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地震遗址的四周,关于古城遗址的保护工作也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之中。去年8月,一场泥石流突袭北川古城,但古城地震遗址却安然无恙,就是全靠这一年多来建设的泥石流防治工程起了作用。而在老城维护工程的建筑工地,一位生于老北川的工人听到前段时间网上传闻的拆除遗址的消息,更是愤怒地对记者表示:“谁敢破坏遗址,就是对不起祖宗,老子要跟他拼命……”
重建的喜悦
记者在地震遗址上看到的最为感动的一幕,是那些在清明期间前来祭祀老北川的人们所抒写的。清明期间,由于前来祭祀的人太多,从北川安昌镇到老县城长达20公里的道路被堵得水泄不通。不仅车辆无法前行,就连人都必须在车辆夹缝间左右穿梭才能前进。但塞车根本挡不住祭亲者的脚步。一位老伴、女儿都被地震埋在北川城的老人对记者说:“不管路有多远,就是爬也要爬到北川……”;一位已经走不动的老太太则是哭着对儿子下命令:“不管走多久,你们一定要走到老城,给你爸捎去纸钱,否则我一辈子都不再理你……”
有资料显示,每年都有几万民众涌向这里祭奠亲人,最多的时候达十多万人,“清明这天,往往天空刚刚亮,哭声就已经响彻天际。”工作人员告诉我们,政府曾经出动专车免费送群众去老城祭奠亲人,但由于堵车,绝大部分车辆都空无一人。因为除了极个别的高龄老人外,绝大部分人都选择下车步行前往北川。
重生的新北川 古城已逝
不过,生活在这里的羌人却用事实证明,他们从来不怕磨难。甚至,正是那些劫难和劫难之后的迁移,才使得这个曾有1200万人口的古群落的血脉跳动至今。
北川城,也就这样随着羌人的精神开始复苏和涅槃。
涅槃的北川新城,位于安昌河畔——安昌河是涪江支流,发源于岷山主峰雪宝顶,它灌溉了北川近千年的文明,现在又接纳了这些失去家园的羌人。资料显示:位于安昌河两岸连片成排的安居房,也已全部竣工。据了解,北川新县城总体预算为153.7亿元,其中首期总投资95.5亿元,包括市政基础设施、保障性住房、公益性服务设施等六大类218个项目。
在整座新城中,让人最不能遗忘的无疑是那属于羌民族的羊图腾:这是北川羌民古老的习俗,他们一直供奉着“羊身人面”的神,因为传说中,历史上的羌族在向岷江上游迁徙的途中,羌族巫师劳累过度,昏昏入睡,经书掉落在地上被羊吞吃,后来羊托梦给羌人说:“我死后,可将皮做成鼓,敲三下,经书就会道出来”。自此,羊便成为了羌族文化的神圣传承者。
从禹王桥走进北川新县城,北川羌族的特色步行街、新北川大道、西羌南街、西羌北街、温泉大道纷纷映入眼帘……尽管一条条宽敞的城际公路穿梭其中,但人们依旧可以随处见到羊图腾以及碉楼等北川的传统文化标志。据中国城市规划设计院的专家介绍,北川新城建立的两个重点,除了要避开地震断裂带外,另外一个就是尊重羌族人民的生活习惯,如在新县城新建成的所有楼房,不管建在什么位置,都将悬挂“羊图腾”标志,而住房小区的规划在人性化的同时,也要注重民族特色,房屋的外观造型、装饰都大量运用羌族元素。为了尊重老县城少数回族居民的生活习俗,有的小区还专门修建了清真寺。
在新城的建设中,让人欣慰的好消息不断传来。如相关专家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地震摧毁了北川城,但是大禹遗迹在北川很多地方都存在,并不单单局限在古城里面,如石纽山、禹穴沟等都属于自然地质景观,在地震中并没有受到太严重的破坏,那些神奇的祭祀仪式,属于震不垮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所以也将被继续流传下去,如搜山求雨(若遇天旱,人们便举行搜山仪式,祈求降雨)、跳盔甲(又名大葬舞。在为有功将士举行葬礼时跳。以表现死者作战时的威武气概)等,可谓不幸中的万幸。
北川文化旅游局相关领导也透露,预计投资1.3亿元的北川民俗博物馆也即将向公众免费开放,地震后从原博物馆中抢救出的文物120余件,以及地震后向民间征集的320余件都将进入新民俗博物馆;还有那至少有两千年历史的乐器羌笛——北川羌笛自清末就已没落,而在地震之后,会羌笛的人更少了,现在这门乐器的传承保护也已被提上了议程…… |
赞助我们 您知道行者物语这些年来一直都是非营利网站吗?我们秉持“思想自由”与“价值共享”的信念,致力于打造一个不受商业操控、专注在读者身上的平台。如果您也认同我们正在努力呈现的观点,请通过左侧二维码赞助我们~
分享到:
|
|
行者公众号
北风的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