没有一门系统的课程是有关生态伦理教育的,没有一个老师告诉过学生,自然界也有权利,生物也有权利。我们企业也是这样,企业文化中“生态文化”的缺席抑或异化是目前遭遇环保困境的一个重要原因。
环境保护工作是一个系统的工程,生态伦理的重建工作理应是其中的重中之重。早在1991年,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就制定了一个重要报告:《保护地球——可持续生存战略》。报告提出了人类可持续生存的九项原则。其中的第一项原则就是:“人类现在和将来都有义务关心他人和其他生命。这是一项道德原则。”同时指出,为了改善人类生存条件,我们必须“努力使一种道德标准——一种进行持续生活的道德标准得到广泛的传播和深刻的支持,并将其原则转化为行动”。我想,对于时下所遭遇到的环保困境,重提生态伦理道德观念,反思我们在传播生态伦理道德上的不足和缺陷,是非常必要的。 |
赞助我们 您知道行者物语这些年来一直都是非营利网站吗?我们秉持“思想自由”与“价值共享”的信念,致力于打造一个不受商业操控、专注在读者身上的平台。如果您也认同我们正在努力呈现的观点,请通过左侧二维码赞助我们~
分享到:
|
|
行者公众号
北风的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