频道位置:行者物语 > 行者公益 > 自然生态
长期的遥感及地面监测表明,过去20年间,青藏高原内陆封闭湖泊面积由2.56万平方公里增至3.23万平方公里,增幅高达26%。
总有一天,穷人的故事不再那么煽情。总有一天,杨六斤们会有更美好的人生,但只要他们需要帮助、需要救助,善行善念仍当审慎稳妥给予关怀。不煽情,也埋单,也许这才是好的慈善。
全球约有四分之一的温室气体排放源于粮食生产。而日前来自牛津大学的研究人员则表示,如果肉食主义者停止吃肉,那么他们在饮食方面的碳足迹将可能减少一半。
二氧化碳会影响鱼类大脑中神经受体的功能。高浓度的二氧化碳改变了鱼血液中的离子浓度,进而改变神经受体的工作方式,造成鱼的基本感官(例如视觉和嗅觉)受损。这些基本感官对于鱼辨认出自己的小伙伴是至关重要的。
近年来全球气候变化在不断加剧,1992年《气候变化框架公约》颁布以来,全球温室气体排放浓度和总量上升翻番,控制气候变化任务艰巨,需要全球各国共同努力。
为什么对话不成反而走向了对抗呢?这显示出,在当下,说理的能力不够,说理的平台不多,说理的机制不足,以至于有道理的事情有时也变得没有道理,讲道理的事情变成了逾越道德甚至法律的门派“比武”。
而文明的解决方案,决不是从自己的价值偏好出发,你标榜“爱心”“文明”,他自居“权益”“人权”,彼此妖魔化,互相黑对方。不要调门那么高,不要绑架道德说事,而是彼此有商量,找共识,避免自我观点的神圣化。
美国总统奥巴马6月17日通过视频在“我们的海洋”国际会议上宣布,美国计划制定一个综合性项目打击非法捕捞,并考虑在中南太平洋地区建立世界最大的海洋保护区,旨在保护面临过度捕捞、污染和酸化三大威胁的海洋。
由澳大利亚政府资助、从事南极研究的国家环境研究计划科学家18日警告说,越来越多游客前往南极旅游,将危害当地的脆弱环境,呼吁各国更好保护南极。
渤黄海有记录生物物种有300种,东海760种,南海1000多种。然而,1997年至2000年专项调查结果显示,渤黄海生物仅剩180种,东海也只有620种,海洋生物物种的种类分别减少40%和30%。
澳大利亚塔斯马尼亚荒原32年前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但澳政府现在为了发展伐木业,不惜违反竞选承诺,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申请,要求将部分森林剔出世界遗产受保护范围,以进行商业伐木。一旦获批,澳大利亚将成首个因经济原因将世界遗产“降级”的发达国家。
针对日益严重的过度捕捞、塑料污染和气候变化等海洋威胁因素,美国国务卿约翰·克里(John Kerry)日前表示,将力促启动全球海洋拯救机制。
今年6月17日是第20个“世界防治荒漠化和干旱日”。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和第68届联合国大会主席阿什当天分别致辞,强调土地退化对人类构成威胁和挑战,呼吁人们采取行动保护土地,使其免受气候变化的影响。
英国南安普顿大学以及海产研究所的研究人员发现,生活在海床附近的深海鱼类能起到自然积碳作用,而过度捕捞不仅会引起海产类渔业物种灭绝,而且对全球变暖也会产生不利影响。
美国德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地球物理研究所的研究人员近日在《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发表文章称,南极洲冰原西部的特怀特冰川不仅正在受到海洋的侵蚀,而且同时还受到来自底部地热影响。
气候变化:2023年7月可能是有史以来最热月份
夏威夷“恶魔草”泛滥,环保组织训练狗狗对
• 去高原,邂逅那一抹清凉的蓝
• 全球变暖:阿尔卑斯山由白转绿,植被40年增
• 世界海洋日,认识一下这些国家级海洋自然保
• 梨花这么美,为什么很少出现在城市里?
• 中国人喜爱的葛,为何到美国成了“恶魔”?
• 老家的野猪又回来了
世界地球日化废弃垃圾为脑洞艺术:环保理念
世界地球日:带你细数50年来的环保大事记
触目惊心:现代生活改变自然世界
阿拉斯加冰层中的气泡为我们敲响气候警钟
从禁食野生动物看全民生态意识觉醒
从根本审视舌尖上的文化
• 让教育成为惩戒的底色
• 自我隔离状态下的思考:敬畏自然,善待生灵
• 认识气候变化,最需要的是常识
• 在洪水到来之前,我们必须走下道德高地
• 适者生存岂是敷衍环保的借口
• 有“理性”的放生才是真正的善
《The Turning Point 转折点》:环境破坏、
瞬间非永恒:《爱之歌》,全球变暖之下拯救
• 西班牙深刻街头实验:面对种族歧视,你会怎
• 《乌鸦》:从农夫到军人,关于和平与公正的
• 《跟随》:美丽心灵归有所依
• 《暂停》:一只迷失的猫——城市与自然的背
• 《有人出10亿让我放弃你》:泰国感人广告讲
• 《坚不可摧》:热血励志车手的骑行日记