频道位置:行者物语 > 行者公益 > 自然生态 > 公益评论
一个成熟的慈善公益社会,需要的是成熟的公民,完备的社会福利制度,而不只是大学开设慈善专业、慈善公益组织高薪吸引人才,那么简单。
当公益受到真正尊重,当公益成为一种生活方式,公益也就成为主流,你就知道,公益人也就是个普通人!
暴力是一种病态吗?如果是,那么暴力能够被治愈吗?在美国旧金山,传染病医生加里·斯拉金给出了肯定的回答,他将暴力与疾病等同起来,利用诊疗传染病的方式来诊疗暴力。
贡觉吐旦用他简单朴实的言行,诠释了一个生命的大道理,也诠释了慈善的本质:唤醒生命意识,激发活泼泼的大生命。丰盈的生命需要砥砺。用恭敬心对待每一生命,用恭敬心对待天地万物,是慈善的一个重要维度。
春节期间,很多地方都对于鞭炮可能引起的空气质量问题提出了预防的方案。有的朋友在私下对政府部门的举动觉得有点小题大做。但其实,政府部门的提前预警和防范预案,正是整个社会观念开始逐步变化的一个良好开端。
知识改变命运这种说法,不能说完全错,也是一种合理的需求。但我总觉得这种调调缺了些什么,这种功利的、势利的价值观至少不应该是现在整个知识阶层的一种导向。
嫖宿幼女罪是否有“原罪”?一些媒体提供了另一种思考维度。频繁爆发的性侵幼女案让公众将矛头指向了嫖宿幼女罪,但“恶行”并非因嫖宿幼女罪而出,应不会因废除而止。
教育本就是公益事业,这一领域的发展,需要更多的慈善家,也需要更多专业、规范的慈善机构,每一座“逸夫楼”、“逸夫学校”,都是邵逸夫先生投身教育慈善事业的见证。中国教育发展,需要更多邵逸夫式的慈善家。
雾霾被认定为灾情,不难看出这种认定好的一面,它不仅反映了所谓的共识,也可能促成实质的应对行动。“名分”的转变意味着“待遇”的转变,既然已升级为“自然灾情”,各地今后在面对雾霾时,若再没有实质作为,恐怕就说不过去。
所有的孩子都是社会的未来,而未来的美好必须仰仗时下成人对孩子们的悉心教育。100多年前,雨果说过:“谁开启一道学校之门,就减少了一座监狱。”面对今天的童工问题,雨果的话依旧是最根本的解决之道。
一切用金钱衡量,则一个社会的专业精神、价值坚持怎能不被剥蚀?只要成了商人,想当什么家就能当什么家,那么,谁还愿意踏踏实实去积累?那些苦练基本功的人们,岂不成了最大的傻瓜?
该如何界定社会企业呢?从国际普遍观点看,营业额和利润不是社会企业的主要目标,社会企业必须把增进社会利益作为基本目标,是否能实现社会使命或解决社会问题是社会企业是否成功的标志。
发生在重庆的10岁女孩摔婴事件,让许多人都觉得无法理解。儿童的心里也会有恶吗?如果有,它从何而来?
公益产生的原动力乃人之爱心,我想无论民间NGO,还是政府相关部门都应该遵循这个原则并尊重人的这一天赋人权,不应把人的爱心与政治、经济等阶层性产物挂钩。进一步肯定民间公益组织、NGO的的社会属性,给予正确合理的发展空间。
公益行业急需调整自己的思路,摒弃对公益精神的神化,把它还给捐赠者和志愿者,而大力倡导职业精神。如此,公益行业或将迎来整体改观。
气候变化:2023年7月可能是有史以来最热月份
夏威夷“恶魔草”泛滥,环保组织训练狗狗对
• 去高原,邂逅那一抹清凉的蓝
• 全球变暖:阿尔卑斯山由白转绿,植被40年增
• 世界海洋日,认识一下这些国家级海洋自然保
• 梨花这么美,为什么很少出现在城市里?
• 中国人喜爱的葛,为何到美国成了“恶魔”?
• 老家的野猪又回来了
世界地球日化废弃垃圾为脑洞艺术:环保理念
世界地球日:带你细数50年来的环保大事记
触目惊心:现代生活改变自然世界
阿拉斯加冰层中的气泡为我们敲响气候警钟
从禁食野生动物看全民生态意识觉醒
从根本审视舌尖上的文化
• 让教育成为惩戒的底色
• 自我隔离状态下的思考:敬畏自然,善待生灵
• 认识气候变化,最需要的是常识
• 在洪水到来之前,我们必须走下道德高地
• 适者生存岂是敷衍环保的借口
• 有“理性”的放生才是真正的善
《The Turning Point 转折点》:环境破坏、
瞬间非永恒:《爱之歌》,全球变暖之下拯救
• 西班牙深刻街头实验:面对种族歧视,你会怎
• 《乌鸦》:从农夫到军人,关于和平与公正的
• 《跟随》:美丽心灵归有所依
• 《暂停》:一只迷失的猫——城市与自然的背
• 《有人出10亿让我放弃你》:泰国感人广告讲
• 《坚不可摧》:热血励志车手的骑行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