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站勒布沟:高山飞瀑杜鹃花海
“不到错那,你真的错啦!”
“勒布沟,乐布谷,乐不够!”
“棒啦山,棒啦一错,棒啦再错,棒啦三错,一错再错,错上加错。”
这些是勒布沟当地的一些民间歌谣,意思是这是一个相当美丽的值得去旅游的地方。
从县城出发往西南方向行驶,首先进入眼帘的景点是高原草场风光;驶过丁丁拉山,沿途多处可见高山湖泊,高耸入云、终年不化的雪山;翻过博拉山口,车辆便一路下行,盘山而下,便从多风、寒冷、干燥的喜马拉雅山北麓半干旱季风气候带进入到湿润、温暖、多雨的喜马拉雅山南麓亚热带山地半湿润、湿润气候带,也进入了平均海拔仅有2900米、年均气温10.04℃ 、年降水量在960毫米以上的勒布办事处所在地。
西藏勒布沟
在短短40余公里的沿途中,高山林立、山高路陡、公路盘绕,从荒凉走向绿绿葱葱,从高原走进原始森林,真正体验一山四季、各季领风骚的独特风景。
夏季的勒布鸟语花香,冬季银装素裹,一条酿姆江贯穿全境,气势磅礴流往印度。沿江两岸山高路窄,地势险要,峰恋重叠,行云飞瀑,造就了各种旅游景点,如有莲花大师修行的神话,有唐僧师徒西天取经的传说,有色木扎自然奇观等等。这些都令前来旅游观光的旅游,驻足留步。
那夜我在勒布沟小住一晚,整晚窗外的溪水哗哗,会让我总以为是外面在下雨。勒布沟那些藏于云里雾里的小屋,山中偶见的星星点点的灯火,再加上门扉外的几声狗叫,都让我有置身世外桃源的虚幻。
空气中弥着静,一切都似乎静静地等待黎明的到来。可是突然,夜晚里升腾起门巴老汉悠长的歌声,仔细辨听,才知原来这是门巴老人在唱门巴戏。不禁从床上跳了起来,我知道,门巴戏“阿吉拉姆”已经作为门巴文化的重要代表,在2006年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而我有幸在此能够听到,真是无比地高兴。
起源于酬神歌舞的门巴戏,其直接源头是宗教祭祀活动中的巴羌表演,把它加以情节化,就形成了独具一格的门巴歌舞戏剧。门巴戏由于源自宗教仪式活动,戴假面具演出者在锣钹伴奏下,说、唱、舞错落穿插,交替配合,常常会产生令人震撼的艺术效果。在藏戏传统的八大戏中门巴戏演出的剧目主要有两个,一是《诺桑法王》,一是《卓娃桑姆》。
而现在,门巴老汉偶尔轻吟的一两声门巴戏,让那些在夜色中无聊的孩子们,也要围在老人身旁,听个热闹。
我静静地倚着门框,看着这幅现实又超越现实的图画,我无法用自己的镜头去描绘这温暖的一夜,我也没有办法听懂老人低吟的门巴戏究竟出自哪一出,可是我知道,那些孩子们天真明亮的眼神,凝望门巴老人时专注神情,让他们早已将穿越百年的门巴历史牢记于心。自此,门巴戏也得传承,种植在他们小小的心灵里。
第二天清晨,从梦中醒来,不禁怀疑昨夜所遇是真是假,而推开窗户,眼见窗外的高山杜鹃铺天盖地,不远处的哗哗溪水千万次地越过早已光滑似玉的石头,奔流而去,这一切都向你证实着,你所经历的一切都是真的。于是欣喜从心中升起,我知道,这段旅程,非同一般。
勒布沟是错那县境内康格多山南侧的一个著名的风景区,我国少数民族门巴族的主要聚居地。
这里气候宜人、物种丰富、山川秀美、鸟语花香,四季常青。相传这里还有莲花生大师修行地的一处瀑布。在通往瀑布的密林中,随处可见一处处的拜谒地,在丝丝落雾当中,仿佛受到了神灵的洗礼。
勒布距错那县城约40公里,面积1365平方公里。下辖四个门巴族民族乡,绝大多数为门巴族群众。门巴族作为我国的少数民族,也经历了几千年的发展历史,在几千年的发展历史过程中,形成了门巴族独有的民族风情。门巴族主要聚集在西藏东南部的门隅、珞瑜北境的雅鲁藏布江谷地和巴迦西仁河谷,以及帕隆藏布江南岸的排龙山区(现为印占区)。“门巴”这一族称,既是门巴族的自称,也是他称,意思是“居住在门隅”。
门巴族的木器有木碗、木桶、木盆、木箱、木柜、木床、木桌、马鞍和驸鞍,其中尤以木碗的社会需求量最大,它是门巴族和藏族农、牧民最喜爱的饮食器具。精致的木碗还是高级手工艺品。封建领主要求门巴族农奴工匠将木碗以低压差赋。竹器编制在门巴族群众中十分普遍,竹器种类繁多,有筐、蒌、席、筛、 盒、桶、碗、勺等。门巴族人民的吃、穿、住、家具、语言、结婚、丧葬等都有其独特的风俗。 |
赞助我们 您知道行者物语这些年来一直都是非营利网站吗?我们秉持“思想自由”与“价值共享”的信念,致力于打造一个不受商业操控、专注在读者身上的平台。如果您也认同我们正在努力呈现的观点,请通过左侧二维码赞助我们~
分享到:
|
|
行者公众号
北风的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